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长会说,俺孩子从小就不好好吃饭,身体瘦,头发黄。我们医院治未病中心小儿生长发育专家琚玮教授说,这类孩子大多食积时间比较长,家长不注意,疳积了。
什么是疳积?
疳积是中医的说法,通俗地讲,就是长时间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这类孩子多会出现精神不振、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吃饭少、长时间大便稀或干不规律等。门诊上经常发现这样的家长,以前感觉孩子吃饭少,也不注意,时间久了,孩子个子比别的小朋友矮,身体比别人家的瘦,来看病,才发现原来是疳积了。
消疳积要补泻兼施!
疳积了,家长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消食积,孩子本来身体就弱,再一消一清,更伤脾胃。当然,也不能光补,孩子身体弱,补多了上火、生内热反而更容易生病。
所以,家长给孩子调理的时候要注意补泻兼施。比如说在饮食上,经常给孩子吃一些消食积的食物,白萝卜、山楂熬水给孩子喝。同时,多给孩子吃些健脾的食物,山药、薏米、南瓜、大枣、粟子、扁豆等。家长要有耐心,慢慢地,孩子的脾胃功能补上来了,吃的饭就多了,饭吃得多了,人自然就胖了。
长期食积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长期食积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补充维生素或者微量元素。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孩子因为长时间吃饭少、饮食不均衡,所以很容易出现微量元素或微生素缺乏。找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孩子身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也可以很快地帮助孩子均衡营养。
长期食积的孩子,可以试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好的调理方法,家长们可以自己在家坚持给孩子试试。
清胃经
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注意,可不是整个大拇指。向心为补,离心为清,所以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经了。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您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经上,清300次即可。
补脾经
脾经穴在孩子大拇指的螺纹面上,方法很简单,每天可以用您的左手固定好孩子的左手,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固定好孩子左手的大拇指,顺时针揉上150~300次。
揉板门
除了脾经穴外,还有一个穴位叫板门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板门穴跟脾经穴一样,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它就在大拇指下方手掌上那片厚厚的肉上。
脾经穴和板门穴是两个非常好的保健穴,如果孩子肚子胀、不消化、不爱吃饭、干巴瘦、脸色发黄等等,家长可以常给孩子揉揉这两个穴位。
掐四缝
小儿推拿师最喜欢四缝穴了,它又被称做“吃饭穴”,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饭,小儿推拿师用针扎一下四缝穴,孩子回去就有胃口了。不过家长在家最好不要扎,可以给孩子掐掐四缝穴。方法很简单,用您的大拇指的指甲每个掐5次就可以了。
清(补)大肠
大便正不正常,是孩子健不健康的一个重要参照。糟粕能排出去,肠道运转正常,孩子才会感觉到饿,才能想吃饭。所以,如果孩子大便干,可以清清大肠。食指上靠近大拇指一侧就是大肠经了,用同样的方法,从指根向指尖推300次即可。反过来,如果孩子大便稀,可以给孩子补大肠,从指尖向指根推就可以了。

捏脊
捏脊的好处太多了,它能健脾理肺,调和阴阳,如果您的孩子消瘦,经常生病,身体差,建议您多花点功夫,给孩子捏捏脊,由于捏脊是整个脊柱,人体的膀胱经、督脉还有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俞穴都在这条线上,因此它是一个全身的调理。
作为一个保健手法,每天用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起孩子背部的皮肤,从尾巴骨那往上捏到到脖子处就可以了,每天6次即可。
摩腹
上面这些做完了,再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会非常舒服。腹部是五脏六腑的家,肝、脾、胃、胆、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脏器都住在这里,腹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摩腹这个方法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每天给孩子摩腹150~300次,让孩子胃肠通畅、气血顺畅。方法很简单,把您的除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揉就可以了。
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之口,欢迎大家关注“健康去哪了”!
她的微信号是jiankangqunale(拼音全拼)。
何老师QQ(也是微信号)2696934586;
QQ群42951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