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看穿孩子的谎言
爸比妈咪或许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马路上开着车,突然被警察拦下来:「你超速!」第一时间,你的反应可能是「有吗?」很自然地,你就说谎了!这是面对权威的当下,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的本能反应。
犹如动物的天性就会使用欺敌当作生存的策略,而人类的天性是趋善怕恶,孩子也是如此。国外有学者提出婴儿在学会使用语言之前,就存有一些非语言方式的伪装行为,例如:9个月大的婴儿会假装笑,表示他想要加入其他正在欢笑的团体;11个月大的婴儿在被喂食时认真地看着妈咪,但是当妈咪一转身立刻就把吐司吐掉。
如果人天生就会保护自己,就再度证明说谎是天性。因为说谎是一种保护机制,就象是遇到危险,人类本能性地逃避,所以,说谎是天生的!从以下两点还可以证实说谎是人类的天性。
根据一统计指出,扣除睡眠时间, 4岁小孩平均每两小时,就会撒一个小谎;6岁孩子则是平均每一小时就会撒谎。另外,倘若询问6岁孩子是否曾经说过谎?90%的孩子会承认自己说过谎,剩下10%不承认,因为他正在说谎!
reason1、不可能教孩子说谎
天底下没有哪一个爸比妈咪希望孩子会说谎而教导孩子如何说谎,但是孩子却自己会说谎,由此便可证明「说谎是天生的」,可能要避免处罚或是想要照自己的方式前进…等原因。
reason2、小小孩子就会说谎
大约1岁半以后,孩子就可能会说谎了!这一点与爸比妈咪的理解范围有所落差,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说谎必须经过设计,发展同理心之后才可能会说谎,但是,小小孩的谎言与具有同理心的说谎模式是不同的。
象是你儿子,在1.5岁~ 2岁的时候,就会手拿着小糖果摆在你面前,示意想要与你分享,但看到你正要伸手去取,又笑嘻嘻地赶紧将手缩回去,不让你碰触…。这类似行径就属于小小孩的谎言。
家有大骗子教出小骗子?
孩子学习处理事情的方式,多半是受爸妈影响,更甚于老师。若爸妈不能做为榜样,常使用谎言来教育孩子,实在很难说服孩子不说谎。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可能的承诺,或者骗人的话,孩子便能从中学习。
因此,当爸妈发现孩子说谎时,应该反省自己是否也常常说谎?不过,爸比妈咪不见得是故意说谎,常见的情况是不守信用!因为虽然爸妈有可能对孩子说谎,但我们是成人,也能够以适当的说法,让孩子相信并不会发现这是一个谎言。
不守信用=说谎
其实,不守信用就是说谎,但是多数爸妈却不这么认为。大人可能觉得虽然我答应你周末要带你去动物园玩,不幸碰到天气不好,刚好是下雨天,就没办法外出。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就是说谎了!所以,在教养上,爸妈不要让自己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凡事都应该先有保留一个但书──「如果遇到下雨天,我们要改变计划,到室内场所玩。」
尊重孩子的意愿
爸妈答应孩子的事情,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到,或者应该争取孩子的同意,「今天可能要变通一下,因为在下雨了, 我『记得』答应要带你去动物园,能不能让我『欠』你一次或是能不能去别的地方呢?」这时候,身为爸妈就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而且,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就需要这样做了,不需要等到4、5岁,才觉得孩子记得这些事情。因为孩子记得的事物,永远比大人记得更多、更牢。这是因为孩子的周边事物,不象是大人这么多,因此总是可以记得大人的承诺。当孩子记得东西已经很少,结果还被大人的不守信用所破坏了,当然他就会学起这些招式。
还有下一口的最后一口饭?
