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50)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转自中国文化网

  淳溪镇位于苏南边陲,南临固城湖,北倚石臼湖,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江苏百家名镇”之一。

  淳溪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殷商时期,高淳人民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耕耘不息,留下了各种不同时代风格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至今大多仍保存完好,有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并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重新修建的保圣寺塔,有明清时期用青石铺筑的古镇一条街,有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的襟湖桥和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家祠堂。薛城遗址的发现,把淳溪的历史追溯到六千年前。淳溪镇文化灿烂,有历代文人墨客咏颂的“石臼渔歌”、“固城烟雨”、“保圣晨钟”、“官溪夜泊”等渚景观。有令人蜂拥而至一睹为快的“薛城花台”,有盛世升平、昂首腾飞的“龙吟车”和“长芦龙灯”。


 

中国文化礼堂

  淳溪镇位于苏南边陲,南临固城湖,北倚石臼湖,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江苏百家名镇”之一。

  淳溪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殷商时期,高淳人民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耕耘不息,留下了各种不同时代风格的古建筑,虽历经沧桑,至今大多仍保存完好,有建于吴赤乌二年(239年)并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重新修建的保圣寺塔,有明清时期用青石铺筑的古镇一条街,有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的襟湖桥和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吴家祠堂。薛城遗址的发现,把淳溪的历史追溯到六千年前。淳溪镇文化灿烂,有历代文人墨客咏颂的“石臼渔歌”、“固城烟雨”、“保圣晨钟”、“官溪夜泊”等渚景观。有令人蜂拥而至一睹为快的“薛城花台”,有盛世升平、昂首腾飞的“龙吟车”和“长芦龙灯”。


                                                                     高淳老街

                                                                          转自 江南岸边

      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南郊,距离约50公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环保优秀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高淳老街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誉为“金陵第一古街”的美誉。这条800余米长的老街,就像是一部厚重的高淳历史,历史文化遗存,在苏南古镇中独树一帜

 高淳老街始建于明初,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建设形成。老街风景区主要有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乾隆古井等景点

 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街中的店铺一般都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造型别致,古朴华丽。街道全用青石和胭脂石铺墁、两侧用青灰色石灰岩条石纵向铺砌,中间用胭脂石横向排列
 在宽不过4米的老街两旁,民居摩肩接踵。临街的是店铺,中进乃客堂或作坊,侧有帐房,卧室一般在楼上;后进则为货栈或晒场,每进之间有横式天井。为节省土地,邻里共用一堵山墙,它同时也是风火墙

 门窗多为木结构,木窗一律镂格。木板排门居多,石质门框较少,刷桐油而不施彩绘,保持原木本色。门面装饰重在梁枋和斜撑木雕。雕刻手法多样,风格粗犷、流畅,内容折射出商人追求财运亨通的心理
 

 老街里的慢节奏、散生活、闲情调很是令人羡慕,在今天,工作、生活处处充满挑战、压力、竞争,但是在这里,人们不由地放慢了脚步


 老街不长,但是弯的;老街不宽,但中间也有敞亮处。明清时期,老街就已基本形成现在的格局,当年的居民在街道设计上颇讲究,整个街道呈分节弧形,每节均呈钱袋的形状,将这条商业街的聚财思想有趣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老街的特色产品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产品有大众布鞋、羽毛贡扇、珍珠饰品、玉泉炻器、香干豆腐、风味糕点、云溪香鹅、固城湖螃蟹等等

 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由于明清时期有大量商贾来自皖南徽州地区,故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徽派特色,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老街记录着一种生活状态。走在老街上,凹凸不平的胭脂石街路,鳞次栉比的砖木骑楼,古朴的木板排门,明清时期市井生活的婉约风情依稀可见

 其实游老街,不在于有多古、有多大、有多少名气,而在于其曾经代表着的一种生活方式,呈现着的一种生存状态,蕴含着的一种生命的底色

 对于习惯埋头于“急行军”、深陷高速发展带来种种“城市病”的国人来说,在老街里漫步实在是一种享受。老街的悠闲意趣,会不会感染到我们?让我们前行的步伐稍稍放慢一点、踩得再踏实一点











 陈列在“高淳民俗馆”内的砖雕石(木)刻,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布局合理,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古戏台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老街也是一处革命圣地。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司令员于1938年6月亲率新四军一支队东征经过高淳时,曾在位于老街中段的“吴氏宗祠”内设立了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陈司令员在高淳逗留期间,做了大量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留下了“东征初抵高淳”的壮丽诗篇



