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鲁肃 三国演义最抹黑的不是爱哭鬼刘备呆萌鲁肃,而是曹仁 

   

作者:马伯庸,

曹仁在曹魏阵营里是这么一员将领:他永远不在正面战场,却总是默默地为正面战场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意外风险。他是曹操的战略清道夫、布局大保镖、曹军每战必买的太平洋保险,是围棋里的一手补棋。要知道,补棋这种事,很少石破天惊,不显山露水,不激动人心,但却是裨补阙漏的重要手段,绝对必要。它的作用不在于做出了什么事,而在于防止什么事的发生,将隐患压灭于未然。曹仁不能确保胜利,但却可保证曹操的棋形在最坏的情况也不致崩盘。

曹操打陶谦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钳制陶谦的大将吕由,一路袭破诸县,夹击彭城,给主力制造机会。要知道,曹操打完彭城以后,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但他没粮食了,只能退兵。可见曹军当时也已经接近极限,如果没有曹仁扫平诸县,万一哪路出点妖蛾子,迟滞了曹军退兵,说不定胜败之势就会逆转。

曹操去濮阳打吕布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攻打句阳的刘何。句阳在濮阳东南,鄄城正南。事实证明,这一手棋补得非常及时,曹操打不动吕布,还有鄄城可以退回。试想若曹仁没灭掉刘何这个隐患,很可能刘何会趁曹军主力扑向濮阳时偷袭鄄城,曹军退回来将无立足之地。

曹操打张绣的时候,曹仁负责别徇旁县,充当战略预备队。当曹操作战不利时,他及时补位,避免崩溃。

曹操打袁绍的时候,曹仁在南边把刘备、韩荀打得屁滚尿流,确保大后方和粮道的安定,让曹操可以专注于官渡。曹操打马超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把响应马超的田银直接按死,让曹操可以专注于潼关。若无曹仁偏师策应,变数恐怕就要大大增加了。

赤壁新败,联军势大,曹仁守江陵,让周瑜无功而返。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曹仁捍守樊城,抵死不退,为策动江东的外交手段以及调遣徐晃兵团赢得宝贵时间。两次守城,曹仁都处于战略形势十分恶劣的环境,资源也少,他的任务不是摧营拔寨斩将破阵,而是维持战线不堕,让主力赢得调整机会。

题主觉得他很窝囊,那是因为曹操对曹仁的职业定位,不是人窝囊,是活儿窝囊。曹仁就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怎么努力打扫,行人都不觉得多好,但他一旦不扫,就立刻看出来没他不行了。

作者:张佳玮,

《三国演义》里,曹仁挺可怜:简直就是个活体经验包。曹操早期征战,没他什么事;徐庶出山,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诸葛亮出山,白河水淹了曹仁;周瑜取南郡,又从曹仁手里夺的;关羽北伐,又把曹仁围在了樊城挨水泡。

论两眼度,连曹洪都不如:曹洪好歹有荥阳救曹操、潼关战马超呢。

可是说回正史上的曹仁,那便大不一样了。

简直可以说,曹操时代,曹仁是曹魏第一将。

是的,胜过夏侯兄弟、五子良将。

所以,《三国演义》最抹黑的,不是被描述成爱哭的刘备、呆萌的鲁肃,而是曹仁。

列理由,

说武勇:

《傅子》:“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贲,孟贲;育,夏育。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更了不起的是后一个:张辽还次于曹仁。

稍微知道张辽合肥突阵传说的,都明白比张辽还高是什么等级。

如果看评论觉得不过瘾,看表现: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带几十骑扑进数千军中,把人硬生生救回来,还把对方数千人震慑退了,不过如此。

注意一点:张辽合肥那次是平明突袭,而曹仁这次是对方有备而来,难度只高不低。

说统军。

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

年轻时很不羁,但为将军就严谨无比。连曹丕都拿曹仁来教训曹彰。端正吧?

