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参加科举 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号什么

蒲松龄是诞生于清朝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和文学家,按照古代文人的称谓习惯,蒲松龄分别有字和号两种别称。那么蒲松龄号什么字什么呢?蒲松龄字留仙,另外还有一个字是剑臣,而他的号也叫做柳泉居士。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号什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按照历史的说法,蒲松龄之所以有了柳泉居士这一个号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那时候蒲松龄正在考场上答题,虽然拿到题目有了一些想法和构思,但是蒲松龄一时间脑子里却难以想出一个合适的开头,于是他便随便写了个二柳夹泉的开头,实际上他所写的二柳夹泉不过就是他曾经在路上看到过的两棵柳树之间夹着一汪泉水的景象在脑中的闪现。蒲松龄这种不拘一格的行为并没有被考官看出破绽,甚至让考官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而没有听过蒲松龄说的这个典故,虽然一场误会,但也是从此,蒲松龄就被考官称为柳泉居士而得到了这个称号。

蒲松龄之所以能够让考官产生误会,和他在考卷中显现出来的渊博的知识和老练的文笔是分不开的。蒲松龄从小的家庭环境就非常优越而且在当时也算是书香门第,这也让蒲松龄从小就饱读诗书而且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并长期保持下来。所以说蒲松龄号什么和他本身的知识素养和文章的充实是联系紧密的。虽然蒲松龄一生的科举之路并没有一路顺风,但是由于他在志怪小说上的成就也让他的雅号和轶事传颂至今。

蒲松龄字什么

蒲松龄生于中国古代的清朝,按照古代文人称谓的惯例,每个人不仅要有姓名,还应该取字和号的称谓,这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可能是以名或者字来立世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字和号也并非可有可无的。蒲松龄就是以名立世的所以后人熟知的也都是他的姓名,那么蒲松龄字什么号什么呢?

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参加科举 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画照

根据史书的记载,蒲松龄一生共有两字,其中一字叫做留仙,另一字则是剑臣,另外蒲松龄还有一个雅号叫做柳泉居士。蒲松龄的祖籍并不是在他的出生地山东淄博,而出生在这里的蒲松龄虽然已经面临着逐渐败落的家庭状况,但是蒲松龄从小的成长环境仍然是比较安逸的,再加上蒲松龄的家庭出身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家庭,这就让蒲松龄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其间阅读了大量的典籍,这也为他19岁时的一夜成名和之后许多年的科考之路以及聊斋等作品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另外,蒲松龄的两个字留仙和剑臣从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蒲松龄这个知识分子的志趣和追求。相传在蒲松龄参加地区范围的科考时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常规的八股文进行写作,而是打破常规的模式进行答题,这也让当时不拘一格的考官非常欣赏,于是蒲松龄竟然连续三场考试都拿到了第一名并成为一名秀才。但这种自由的风格并没有在之后考取举人的科考中得以延续,蒲松龄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成功。

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

蒲松龄画像

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东地区的学政,并且施闰章还负责出题。山东秀才考试正式开始,施闰章出的第一道题目叫做《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著名的“齐人有一妻一妾”中得来的。虽然清朝的科考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体八股文,但是这并没有限制住蒲松龄的发挥。蒲松龄早早地就对人情世故有切身体会,再加上自身的观察力和阅读范围的广阔,很快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答案,经历过三试之后都拿到了第一名,这让蒲松龄在当地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人。

蒲松龄科举的道路并未就此终结。在通过秀才考试之后,蒲松龄开始向全国进发参加朝廷主持的举人考试,但是蒲松龄再试时曾经连续参加过4次举人的考试,但是直到72岁高龄之时,蒲松龄仍然没有成功通过考试而仅仅做了一名贡生。然而为什么蒲松龄科举之路的前后差别这么大呢?据说蒲松龄在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本身就是剑走偏锋,因为他并没有完全遵照八股文的要求,但是他的敢言和精彩的文章还是吸引了当时的考官施闰章,但是先前这种情况在举人考试中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

蒲松龄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他完成的巨著《聊斋志异》是现存的我国最著名的古代短篇小说,其中很多故事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在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改编,深受人们的喜爱。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也就是一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考试为官,为此他用了一生时间去考试,但是中期一生都没有考中,一直到最后才是一个优贡,也没有因为考试而成为官员。

蒲松龄之所以这样热衷于考试,是因为他受到父亲的影响比较深远,他的父亲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但是一生也在为考取功名而努力,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考上,所以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亲自教导蒲松龄,将这一思想深深的刻在了蒲松龄的身体里。

蒲松龄也有过辉煌,他在考取秀才的时候三项第一,一时间成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名气也由此开始传播。但是他后来不知为何,屡试不中,在后来的五十年中,他参加了多次考试,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就是不能中举。这让蒲松龄的内心十分郁闷,他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但是一生都没有如愿。

虽然蒲松龄一生都想进体制内而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才气是有目共睹的,在当时他的才名也被当时的人熟知。尤其是他后来写成的《聊斋志异》更是使他名流千古,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成为一代伟大的小说家,这项成就比进体制内更为吸引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0951/572594574301.html

更多阅读

蒲松龄与顾青霞 蒲松龄电视剧

蒲松龄曾在宝应做过时任知县的孙蕙的幕僚,顾青霞是孙蕙在宝应收买的小妾。由于两人都与孙蕙关系密切,所以接触频繁、往来颇多,蒲松龄时常听顾青霞吟诗,并且为其编选唐诗绝句百首,还为其指点作诗技巧。后来,孙蕙升任给事中、掌印给事中,蒲松

蒲松龄 聊斋志异

蒲松龄画像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

《辛十四娘》《聊斋志异》蒲松龄 聊斋志异之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辛十四娘》,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描述辛十四娘,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

声明:《蒲松龄科举 蒲松龄参加科举 蒲松龄为何一生都想进体制内》为网友孤傲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