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经商的故事 范蠡为何三聚三散

范蠡经商故事

范蠡是我国的商圣,在经商之道上很有见解,颇有才能,本是勾践身边的谋士,辅佐其雪耻复国,成为一大功臣,后识时务为俊杰,弃官从商,走上以财济众的道路,为后人瞻仰。

范蠡雕像

范蠡在经商上颇有自己的见解,也正是因为他拥有独特的经济头脑使其成功赚取万贯钱财。范蠡发现在买卖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计量之物,很多时候不能做到公平买卖,于是便产生了制造一种可以计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发现一位农夫打水的方式,一边用木桩竖立在井边,一根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另一头则吊着木桶,另一边绑着石块,这样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经商的故事 范蠡为何三聚三散

于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利用吊盘、细绳和鹅卵石,还因此花了数个月思索出标记的东西,以此为计量单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还为了避免贪利的商人缺斤少两,加上“福、禄、寿”的计量单位,以此来告诫他们,于是这个秤便流传至今。

且说粮食一直是最大的销售市场,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粮食收获的规律,根据每年的季节气候来判断产量,因此范蠡就在丰收之时大胆收进粮食,收进的粮食也不怕囤积,等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就尽量抛售,也不怕没有进货机会。这样一来范蠡不仅腰包大涨,也抑制了物价夸张浮动,使农民不被丰年和灾年影响过大。

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被司马迁载入《史记》,财物对范蠡来说不过和权势一样不足为道,功成身退的范蠡在数十载间,“三致千金三散千金”不仅表现其非凡的智慧,也表现了他乐善好施的美德,被后人称为“商圣”和“文财神”。

陈浩民饰演的范蠡海报

范蠡和文种等人成功帮助勾践报仇复国,立了大功的他被勾践封为上将军,嘉赏众多财宝,范蠡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但甚有远见的范蠡为了明哲保身,便潇洒辞官,放弃这高官厚禄,将所得财宝分给友人等,自己携带少量钱财而走,不再回来,这是范蠡的一聚一散。

这二聚二散说的是范蠡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后,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后文献中记载范蠡“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遂得到齐国百姓推崇为相,认为其贤能。但范蠡深知朝政艰险,且当初为了远离政治风波逃离越国,现如今怎会再次踏入虎穴呢。

而且当时齐王为傀儡皇帝,政权掌握在宰相田常手中,范蠡为人精明怎会不知道田常送来宰相印只是逢场作戏呢,遂拒之。而后将自己财产分予乡邻,迁至定陶。

在定陶没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优势行商,再次成为家财万贯之人。后家中次子在楚地犯了杀人罪,便让家中儿子带着一车黄金前去探望,本该小儿子去办此事,但无奈大儿子坚持要去,之后只带着次子尸体而归。范蠡早知会有此结果,因大儿子深知钱财不易得,而小儿子胜在家庭富裕时,不知如此,本来范蠡派小儿子去是因其能舍钱财。这便是范蠡的三聚三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251/414882965056.html

更多阅读

导学案16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小时候的故事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6 范仲淹的故事学习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

范蠡经商故事 范蠡经商的核心秘籍

2010-04-24 22:14:48|分类: 走进陶山 |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陶山愚公《范蠡经商故事》引用陶山愚公 的 范蠡经商故事范蠡经商故事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薄利多销,无敢居贵。务完物,无息币,财币欲具行如流水。旱则

苍耳:三十年诗歌流派的争锋与兴替上

中国最近三十年现代诗歌的转换、升降与演进,是与众多流派的兴替、消长、聚散不可分的。要评估一条巨河的宽度、流向和水量,除了考量它本身的河床以外,它众多的支流无疑可以提供另一角度。“流派”的原始义指的正是水的支流。一条没有支

三聚氰胺对人体形成的危害介绍 三聚氰胺危害

三聚氰胺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生产的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读后感

范仲淹的家族已经八百多年不衰,孔老夫子两千多年不衰,因为他们都是用真诚来对社会付出。宋朝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

声明:《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经商的故事 范蠡为何三聚三散》为网友婲訫尐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