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到山根塘边挖了几棵溪黄草(一种草药)煎熬成汤给病人服下。
2天后病人就觉心气调和,病情大有好转,继而食量大增,家人喜出望外。连服1
周后,奇迹出现了,病人的肝部癌肿消失,全身开始脱皮,1个月后全部脱完,
换皮后的皮肤光滑滋润,俨如童子,原来花白的头发也全部变黑,体重由30千克
增加到50多千克。
溪黄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茎直立,高达1.5(2)米,钝四棱形,具四浅槽,有细条纹,带紫色,基部木质,近无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化学成份 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溪黄草素A、B、D,以及尾叶香茶菜素A,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甙。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二羟基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及线纹香茶菜酸。溪黄草甲素和1,14-二羟基-7,20;19,20二桥氧基-(1α,4α,7α,14β,20β)贝壳杉烯-15-酮,5-羟基-4-甲氧基黄酮-7-葡萄糖苷。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
溪黄草是中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中国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但尚未有一只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1] [8]
功用主治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痛等病症。其实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便是慢性乙肝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延误病情,进而增加治愈的难度。中草药溪黄草对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小三阳效果却非常有限。
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副作用

虽然溪黄草有对人体的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服用溪黄草,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药剂的成分含量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合理使用溪黄草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少,目前溪黄草引起的严重不良症状,现在尚未可知。如果服用溪黄草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
附方 溪黄草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
溪黄草
铁线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溪黄草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溪黄草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溪黄草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溪黄草治瘙闭:鲜香茶菜100克,鲜石韦、鲜车前草各5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