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作战在进攻方面虽然比不上白起之流,但是论守城白起也拿廉颇没办法。赵国也曾经繁荣过一段时间,那时候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与赵奢,强大如秦国都不敢轻易进犯。但是名将与贤相都是人,他们都会老,都会死。在赵孝成王的时候,赵奢死了,廉颇也成了众所周知的老将。
老将一般来说意味着两点:一是成名已久,作战经验丰富;二是他们的时代即将终结,要给青年将领腾位置。廉颇一方面被人怀疑作战能力一方面又被统治者寄予厚望,于是出现了震惊华夏的长平之战。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不但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格,还成了他国扩张势力的首选目标。赵国国君面对长平之战后的烂摊子,慌了手脚,他不再嫌弃廉颇老迈,任命廉颇为国家二把手与其一块恢复赵国实力。赵国正处于衰弱时期,燕国不干寂寞想从赵国身上捞点好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军方还有廉颇坐镇,燕国的浑水摸鱼行为以失败告终。
廉颇还是赵国的将军,赵国却已经换了三个国君。这三个国君对廉颇的态度也都不一样,第一位国君和廉颇关系最铁;第二位国君刚开始的时候不看好廉颇,但是最后还是折服在廉颇的盔甲下;最后一位国君,一开始看不惯廉颇,最后还把廉颇给逼造反了。
赵悼襄王一上台,就撤了廉颇的职,并且派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将领去接手廉颇的职务。廉颇的脾气不太好,他认为赵悼襄王在羞辱他,他不但抗命不尊,还把来接手职务的青年将领打的落荒而逃。廉颇是出了气,但是后果很严重,于是他逃往魏国。
廉颇一走,赵国的高端战力直线下降,赵悼襄王又想把廉颇请回来,但是又担心廉颇老的打不了仗。赵王派了一个使臣去了解廉颇的情况,廉颇也知道这是赵王在考验他呢,他就拼命的吃饭,表示自己虽然不年轻但是依然气血旺盛。没想到这个使臣早被人收买,使臣回去报告赵王,廉颇是很能吃,但是一顿饭的功夫上就跑了好几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是真的老了,从此再不提重启廉颇之事。廉颇正眼巴巴的等赵王召唤他,但是至死他也没等到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