爸妈时常无意间使用谎言在教育孩子而不自知,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爸妈喂食孩子时会说:「来~再吃一口就好!」「最后一口囉!」孩子相信这是最后一口,结果,趁着他不注意又被塞进一口,虽然爸妈是出自于好意,担心孩子吃不饱而骗他这是最后一口,但下次的喂食情况就更加不好了,这就是爸妈说谎的坏处。
孩子学你的说谎招数
爸妈可能遇过类似情况,孩子用乞求的眼神、手指比1说:「再给我一颗糖就好!」爸妈也告知孩子这是最后一颗喔!结果,糖果吃完了,孩子又跑要:「再给我一颗!」爸妈却生气地说:「刚刚不是跟你说最后一颗了吗?」这些动作就是跟大人骗孩子吃饭的情况是一样的,孩子说谎行为就是这样学来的,因为你当了不守信用的爸妈,孩子就会越来越不相信你,再来就是开始学习大人的不守信用。
说谎的6大类型
孩子说谎的动机与原因有众多,每一种类型都需要爸比妈咪好好地深入了解找出孩子究竟为了什么而说谎,是因为害怕责骂?或者因为逃避不想做的事情?或是需要被关注?还是单纯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了解原因之后以鼓励与同理的方式讨论事实,提供充满支持的安全感让孩子说实话,才能避免孩子继续说谎来圆谎

type1、博取欢心的说谎
如同上述所言,王宏哲老师的孩子拿着糖果逗弄大人,看到大人脸上的表情,孩子笑得很开心,这就是为了好玩、好笑或是博取欢心而说谎,通常发生于1、2岁的孩子身上。这个说谎可能会让孩子得到一些好处,可能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表情,或是因为当爸妈发现孩子会「骗人」时,不会责怪他,反而是称赞他:「你怎么这么聪明?」
专家教你这样做:忽略孩子的行为
当发生类似情境时,爸比妈咪应该如何正确回应与处理呢?可以板着脸告诉孩子:「ㄏㄡ~不好玩!下次不可以喔!」孩子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馈,就会自讨没趣,不再重复类似行为了。
或许孩子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爸妈会觉得十分有趣,倘若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透过这类「游戏」与你互动,爸妈就应该忽略孩子的这类行为,以免养成坏习惯。而忽略孩子这类行为的好处是爸比妈咪可以沾沾自喜地偷笑、心想:「我的孩子很聪明,还会骗人!专家说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比较聪明!」不过,爸妈心底的想法是不需要让孩子知道,陪着他玩一次,知道孩子的能力就已经足够了。
◇勿养成说谎骗人的习惯
关于博取欢心的谎言,通常是发生于1、2岁的小小孩,他们可能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不明白自己正在「说谎」。因为「说谎」这两个字是大人给与这个行为的代名词,孩子要懂得这个代名词还必须经过教育累积──「说谎是坏小孩!」「说谎是不好…」从1、2岁开始教育,直到3.5~4岁同理心逐渐发展成熟,才会慢慢发现说谎是不对的行为。
所以,1、2岁孩子本身不了解自己的说谎行为,目标只在于他说谎的对象,想要观察其反应,这通常只是善意的谎言,并非恶性的说谎,但是,倘若这个「游戏」玩久了,也有可能会变成习惯,什么事情都想要骗你,所以 ,让孩子自然发展这类的行为模式,不需要刻意引导,这是孩子必经的心智发展历程。
◇是非对错从小培养
爸妈最常犯的通病是当孩子还小,觉得这样「游戏」很可爱,但是长大了,就突然禁止这个游戏,等于是一国两制!建议从小就让孩子知道是非对错,「说谎不好笑,而且会伤到别人,别人会不开心。」
配合孩子的心智发展已经成熟的时候,孩子会想到以前妈咪有教过我,说谎会让人不高兴,相互连结起来,就能了解其中的含意。否则,小时候开放玩这个游戏,长大却禁止,孩子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为何会有如此的改变?
type2、怕被处罚的说谎
孩子可能因为闯祸或者做错事情之后,担心被处罚且内心充满压力,心生恐惧而说谎,通常这也是孩子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今天上午在幼儿园里闯祸了,被老师写在联络簿上,于是就跟爸妈说,老师忘记发联络簿;不小心打破爸比心爱的杯子,害怕被责骂而找一些理由,这些都是因为害怕被处罚,也就是属于防卫性的说谎类型。
再者,家有兄弟姊妹的手足之间最常发生为了规避责骂而说谎。放在柜子里的饼干被吃光,没有人承认是谁吃掉的;兄妹偷骑脚踏车出去,受伤了回来,没有人愿意承认是谁带头的,孩子犯错,什么也不说。而爸妈为了公平,两个一起处罚,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却是很不公平,因为其中一个被冤枉了!
专家教你这样做1:白脸角色来处理
每一个人都害怕被处罚,有时候,孩子说谎这件事的问题症结,不只是来自于孩子本身,可能是爸妈的处罚机制不知不觉地使得孩子必须使用说谎来应对,因此,身为家长就得自行反思,检察(检查)平时的教养方法──处罚是否过度?是否为不讲理的爸妈?是不是凡事先处罚,才了解原因?才会让孩子不敢说实话。
孩子因为害怕处罚而可能针对特定对象来说谎。「我的孩子特别会对爸比说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是由于通常爸比的管教机制较严格,孩子就越会跟爸比拐弯抹角,将黑的讲成白的。
当孩子是因为害怕被处罚而说谎时,在家中扮演黑脸角色的妈咪或爸比不要再继续拷问孩子,否则他只会更加逃避问题,甚至不理会家长的教养。这时,黑脸角色应该将问题丢给白脸角色──「好~我不问你了,你去跟妈咪说!」当孩子向温柔的妈咪诉说今天的情况时,或许就会撒撒娇,未必会继续不敢说实话。
◇避免「拷问」孩子的罪刑
爸妈虽然不会直接教导孩子说谎这件事情,但却会间接地让孩子知道「我需要说谎」。如果家长两人都是以铁面无私的军事化管理来教养孩子,发现孩子说谎时,就以审问犯人的方式询问:「东西是不是你乱丢的?」「赶快说喔!你现在说可以……」
因为孩子知道倘若爸比妈咪听到的答案是非他们想要的答案时,可能马上就会得到惨痛的处罚。于是,孩子就会赶紧编织一个谎言敷衍带过。而治疗师根据上述例子,举例说明,当孩子打翻牛奶,妈咪可以这样说:「牛奶翻倒了,我们一起来整理吧!」,而不是质疑孩子或者将错直接归咎于孩子。
◇关心与赞美才是根本之道
责骂与归咎是无法得到进入孩子心房的钥匙,关心与赞美才行!如果孩子为了逃避某些事情,例如:担心功课做不好,而说谎,爸妈必须先针对孩子所逃避的事情做调整,口头奖励与赞美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改变做功课的方式或者情境,让孩子渐渐喜欢并且练习面对,就不会用说谎来逃避做功课。
专家教你这样做2:解除说谎的压力来源
当发现事情的第一时间,爸妈就霹雳啪啦地严厉指责,逼着孩子「现在」、「马上」说实话,但因为无法确认到底是哥哥还是弟弟说谎,于是不分青红皂白,两个一起连带处罚,反而被栽赃的孩子就会痛恨他的手足,因而破坏彼此的情感,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不妥当了!
