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伯庸,
曹仁在曹魏阵营里是这么一员将领:他永远不在正面战场,却总是默默地为正面战场提供安全保障,减少意外风险。他是曹操的战略清道夫、布局大保镖、曹军每战必买的太平洋保险,是围棋里的一手补棋。要知道,补棋这种事,很少石破天惊,不显山露水,不激动人心,但却是裨补阙漏的重要手段,绝对必要。它的作用不在于做出了什么事,而在于防止什么事的发生,将隐患压灭于未然。曹仁不能确保胜利,但却可保证曹操的棋形在最坏的情况也不致崩盘。
曹操打陶谦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钳制陶谦的大将吕由,一路袭破诸县,夹击彭城,给主力制造机会。要知道,曹操打完彭城以后,战场形势一片大好,但他没粮食了,只能退兵。可见曹军当时也已经接近极限,如果没有曹仁扫平诸县,万一哪路出点妖蛾子,迟滞了曹军退兵,说不定胜败之势就会逆转。
曹操去濮阳打吕布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负责攻打句阳的刘何。句阳在濮阳东南,鄄城正南。事实证明,这一手棋补得非常及时,曹操打不动吕布,还有鄄城可以退回。试想若曹仁没灭掉刘何这个隐患,很可能刘何会趁曹军主力扑向濮阳时偷袭鄄城,曹军退回来将无立足之地。
曹操打张绣的时候,曹仁负责别徇旁县,充当战略预备队。当曹操作战不利时,他及时补位,避免崩溃。
曹操打袁绍的时候,曹仁在南边把刘备、韩荀打得屁滚尿流,确保大后方和粮道的安定,让曹操可以专注于官渡。曹操打马超的时候,曹仁别领一路,把响应马超的田银直接按死,让曹操可以专注于潼关。若无曹仁偏师策应,变数恐怕就要大大增加了。
赤壁新败,联军势大,曹仁守江陵,让周瑜无功而返。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曹仁捍守樊城,抵死不退,为策动江东的外交手段以及调遣徐晃兵团赢得宝贵时间。两次守城,曹仁都处于战略形势十分恶劣的环境,资源也少,他的任务不是摧营拔寨斩将破阵,而是维持战线不堕,让主力赢得调整机会。
题主觉得他很窝囊,那是因为曹操对曹仁的职业定位,不是人窝囊,是活儿窝囊。曹仁就像是扫大街的清洁工,怎么努力打扫,行人都不觉得多好,但他一旦不扫,就立刻看出来没他不行了。
作者:张佳玮,
《三国演义》里,曹仁挺可怜:简直就是个活体经验包。曹操早期征战,没他什么事;徐庶出山,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诸葛亮出山,白河水淹了曹仁;周瑜取南郡,又从曹仁手里夺的;关羽北伐,又把曹仁围在了樊城挨水泡。
论两眼度,连曹洪都不如:曹洪好歹有荥阳救曹操、潼关战马超呢。
可是说回正史上的曹仁,那便大不一样了。
简直可以说,曹操时代,曹仁是曹魏第一将。
是的,胜过夏侯兄弟、五子良将。
所以,《三国演义》最抹黑的,不是被描述成爱哭的刘备、呆萌的鲁肃,而是曹仁。
列理由,
说武勇:
《傅子》:“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贲,孟贲;育,夏育。都是力能分牛的怪物。更了不起的是后一个:张辽还次于曹仁。
稍微知道张辽合肥突阵传说的,都明白比张辽还高是什么等级。
如果看评论觉得不过瘾,看表现: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带几十骑扑进数千军中,把人硬生生救回来,还把对方数千人震慑退了,不过如此。
注意一点:张辽合肥那次是平明突袭,而曹仁这次是对方有备而来,难度只高不低。
说统军。
仁少时不脩行检,及长为将,严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从事。鄢陵侯彰北征乌丸,文帝在东宫,为书戒彰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年轻时很不羁,但为将军就严谨无比。连曹丕都拿曹仁来教训曹彰。端正吧?
说官位。
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将军。又诏仁移屯临颍,迁大司马,复督诸军据乌江,还屯合肥。大将军者,全国最高军衔。魏国第一任大将军是夏侯惇,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带兵水平一般,资历了得;曹仁是第二任大将军,然后是大司马。官位最高。
说风格。
从征徐州,仁常督骑,为军前锋……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议郎督骑。注意,曹仁是个剽悍迅疾的骑将。连曹操都不舍得让他离开,就让他跟在身边。
但曹仁又不只会率骑突袭,在荆襄守周瑜,守关羽多年,都战绩彪炳。
简单说吧:攻可率骑来往如风,守可倚城坚若铁壁。全面型将领。
最后,战绩。
曹仁零星战绩极多,不提。
最有名的两战,一是赤壁之战后,南郡战周瑜和刘备。
一是樊城之战,大战关羽。
南郡战周瑜,最后丢了,但曹仁不丢人:当时曹操赤壁方败,孙刘士气大盛,而曹仁在南郡属于客场作战,简直是绝境。但周瑜大军好歹围着打了一年多,曹仁才退走。须知当时因为关羽绝北道的缘故,李通、徐晃、乐进等都无法来援。真就是靠曹仁在大逆境下,硬撑了一年。
樊城战关羽,也不丢人。三国就一个关羽。
说到曹仁守樊城,得提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鼓舞将士,绝境中守住。了不起吧?这不是孤例。
太祖军还,为绣所追,军不利,士卒丧气,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曹仁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他非常擅长鼓舞士气,意志如铁,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

到最后,跟其他名将做个比较。
于禁徐晃、乐进张郃、曹洪夏侯惇,都不够跟他比,所以不提了。
能跟曹仁比的,西边夏侯渊,东边张辽,而已。
夏侯渊在西边的战绩也很华丽,但他死后,曹操都说他是白地将军,不算好话。
张辽是超级偶像派,尤其合肥把孙权打爆无数次,已成传奇。但这里有个细节:
曹操时代,五子良将,包括张辽,从来没独立指挥过战役。
你没看错。
夏侯渊是征西将军,都统西面;曹仁是征南将军,对付南面。张辽呢?八百破十万之前,他是个荡寇将军。实际上,张辽一直是和李典乐进合作,没有独立出战过,哪怕后来当了征东,依然如此。
而曹仁,从早期就有无数独立作战范例,包括濮阳时期作为别动队、官渡之战间隙南破刘备于汝南、南郡挡孙刘联军、襄樊应付关羽,都是独立作战。
所以说,曹仁的格局,比张辽略大一点。
如果考虑到,孙权长期被张辽、满宠等人当经验包刷,那么,曹仁的对手周瑜和关羽,比孙权实在高太多了。
如是,这就是我眼中的曹仁:
曹魏武勇前二、善于用骑兵、善于防守、方面大员、和周瑜关羽打得你死我活。
尤其是年轻时不羁放浪,为将后严谨奉法,与士卒同甘共苦的血气。
非常有个人魅力的家伙。
曹魏第一将是也。
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