说官位。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

大将军者,全国最高军衔。魏国第一任大将军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带兵水平一般,资历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将军,然后是大司马。官位最高。

说风格。

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

注意,曹仁是个剽悍迅疾的骑将。连曹操都不舍得让他离开,就让他跟在身边。

但曹仁又不只会率骑突袭,在荆襄守周瑜,守关羽多年,都战绩彪炳。

简单说吧:攻可率骑来往如风,守可倚城坚若铁壁。全面型将领。

最后,战绩。

曹仁零星战绩极多,不提。

最有名的两战,一是赤壁之战后,南郡战周瑜和刘备。

一是樊城之战,大战关羽。

南郡战周瑜,最后丢了,但曹仁不丢人:当时曹操赤壁方败,孙刘士气大盛,而曹仁在南郡属于客场作战,简直是绝境。但周瑜大军好歹围着打了一年多,曹仁才退走。须知当时因为关羽绝北道的缘故,李通、徐晃、乐进等都无法来援。真就是靠曹仁在大逆境下,硬撑了一年。

樊城战关羽,也不丢人。三国就一个关羽。

说到曹仁守樊城,得提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鼓舞将士,绝境中守住。了不起吧?这不是孤例。

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

曹仁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他非常擅长鼓舞士气,意志如铁,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三国演义鲁肃 三国演义最抹黑的不是爱哭鬼刘备呆萌鲁肃,而是曹仁 

到最后,跟其他名将做个比较。

于禁徐晃、乐进张郃、曹洪夏侯惇,都不够跟他比,所以不提了。

能跟曹仁比的,西边夏侯渊,东边张辽,而已。

夏侯渊在西边的战绩也很华丽,但他死后,曹操都说他是白地将军,不算好话。

张辽是超级偶像派,尤其合肥把孙权打爆无数次,已成传奇。但这里有个细节:

曹操时代,五子良将,包括张辽,从来没独立指挥过战役。

你没看错。

夏侯渊是征西将军,都统西面;曹仁是征南将军,对付南面。张辽呢?八百破十万之前,他是个荡寇将军。实际上,张辽一直是和李典乐进合作,没有独立出战过,哪怕后来当了征东,依然如此。

而曹仁,从早期就有无数独立作战范例,包括濮阳时期作为别动队、官渡之战间隙南破刘备于汝南、南郡挡孙刘联军、襄樊应付关羽,都是独立作战。

所以说,曹仁的格局,比张辽略大一点。

如果考虑到,孙权长期被张辽、满宠等人当经验包刷,那么,曹仁的对手周瑜和关羽,比孙权实在高太多了。

如是,这就是我眼中的曹仁:

曹魏武勇前二、善于用骑兵、善于防守、方面大员、和周瑜关羽打得你死我活。

尤其是年轻时不羁放浪,为将后严谨奉法,与士卒同甘共苦的血气。

非常有个人魅力的家伙。

曹魏第一将是也。

知乎原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851/482862096612.html

更多阅读

论鲁肃形象的嬗变 三国杀鲁肃

摘要:鲁肃是三国时吴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作为历史人物真实存在的鲁肃和在文学作品中被加工形塑的鲁肃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历史上的鲁肃继周瑜之后官至都督,处事果断,有谋略和胆识;但是《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却被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胆小怕

荆楚大地武汉行之龟山鲁肃墓 武汉龟山公园

鲁肃是促进孙刘联盟的重要推手,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纽带。这位英雄去世后墓地有很多地方,比如:岳阳、镇江、武汉等地。我来到的就是这些墓的其中之一,武汉龟山。看《三国演义》不论是草船借箭还是关云长单刀赴宴,都让我感觉到鲁肃是一个懦弱

鲁肃陆逊吕蒙吴国 历史上的鲁肃真的呆吗?吴国名臣鲁肃怎么死的

名臣鲁肃怎么死的?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

诸葛亮对鲁肃说 诸葛亮的局限与鲁肃的智慧

诸葛亮的局限与鲁肃的智慧三国演义的夸张  《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诸葛亮,最令人钦佩的是他眼光远大、雄才大略而且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除了直接描述,罗贯中还以下列两点来衬托出诸葛亮空前 绝后的军事和政治天才:一、诸葛亮清高而

声明:《三国演义鲁肃 三国演义最抹黑的不是爱哭鬼刘备呆萌鲁肃,而是曹仁 》为网友望穿秋色凝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