 渡船口

高淳老街近年来已成为全国重点影视拍摄基地,电影《黄桥决战》、《将军的抉择》、《张文祥刺马》、《银楼》、《半个冒险家》、央视连续剧《大江风雷》、《红与黑2000》、《风雨中国心》均在此取景拍摄

 老街后面的水路,东可达苏、锡、常地区,西连贯长江。水路交通的发达,促进了老街当年在贸易市场上的繁荣,成为南北商品的集散地,当年竹、木、铁铺、磨坊等店铺就有一两百家

                                    

                               《东征初抵高淳》——陈毅

 

                                       波光荡漾水纹平, 河汊沟渠纵复横。

                                       扁舟容与人如画, 抗战军中味太平。

                                       堤柳低垂晚照斜, 农家夜饭话桑麻。

                                       兵船初过群疑寇, 及见亲人笑语哗。

                                       江东风物未曾谙, 梦寐吴天万载前。

                                       此日一帆凭顾盼, 重山复水是江南。

                                       芦苇丛中任我行, 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 欣然夜半到高淳。

 

                                                                江苏淳溪古镇

   发布时间: 2011-2-10 14:34:54    被阅览数: 181 次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50)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老街人家

高淳老街位于江苏省高淳县城淳溪镇西南部,是淳溪古镇的中心街区,紧邻官溪河。官溪河是淳溪镇的主河道,是沟通太湖和长江水系的重要水道,又是苏南与皖南进行大宗物资交易的集散地和经济命脉。

虽然高淳于明代正式设县,但是高淳的历史却非常悠久。1997年,在距离老街直线距离仅8公里的薛城发现了距今约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主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距今5500年至6000年,时代和文化性质接近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二期,这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宁镇地区和安徽省东南部的古代文化;而下层距今6000年至6300年,时代与文化性质接近于太湖流域马家浜文化中晚期。薛城遗址是南京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古村落基地。

春秋时期,吴楚在此呈胶着状态。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于濑水之滨筑“固城”(今固城湖侧),此为高淳建城之始,比楚威王在南京建石头城金陵邑(公元前334年)还要早208年。公元前535年,楚克固城,楚平王在此大建行宫。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开凿胥溪河以运粮,大破楚国,重夺固城。吴楚相争的历史,清楚表明了高淳东来西往、兵家必争的重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明代首先沿官溪河产生了官溪路,进而逐步向内陆推进,产生了陈家巷、傅家巷等与官溪路垂直分布的小巷;再进一步,著名的高淳老街应运而生,成为这一街区的中心街道。

老街在明清时称作“正仪街”。民国改元后,改称“中山大街”。以后几经改名,现在仍叫“中山大街”,不过,当地人习惯称为“老街”或“一字街”。此街在明清时期全长达1135米,现在保留下来的约为505米。老街街面宽3.5米左右,两边用青灰石纵向铺设,中间用胭脂石横向排列,整齐美观,色调和谐。

早在南宋时期,这里便商船云集,成为商品集散之地。明清时期,在官溪河西部有历史上著名的“徽商”活跃,东部是全国手工业最发达的太湖地区。东西方的交流,徽州文化与吴文化交汇,带来了淳溪镇的一片繁华。尤其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沿着官溪河蜿蜒的铺满胭脂石的老街,商业达到了极盛。

儒商赵庄与“东阳杂货店”

赵庄是清朝末年淳溪镇人,其父在高淳老街经营一家小商铺。赵庄自小饱读诗书,光绪十一年考取贡生,但他很早就看清科举在当时已是死路,于是断然放弃仕进,在老街单独开设了一家“东阳杂货店”,用心钻研经营之道。他认为工商业可以救国,于是和各界工商人士保持密切的关系。他生有5个女儿,其中4个嫁给了商人。

自民国六年到民国十六年,是“东阳杂货店”的鼎盛时期。店面从王家巷发展开去,其经营项目有油、糖、糕点,并有专业糕点坊,以“软香糖”最具特色,还有香油、红枣等多种副食品、日用品。除杂货以外,并有酱坊。“东阳杂货”的店面并列约20间,前后二进或三进,并按各类商品设立门市,在高淳商界中首屈一指,赵庄成为当时最大的实业家。

