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于一身,凡事都忌讳一定要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切万物各有所长,互补互助,各自有其生存空间与价值。
天空高远,不能代替大地的厚重;阳光虽明亮,无法掩盖月光的清凉,共同缔造绚丽完美的世界,怎么可能把所有的优点集中在一身呢?
物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事物转换的自然规律。在凡夫地位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保持完美,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处于巅峰。想要独自超胜一切的心念,就已经违背了自然规律,增长骄傲、自私,必然感应一切万象的厌恶和排斥,又怎么可以长久呢?
现代一位哲人曾经说:“天地万物之所好为共存、共荣、共善、共美、同大、同尊、同胜,这是万物共有的性体。”谚语说,“弓不可拉太满”,也是这个意思。凡事要知道留一点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因此有人说: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凡事在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转身退步;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
中国传统的八卦图就充分显示出事物发展转换的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就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1051/597360482374.html
更多阅读

「又《十住菩萨断结经》」,这下面节录一段经文,「时舍利弗告来会菩萨」,这就是到释迦牟尼佛法会,来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告诉他们,这是舍利弗自己过去修行的一桩事。他说,「我曩昔」,我在过去,「或从一住进至五住」,此地所讲的都是别教的,进到五

今晚和大家座谈的题目是:做事与念佛。做事,我们道场里的每一个人,上到住持、当家、执事,下到普通的清众,多多少少都会被分配一些事做,像扫地、打水、打板、做维那、领众、管理等等;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做事和念佛的关系,应该怎么认识、怎么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然虽了无

道,就在你心中有一天,我心里感到非常烦闷,就去见广钦老和尚。顶礼过后,广钦老和尚第一句话就问说:‘你现在在做什么?’我就回答说:‘现在在研究戒律和替佛祖做一点事,讲经说法。’老和尚说:‘佛还要你帮他做事吗?你现在是为你自己做,不是替佛祖

当我知道自己得的是绝症之时,自己的心一刹那儿际无比的沉静下来。那时,女儿刚刚出生四十多天。 末学十一岁皈依三宝,皈依师是大修行人,十分慈悲,智慧深广,本不收弟子,却意外收下我这个小弟子,并且殷殷教诲,语意深远。然而当时我是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