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作品 布莱希特简介 布莱希特作品有什么特点

布莱希特简介

布莱希特,原名贝尔托·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1898年2月10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在1956年8月14日逝于柏林,他的戏剧作品有《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布莱希特对戏剧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和重构,对德国的戏剧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布莱希特 照片

布莱希特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从6岁开始接受人文科学的教育启蒙,对艺术文学有浓厚的兴趣。16年就开始给地方报纸投稿,并写了人生中第一个剧本《圣经》。1917年开始,布莱希特进入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立克大学读医学,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征召入伍当卫生兵,但是战争很快就结束了,而布莱希特在那时已经对战争有了批判态度。

1922年布莱希特凭借《夜半鼓声》获得了,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那时他才24岁, 并有婚姻家庭,妻子是一名歌剧演唱家,1924年搬到柏林,在1933年德国发生国会纵火案后,携全家人逃到苏黎世,从此开始流亡生涯,直到15年后,在流亡期间,足迹起遍了欧洲的各个角落,也见识到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这为布莱希特的戏剧追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布莱希特对戏剧的追求不仅仅执着于艺术的高地,还夹杂着讽古喻今的政治态度,这也是让布莱希特开始15年流亡生涯的本质原因,但是对政治的态度并没有损害布莱希特的艺术成就。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

布莱希特,德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全名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主要戏剧作品有《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等,还有一些戏剧理论著作《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表演艺术新技巧》等。

布莱希特 照片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在戏剧领域上可以称为布氏学派,和当时享誉戏剧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齐名,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在戏剧历史发展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做“间离方法”,又称为“陌生化方法”,这是一种新的戏剧表演理论和方法,基本含义就是把戏剧作品用加工过的表现形式,让平常的事物显得不平常,从而暴露事物的本质矛盾,这种方法的进步性就是积极向观众传导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在当时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布莱希特希望通过一种全新方式,重新展示事情的本质,这种灵感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认为人们对于周围熟知的事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就通过一种非正常的表现形式,让平常事件非正常展示,这就是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的精髓。

布莱希特作品 布莱希特简介 布莱希特作品有什么特点

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是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就像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影响了古代的戏剧发展,那布莱希特表演体系的理论知识,则照亮了现代世界戏剧的发展,影响了现代戏剧的进程。

布莱希特与京剧

布莱希特,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的名人,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也称为布氏学派“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和当时享誉戏剧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齐名,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主要的戏剧作品有戏剧著作有:《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等。

布莱希特 作品剧照

布莱希特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早在布莱希特接受马克思等共产主义理论时,就开始涉猎中国古典哲学著作《道德经》、《墨经》等,受过中国古典哲学的启蒙,布莱希特和京剧也开始慢慢联结在一起,他开始关注中国的古典戏剧,不仅研究中国戏剧理论的框架结构,还直接借用中国的戏剧表现形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四川好人》就是布莱希特以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为灵感创作的,布莱希特还专门研究了中国戏剧与欧洲戏剧在表现形式的区别和关联,著作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布莱希特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他不仅热爱中国古代文化,书房里常年挂有中国山水画,还随着携带着中国文化经典《墨子》,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在西方的知识分子中是非常少见的,在莫斯科流亡期间,还专门观看过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

布莱希特作品

布莱希特,原名贝尔托·布莱希特,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作品,主要分为戏剧理论著作《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和戏剧剧本《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梅辛考夫》、《母亲》、《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 照片

布莱希特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父亲是一个造纸厂的厂长,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能接受到人文学科的启蒙教育,为他以后从事戏剧研究打下了基础。在16岁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剧本《圣经》,从青年时期就对国家政治,战争机器有了自己的认识。

布莱希特作品很多,基本上都作为教科书样的存在而流传后世,著名的戏剧作品有《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圆头党和尖头党》、还有改编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等。而戏剧理论著作则有《论实验戏剧》、《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表演艺术新技巧》、《买黄铜》等。

布莱希特还是一个中国通,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他在流亡莫斯科时还看过当时梅兰芳在俄的表演,还和中国作家老舍相谈甚欢,布莱希特到晚年时,身上有一股中国知识分子惯有的谦和和恭顺气质,这在西方的知识分子身中是很少见的。

布莱希特作品特点

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生于1898年2月10日,卒于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戏剧作品主要有《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卡拉尔大娘的枪》、《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伽利略传》、《圆头党和尖头党》等,他还留下许多关于戏剧理论的著作《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等。

布莱希特 作品剧照

布莱希特作品特点,带有很鲜明的个人色彩,布莱希特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就是布氏学派,也称为“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这种戏剧表演方式同以往欧洲从古希腊就开始流行的“模仿学派”有着根本区别,“间离方法”“陌生化方法”的基本要素就是,通过作者再加工的表现形式,把平常的事件以非平常的状态表现出来,造成表演外在和观众产生陌生感,而引起观众的反思,这是一种与当时戏剧表现形式背道而驰的理论,尽管在当时有些超前,但是布莱希特作品特点呈现出来的个人思想,能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找到依据,就是人们对周围熟悉的事件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通过”陌生化“的处理,让熟识的周围事件有了新的表现,这就是布莱希特创新戏剧表演形式的意义。

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创新为现代世界戏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像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影响了欧洲古典戏剧的发展,而布莱希特的“间离方法”戏剧理论,则照亮了现代戏剧发展的新发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051/336774839283.html

更多阅读

德比希雷 德比希雷-简介,德比希雷-履历

德比希雷于2004/05赛季被提升到一线队,但多数只在预备队比赛上阵,直到2005年5月对富勒姆的比赛才首度获得出场机会。2005/06赛季租借到普利茅斯以争取作赛经验。德比希雷身高178 cm俱乐部布莱克本体重70 kg位置前锋球衣号码27德比希

声明:《布莱希特作品 布莱希特简介 布莱希特作品有什么特点》为网友香菸與渼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