在孩子犯错说谎,想要栽赃给别人的当下,爸妈的严厉指责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了!这样的情况之下,没有人会敢承认错误。建议爸妈告诉孩子:「你不一定要在现在说出当时的情况,你可以想要说的时候,再跟我说。」其实,只要大人不给压力,孩子没理由说谎。栽赃的过程之中,重点就在推卸责任,只要推给别人,孩子就没事,所以,孩子才认为必须说谎。
◇避免当下立即处理
倘若当下是被爸比发现的,这时候,爸比可以跟孩子说:「你等一下跟妈咪说实话,也没有关系。」只要孩子愿意承认就好,不需要向有压力源的那一个人倾诉。或者是不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也可以用写的或用画的…,这些都是降低压力,又给孩子承认机会的方式。
不需要当下处理这件事,将时间拉长,反正这两个孩子又逃不掉,爸妈毋须担心。当下的他和手足没有办法清楚解释,是因为他们都想要推卸责任,但是或许到了晚上,两个兄弟和好了,就可以将今天的故事说清楚。
而爸妈的处理标准则是订定在手足之间的感情恢复了,那时候大家再来好好聊这一件事情。手足之间起争执,爸妈别急当仲裁者,缓处理就是最好的处理,否则只会让两个孩子更加憎恨对方而已。因为犯错那一个人不一定是不肯说实话而仅仅是碍于人的天性就是逃避。
type3、爱比较的说谎
在幼儿园的休息时间里,威威跟华华说:「我爸比的车跑得好快喔!」华华也不甘示弱地表示:「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爸比的车跑得比高铁还要快!」这种不肯认输、爱比较的谎言,也可以解释成夸大其辞的谎言,时常发生在5岁以前的孩子身上。因为随着年纪成长,若还是说出这类型的谎言,马上就会被同侪搓破:「你到底知不知道高铁跑多快?」
专家教你这样做:建立正确价值观
许多爸比妈咪发现孩子爱比较,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叫孩子闭嘴,禁止再继续说下去!「你怎么可以说得那么夸张?那是骗人的!」爸妈并未发现孩子背后的价值观已经扭曲变形。而且,单纯使用「禁止」命令是不太有效果的!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发现这类型孩子说谎当下应该做的机会教育!这些孩子就是爱面子又爱比较,认为我的一定要比你好!我爸的车一定要比你爸的车快、我爸的车一定要比你爸的车大,讲到最后变成是我爸开高铁!
建议爸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妈妈不喜欢你们比来比去,比车车谁的比较快这个好无聊喔!没有什么好比的!」再告诉孩子:「现在我们在说得是准时上学这件事,怎么会讨论到车车了呢?」因为孩子在意的重点通常是从他们幼小心智看到的事物,爸比妈咪应该协助将其观察点扩展,将移除具体、物质的比较,再向孩子说明我们应该要关注的重点为何。
type4、博取关心与注意
当妈咪和朋友讲了很久的电话,孩子拉拉你的衣角,你都不理他,于是为了想要吸引你的注意而说谎:「弟弟跌倒了!」「弟弟被门夹住了!」因为孩子知道,若不出此下策,爸妈不会过来关心他。
5岁以下的小小孩对于语言掌握仍未精熟,「我受伤了!」这短短的几个字简单上口,孩子发现只要他这样说,爸妈就会过来关心他,因而将「我受伤了!」牢记在心里,变成吸引爸妈关心的方法。
专家教你这样做:教导具体简单语言
孩子以自己或他人受伤了而吸引大人的关心,而当爸妈发现只是谎言时,脱口而出:「你又骗人!」「你下次这样,我就揍你一顿喔!」…等禁止言语,等于是又回到上述所言,只有禁止是徒劳无功的!因此,爸妈该如何正确回应与处理呢?
如果爸妈发现孩子说谎只是因为想要博取关心与注意,就应该教导孩子以具体语言表达他的需求。一旦发现孩子没有受伤,建议爸妈应该这样说:「对不起!我刚刚是不是讲话讲太久了? 都没有理你?」爸妈询问完之后,孩子只需要点点头说「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