
李煜是哪个朝代的
李煜所属于的朝代叫做南唐,他是这个朝代的九五之尊,万众臣服。而且,李煜是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剧照
关于南唐,是李煜祖上传下来的,其实这个时代的总称叫做五代十国,是历史上一段特别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各个诸侯纷纷称王称帝,相互割据地盘相互打仗,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暂且不说,单单是君王,也会烦了。李煜就是这个时代的逆反者,他生于五代十国的末期,看着各个国家相互打仗,看着所有兄弟为了一个皇位争得头破血流。李煜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许他看开了,也许他看不开了,总之他不想去当皇帝了。可是他的身上有着使命,这是他们李家的天下,他必须要去守护,这是他们李家的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他在怀念着,他的南唐,他的朝代。他虽然不愿意做皇帝,可是他还是做了,不仅仅是做了,而且还做的很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逃不脱被灭国的命运,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让南唐多苟延残喘了那么些年。
因为灭掉他的是宋国,而且之后也是宋朝坐了天下,所以说,李煜也是属于宋朝的。他是身处宋国的亡国之君,最后被皇帝猜疑,下毒惨死。他的下场太过凄惨,前尘往事衬托着一生的起起落落。
李煜的诗
与其说是李煜的诗,不如说是李煜的词。因为李煜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不拘泥于诗的韵律了,也开始出现了长短句。所以说的再精准些,李煜的词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又因为诗词本是一家,有时候诗也包括词,所以这么说也是可以的。
李煜剧照
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显然不如他作为一个诗人成功。他做帝王的时候,再励精图治,也摆脱不了一个亡国的结局。可是他作为一个诗人就不一样了,即使是亡国了,他含泪写下的诗句又在中国的诗词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春花秋月何时了,他想念着他的往昔,那万事不愁的少年时代,看腻了争权夺利渴望退隐的少年。
李煜的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段时间他是快乐的,虽然有时忧伤,但他毕竟还是老大。他身上的负担沉重,他不想承受,偶尔发发牢骚,可是他还是扛下来了。而且,他作为一国之君,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说他有着天下最美的女人,他写诗来记叙他们的爱情,来记录他的日常生活。那个时候,即使是发发牢骚,忧国忧民,也没有后来的诗的字字锥血。
到了亡国之后,一切都变了。他不再是唯我独尊,处处都要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一个不小心便会引来杀身之祸。这个时候他的烦恼,不再是之前的那些儿女情长,一曲《虞美人》自此成为绝唱,从此再也没有李煜的诗。
李煜名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是南唐皇帝中的最后一个,也就是所谓的李后主。北宋灭亡了南唐,李煜被迫投降,俘虏到汴京,封他为“违命侯”,这实在是巨大的侮辱。他从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从前的灿烂光景已不复存在,无比悲伤。
李煜剧照
他经历了人生的痛楚,又直截了当的把他的一腔愤懑抒发在自己的诗词中,这不由得使他的词愈发感情中肯,深入浅出,寥寥几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他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境界,诗作也可以称作艺术了。
一言一行揭示他的感情面貌,语句却一点也不难懂,反而声情并茂,字字高度提炼,表达也十分准确。一个“独”字,把眼前的光景与以前的时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前西楼上都是自己的爱妃,妻妾成群,环绕身边,吃喝玩乐,十分欢乐,哪里想到会有现在的忧愁。现在自己独自一个人,无人陪伴,十分落寞,而又无可奈何。毕竟寄人篱下。自己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和自由,一幅心中盛满愁恨,一步一步沉重的走上台阶的孤家寡人形象呈献在我们眼前。