民国十六年赵庄去世之后,其子赵宗振执操“东阳杂货店”。但因守业不精,生意逐渐箫条,家宅“赵厅”售给杨氏人家,改称“杨厅”。

如今,高淳老街106号名为“杨厅”的建筑就是赵庄的故宅。从这座建筑宏大的规模、精美的装饰中可以遥想当年一代名商的风采。

“江南圣地”的由来

高淳县有一个优雅的别名,叫“江南圣地”。如今刻有“江南圣地”的牌坊就矗立于老街路口。相传这一美誉还是200多年前,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时亲口赐封的。

乾隆皇帝曾多次下过江南,足迹遍及太湖流域、苏杭二州,他游历过江南无数名山大川,为什么独把“江南圣地”这一美誉赐予高淳呢?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成为至今尚无定论的一段“公案”。

有人说,当年乾隆皇帝从金陵秦淮河乘船经溧水胭脂河,进入高淳境内后,只见石臼湖上万顷碧波,水天一色;河汊纵横,芦苇丛生;游鱼戏水,飞禽成群;龟蛇对峙,妙趣横生;渔帆点点,渔歌阵阵;群山绵延,郁郁葱葱。真是“山映水中水壅山,蓝天摇落碧波间”“风摇树形丹青画,夕照鹏池绿柳斜”。乾隆皇帝身临其境,如入世外桃源,对这里的旖旎风光赞不绝口,连称这乃“江南圣地”也,江南圣地由此而得名。

也有人说,乾隆皇帝听说大圣先师孔子曾到过高淳,才把“江南圣地”的美誉赐给了高淳。相传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楚国。一天,他兴致勃勃地登上梁山(又名绵山),端坐在一块巨石上,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柔和阳光和清新空气。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将梁山更名为游子山,将他坐过的那块石头叫做“夫子石”,此石至今尚存。乾隆皇帝听完这一故事,笑了笑说,高淳乃是孔圣人到过的地方,真不愧为“江南圣地”。

还有人说,乾隆皇帝得知高淳出了许多圣贤之人,才把“江南圣地”的美誉赐给高淳的。早在南宋年间,高淳就出了著名的贤臣叫魏良臣,官至参知政事。他先后两次出使金国,在金人面前慷慨陈词,大义凛然,痛斥金国侵犯中原的卑劣行径。还是在南宋期间,高淳吴氏一门出了三位进士,史称“吴门三贤”。明嘉靖至万历年间,高淳凤山又出了“韩门三进士”。他们为官皆清正廉明,情系百姓,被视为“青天”。乾隆皇帝听了这一个个忠臣良将的生动事迹,赞叹不已,感动万分,连声说道:“高淳人杰地灵,真乃风水宝地,出了这么多国家栋梁之才,堪称'江南圣地’也。”

让日寇断魂的关王庙

高淳老街上有一座著名的关王庙,供奉武圣人关羽。老街至今流传着一则“关公显神威,吓死日本鬼子”的故事。

1937年12月,日军经安徽宣城水阳镇侵入高淳,烧杀掠抢,使安静的小城陷入战火之中。某日,日军一少佐率队砸开高淳老街关王庙大门,冲进大殿,哄抢了供桌上的银烛台、铜香炉等祭器。一个小鬼子爬上神座,想扯下关羽塑像盔甲上的贴金饰片,手刚搭上神像膝盖,原本坐着的关公像突然站立起来,两眼怒视、炯炯有神,又烟尘飞扬、呼呼作响。小鬼子吓得两腿一软,仰面跌下,后脑砸在殿柱石墩上,脑浆迸出,当即毙命。原来这座关公神像是民国初年高淳著名木匠李先春用沉香木雕刻而成,由于制作巧妙,关公的关节可以伸曲,活动自如。

如今,街上的人们守着这些传说与老街一同静观时间的流淌,安宁祥和。逢着当地的集体节庆,老街又是另一番欢腾的景象,就这样,古老的街区与日新月异的人们共同体验着喜怒哀乐。

(兰 林)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秋痕
                                     高淳淳溪老街

