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天气的谚语或俗语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1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  

2有志者,事竟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3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4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属此类。  

5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6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等,同属此理。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又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8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9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否则,再高手艺的匠人也“朽木难雕”。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11万变不离其宗。是说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现象无论怎样变化,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12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13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  

14事实胜于雄辩。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  

15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16众人是圣人。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那种认为“英雄造世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说这个道理。  

17活到老,经不了。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1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描述天气的谚语或俗语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20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亦属此类。  

21瞎子摸象。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2盲人骑瞎马。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又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这个道理。  

23失群孤雁终难行。比喻个人的实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451/44730251864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天气的谚语

关于天气的谚语——(1)东风急,备斗笠。风静闷热,雷雨强烈。急雨易晴,慢雨不开。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星星明,来日晴。星星眨眼,有雨不起。直闪雨

有关天气的谚语

有关天气的谚语天象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2、云绞云 雨淋淋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9、日

礼貌用语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1、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2、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约翰·霍尔3、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4、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

关于气候的谚语或俗语 关于“高兴”的俗语谚语

 关于“高兴”的俗语谚语: 不气不愁,能活白头。天天不发愁,活到百出头。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维吾尔族) 高兴能把小病治愈,忧愁能使小病加重。(哈萨克族)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里痛快百病消。心

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并且可以根据种种迹象看云识天气,虽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谚语却也流传几世。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和格言呢?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关

声明:《描述天气的谚语或俗语 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三)俗语谚语包涵的哲学思想》为网友记忆褪了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