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五丈原有什么不解之缘 诸葛亮故居在哪 诸葛亮故居

  诸葛亮五丈原

  五丈原与诸葛亮有着不解之缘。秋风瑟瑟,琴瑟齐鸣,走在荒无人烟的五丈原上,回忆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五丈原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交兵的古战场之一。

《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对于诸葛亮来说,五丈原是他最后的战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与建兴十二年,率蜀兵走褒斜道出斜谷,驻扎在五丈原,和司马懿进行对抗,最后,因为操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至此,时间仿佛从此定格,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也因此名扬天下。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有一首诗提到了五丈原,诗中写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由此,五丈秋风成了后人感念诸葛丞相的一个感情符号。所以说,“天下奇才”是人们对诸葛亮的称赞。也是人们在面对五丈原发出的感慨。

  现在,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南,高至40余丈,东西北三面凌空,三面环水,据《地理通志》记载:“五丈原高、平、旷、远,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诸葛亮也选择在这个地方进行斗争,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诸葛亮的精神伴随着诸葛亮庙的创建而永远的流传下来。

  五丈原诸葛亮庙早在蜀汉末年就已建立,是历代人们(包括文人墨客、官宦庶民)的旅游观赏的地方。五丈原诸葛亮庙为大家带来珍贵的古文化,遗迹。使我们更加了解关于诸葛亮、关于三国时期的文化、人文,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诸葛亮故居

  诸葛亮一生光彩,因为去过的地方多,因此留下的足迹也是很多,导致如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故居也很多。

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

  第一处故居在襄阳,因为这个是众人都知道的一段历史,从诸葛亮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当时诸葛亮和他的叔叔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就是住在这里。山水相间,景色宜人。留下了三顾茅庐的隆中佳话。后人凭吊,也多是来此。

  第二个故居在南阳。河南省的南阳有着著名的武侯祠,也是叫做“诸葛亮庵”的。这是一套祠堂群,其中有八角尖顶茅亭。因为诸葛亮曾在南阳躬耕,因此此处也是比较可靠的。而且还有着传说中的“诸葛庐”。

  第三个故居在阳都。该地处于沂、蒙、汶三河交汇的地方,名字叫做砖埠镇。这里是诸葛亮的诞生之地,也是我国的著名文化遗址。可惜后来战乱不断,导致该地丧失了曾经的辉煌,昔日的断瓦残垣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景象。

  第四个故居在沂南。沂南有一个“诸葛亮故里纪念馆”,青砖灰瓦,有着诸葛亮的简朴气息。这里是传说中的另一个诸葛亮的诞生地,但凡名人出生必有天兆,诸葛亮也不例外。因为窗外天空发亮,因此诸葛亮与诸葛孔明这两个名字便由此产生。当地很看重故居建设,整修故居花费很多。

  其实无论故居在哪里,只要心中有着诸葛亮,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到这句话,我们便能想到孔明先生诸葛亮,诸葛亮在影视剧中,文学作品中都是超群绝伦,神机妙算的英雄。他文能写诗弹曲,武可征战沙场。他是历年历代的文人骚客笔下的英雄,是受人万世敬仰的旷世奇才。

诸葛亮草庐门联

  就像开头所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蜀相》主要叙述了诸葛亮辅佐刘备简历蜀汉政权,形成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局面。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更是说明,诸葛亮不仅帮助刘备共同战斗,在刘备死后,还辅佐他的儿子后主刘禅,是当朝的丞相,能够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在出师北伐的时候,最终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死于军中。正因为诸葛亮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很多诗人都在因此感慨自己的仕途坎坷,无法施展抱负,这首诗也不例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予诸葛亮草庐的门联,也是出自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这是诸葛亮对自身的要求——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艰苦学习。即使诸葛亮这样优秀的人才都能够这样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学习吗?!

  诸葛亮死在哪里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谋略家、散文家,不管是在影视剧中,还是文学作品中,诸葛亮带给我们的形象都是满腹经纶、雄才武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打得了胜仗,写的起散文,创得起发明,他的能力、事迹令我们叹为观止。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神人,他魂归何处呢?

《三国》诸葛亮剧照

  《三国演义》的后期,诸葛亮身体并不是多么的健壮,再加上身边没有几个很好的亲信,他行军打仗事必躬亲,导致在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的。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因此而丧气,他总结的北伐的失败教训,在攻魏的途中,行军至五丈原,在五丈原与曹军的司马懿展开长时间的战争。

  在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更是事必躬亲,为了战斗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然而,现实并不理想,蜀军就需要长期的处于战争状态。长期的军旅劳累,诸葛亮有没有武将强健的身体,导致最后在第六次进行北伐时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上。蜀国攻打魏国的想法也就此破灭。

  在地理位置上,五丈原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宝鸡歧山县五丈原镇,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屯兵用武、劳竭命陨的古战场,胜迹累累,远近闻名。一直到现在,五丈原都还有保留着诸葛亮的庙宇,用来纪念诸葛亮。

  秋风萧瑟,孤烟直上,耳边飘荡着瑶琴的声音,淡淡的透着一股悲寂。我想,这边是诸葛亮在述说着他精彩的一生。

  诸葛亮死后

  可以说,诸葛亮时期的蜀国是团结的,虽然刘禅能力不足,不管政事,但是他作为做高领导者,还是明白的。在诸葛亮逝世之后,攻打魏国的想法肯定失败,没有继续实施。然而,时代还在继续,不曾停止。

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五丈原有什么不解之缘 诸葛亮故居在哪 诸葛亮故居

《三国》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死后,为了继续维护荆州的利益,蒋毅作为来自荆州的诸葛亮的手下,自然而然的在内政上接替了诸葛亮,按照之前既定的方针,和费祎一起主持朝中政事。

  在军事上,诸葛亮的手下——姜维继承了病历,在姜维随蒋琬偏军西征时,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然而,由于之前的战争失败,蜀国的兵种实力早已无法和敌对国相比,所以,最后姜维北伐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刘后主——刘禅,他作为刘备的继承人,并没有太多的参与政事,在诸葛亮死后也是如此,这样,在朝中各处,各州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所以,对于国内政事来说,是混乱的,这样一来,蜀国就很难达到统一团结的状态,如此怎么成功!

  另外,在野史演义中有提到,在诸葛亮死后,诸葛亮得力助手魏延因为叛变而被处死。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并不是真实的。在正史中提到,魏延其实是被杨仪杀死的,魏延和杨仪都是蜀汉政权中的拥有实权的人物,诸葛亮死后,“一山不容二虎”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而杨仪掌握了朝中大权,魏延则就没法继续呆在朝中,于是反水,起兵反抗杨仪,之后便失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051/551435599379.html

更多阅读

秋风五丈原哭诸葛 哭诸葛 刘欢

苍天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交于秋风/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情愿以死换他的生/好率咱将士再出征/鞠躬尽瘁谁能比 /一生洁白谁能及/啊...哦...哦...哦...哦/苍天你太不公啊/大地你太绝情/空留下八阵兵图和瑶琴/啊...啊...哦.

司马懿与诸葛亮斗智五丈原 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行动计划,已为魏军统帅司马懿料定,正如他给胞弟司马孚信中所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见《晋书.宣帝纪》)翻译成现代文则是:“诸葛亮志向很高远,但是认不清形势,抓不

声明:《五丈原诸葛亮庙 诸葛亮五丈原有什么不解之缘 诸葛亮故居在哪 诸葛亮故居》为网友学渣无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