                                                       转自  岁岁风景

      正值佳节,这里人群熙攘,外地的车辆到处乱停,管理混乱,倒也呈现了真正的人多热闹的国情。好不容易才在某地下停车库停下,才发现我是少数愿意花钱停车的冤大头。

 
    1 几经周折,才找到正门入口,这里的标识系统不行,好在不大,总能找到。门口居然还有个售票处,没明白怎么回事,大家来往自如,也没见什么人买票。

    2 老街的魅力在于原住民居多,几十年前的生活展现尤新,看着琳琅满目的旧时生活用具,有种特殊的历史错位感。这是旧时洗衣用的打具,叫什么名称居然忘了问。
                 
    3 货真价实的是挂着的葫芦,还有奇怪的鸭翅膀,看着有趣,却实在没有勇气品尝。看到路人就抓在手上吃,也是一道风景。

    4 鸡头果、莲蓬是个特色商品,好奇归好奇,最终也没能品尝一下。
           
              5 这是规模化生产的锅巴
         
                 6 各式绣鞋,很是花眼。
         
             7 屋檐樨头是高淳老街的一大特色。
           
         8 街头的理发店,简陋亲切,让人回味。这在以前,是出了茶馆之外的大家聊天交流信息的场所。

    9 熙熙攘攘的游客,多是走马观花。

    10 鹅毛羽扇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商品。
            
              11 另一处有趣的樨头。
             
               12 老街的韵味
             
                13 老街的支路

    14 老街古玩

    15 这个摊位很有意思,全部是竹制品,有旧时的油勺,烟灰缸,竹蜻蜓,锅垫,快板,还有包馄饨的竹板。老街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传统工艺,而充满了生命力。
           
      16 这个门联非常有趣,左边是旧时老联,右侧是现代印刷的半部对联。

    17 吃饭的时候,家家餐厅爆满,直到近2点才找到吃饭的地方,当地的土菜,还有有些趣味的。有道菜叫凉拌菱母头,是菱角的根茎,口感很好。当然,最有名的还是螃蟹。当地正在搞螃蟹节,固城湖的螃蟹在江苏很有些名气。
            
           一道青石门槛,多少日月沧桑。


        来去匆匆,散散心,开开心。回味着70年代的感觉,感觉还是不虚此行。


     附:
    高淳老街又称高淳淳溪老街。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县淳溪镇,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是中国古街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老街原名正义街,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易名“中山大街”。日军侵占高淳后,改称“和平街”。日本投降后,复名“中山大街”。“文革”期间,又将其更名为“东方红大街”。1982年进行地名普查时,又重新复名“中山大街”。

始建于明代,为淳溪古镇的主要商贸街道,因成一字型,俗称一字街,东西全长800多米,     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1984年,高淳县人民政府将老街原貌保存较好的长345米片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东自东门桥,西止通贤路,南到官溪路,北达县府路及江南圣地。
    老街风景区目主要有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乾隆古井等八处景点,以展现古老朴实的古建筑艺术及蕴涵其间的丰富民俗文化为主。老街始建于明初,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不断建设,历史上形成了一条长800余米(最初为1135米),宽3.5米左右的“一”字形街道。近年来年来,通过不断修缮和改造,禀承“修旧”如旧原则,使老街仍保持了昔日的风貌,依旧飘逸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老街以古典建筑而著称,街中的店铺一般都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齐全,造型别致,古朴华丽。由于明清时期有大量商贾来自皖南徽州地区,故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徽派特色,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街道全用青石和胭脂石铺墁、两侧用青灰色石灰岩条石纵向铺砌,中间用胭脂石横向排列。分布在景区的“乾隆古井”、“关王庙”、“土地神楼”、“道教神像”、“高淳民俗馆”、“杨厅”、“耶稣教堂”以及周边的“保圣寺塔”、“聚星阁”等景点,都各具特色,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例如在“高淳民俗馆”内展示道教神画像。保存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依然清晰完好,依然色彩绚丽。再如陈列在“高淳民俗馆”内的砖雕石(木)刻,线条流畅,刀法细腻,布局合理,神态逼真,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1251/238732174053.html

更多阅读

灵川县大圩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广西灵川县大圩镇大圩镇位于广西桂林灵川县,大圩镇始建于公元前200年间,约在公元1400年,大圩立街设坊,因集市庞大,取名大圩,亦称五里古镇。2005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大圩镇位于桂林市东郊,距市区大约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集纪录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集纪录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相关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即具有丰富的保存文物又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且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子。到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湖南浦市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湖南浦市镇浦市古镇位于湖南省泸溪县境东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湘西四大名镇之首,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把浦市古镇与凤凰古城紧紧相连。浦市古镇历史文化悠久,自明清时期到民国年间,修建有吉家大院、周家

声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50)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为网友跟月亮说早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