登上西楼之后,月亮弯弯挂在天边,如同一把钩子勾起了自己的回忆,勾起了万千思绪。新仇旧恨从脑海积聚到心里。往楼下望去,高大的梧桐树枝叶密密麻麻遮住了满园的秋景。就像是心中的感情一样,无法排解,抑郁而终,情景交融,感人落泪。
长相思李煜
大家应该都知道《长相思》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它是属于李煜的后期诗作,也就是李煜被宋朝俘虏,软禁时期的作品。《长相思》是一首小令,它的主题便是“秋怨”,它贯穿了整首词,是整体的一个抒情点。熟悉这首词的人会知道,整首词并没有出现一个秋字和怨字。但是你通读一遍就会发现只有秋怨这两个字才能表达出这首词的精髓所在。
李煜剧照
整首词就描述了一个妇人在萧索的秋日里想念离开家乡,在外奔波的人儿,怀着急切的心思盼望着他的归来,可是,终究没有如愿的愁怨心思。词的上阙大篇幅描写妇人远眺时看到的景色,此时的心理活动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外远行的人现在又在哪里呢?是不是还在回家的路上奔波?就这样想着,她的内心也越发焦急了,总要时不时的踮起脚来向远方望,害怕错过了那个心心念念的身影,可是,望进眼里的除了层层叠叠的山峦和迷蒙的水色,就空无一物了。从充满希望到失望,极大的反差烘托出怨这个字。词的下阙就顺着上阙的思念引入,开始着重描写她的心思用菊花这一物象,来写出她的思念的时日已久,间接使读者了解到她浓重的愁,后来又写归雁,也就更深入地表达出了她愁怨的内心。
李煜的这首词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人来表现出词眼,秋怨。用笔极其巧妙。他的语言锤炼很到位,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到位,往往能将词写的自然明快形象丰富,意境深邃,像这首《长相思》一样令人惊叹!
渔父李煜
南唐李后主李煜,一生在政治的硝烟中流离。他善诗词歌赋,且几乎样样精通,可谓一个艺术天才。也许天妒英才,早早的就死了,但也为后世留下来精彩绝伦的诗词。很多人说起李煜,就知道虞美人,浪淘沙之类的,李煜有两首词叫《渔父》,虽然似乎没有前者有名气,但也非庸俗之作。
渔父图
《渔父》这首词,最早写的是唐代的张志和。而李煜的《渔父》,也是继承了张志和的“渔父家风“,词中描写了渔父快乐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轻松自由的生活环境,这与李煜的宫廷生活背道而驰。
李煜写《渔父》的时间背景,是在李煜的兄长南唐太子对于李煜的面相因有帝王之相而怀有猜忌。李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受到波及便一心扎在书海里,幻想着隐士一般的生活,而有了《渔父》这首词的产生。
词中的渔父,就像李煜本人一样,渔父置身于大江大河之间,而李煜同样置身于书海之中,这是一个很宽广的精神世界。李煜在这样的精神世界中,获得了他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舒适感。李煜他给自己起了很多别名,什么隐士一类的,可见他多么向往隐士的生活。
李煜的《渔父》,有人说写得太浅,不够含蓄。可是浅才是李煜的特点,直接通过描写,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于人们眼前,看着他的《渔父》,这种直接展示的感情,也不得不让人产生共鸣。
感怀李煜
一直以来中国的诗词都是很有名的,每一个诗词作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风格,而其中李煜的婉约风格在当时大受欢迎。李煜的原名其实是叫李从嘉,在历史中,从公元937年到975年是南唐的朝代,而南唐先后一共有四名国君,最后一名国君就是李煜。
李煜像
世人一致觉得,与其说李煜是一名了不起的国君,不如说他是一名很有才的诗词作家!大多数人应该都读过他的一些诗词,比如说《感怀》,在李煜众多诗词中,这首词也是比较出众的一首,从名字看,这首诗应该是一首很伤感的诗,但这首诗的内容伤感中又带着一丝生动,之所以这么生动形象,煽情,是因为他在诗词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所以诗词显得非常的真挚。
他的诗词在风格上也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的风格很鲜明。比如说《感怀》这首诗中有一句是说,“又一次的看见梧桐树上的旧枝丫,不停的被风雨吹打着,却依然如此顽强,不曾折断倒下,虽然显得一丝丝的凄凉和忧伤,但是却值得人去学习深思,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潸然泪下……”。
这首词是李煜写自己因为他有着一双瞳眼和丰满的额头,长的很特别,非常有帝王相,从小又勤学好问,及其有才华,父亲也很偏爱他;所以他的孪生兄弟一直很嫉妒他,想要杀掉他,他很苦恼,也很无奈。因此他写这首词的时候是怀着感伤的心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