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合忍耶,中文又译哲合林耶、哲赫林耶,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派四大门宦(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库布忍耶)之一,原为中亚伊斯兰苏菲派纳什班迪耶教团的一个分支,盛行中亚、西亚、南亚和北非一带。公元18世纪中叶由清代西北著名伊斯兰经学家马明心传入中国(马明心后成为该门宦始祖,教内称道祖太爷),是中国伊斯兰教苏菲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区域最广、教权最为集中的门宦之一。
马烈孙_哲合忍耶 -门宦简单介绍
[WWW.aIhUaU.com]名词释义
哲合忍耶,系阿拉伯语词 Jahariyah 的音译,亦译“哲合忍耶”、“哲赫忍耶”、“哲合林耶”、“哲赫林耶”等,汉语意译为“公开的”、“响亮的”、“高念的”,主张高声诵念赞词“齐克尔”,所以又叫“高赞派”或“高声派”。与传统默念(虎夫耶)派方法相对应,被称为新派方法

历史背景
乾隆时期由马明心传入中国,由于受到穷苦回民老百姓的喜爱与拥护,威胁到了老教的利益,于是与虎夫耶华寺门宦发生冲突,事发后清政府处置不当,扶持老教,打压新教,所以就发生了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抗清起义。乾隆皇帝称新教哲派是“邪教”,田五暴动被镇压,清庭禁止它传播,采用乡约民防,没有阻止住它的秘密发展。同治前后,第五代穆勒师德(传教人、主教人)马化龙和马明心之四世孙马成麟(即马圣麟)大力秘密发展哲合忍耶,于是哲合忍耶又达到了第二次鼎盛,但由于受到清廷的残酷镇压与迫害,哲合忍耶又处于被灭亡的边缘,多位穆勒师德都惨遭杀害和流放。至马元章时期,马元章采用保存势力的忍耐方法,使得哲合忍耶学派走出困境,并出现中兴。
自从清乾隆以来以来,由于不当的民族政策造成回民屡次反抗清廷统治,这危害到了清廷统治者的利益,于是他们采用“以回治回”、“以汉制回”“汉强连回击汉,回强则连汉击回”
的策略,不惜利用一切措施和手段,已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所以,欲要了解中国的伊斯兰历史,不能不首先了解哲合忍耶学派。哲合忍耶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在清朝屡遭残害的黑色年月,推崇“舍希德”精神和“束海达依”思想,“舍命不舍教”,所以一度被称为“血脖子教”。 这一切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1种以暴制暴的回应,和后来的哲合忍耶学派大相径庭。
马烈孙_哲合忍耶 -传人生平
哲合忍耶始传者马明心(又叫马明新,教内尊呼道祖太爷),字复性,回族,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维护主道的人),殁后被尊为“束海达依”(为主道牺牲的人)。马明心原籍甘肃阶州(今甘肃陇南市),其父因荒灾迁居陇西,
哲合忍耶
后又迁榆中县之马坡。马明心是遗腹子,生于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一)。出生后因家境贫困,与妈妈随其二叔迁居临夏大西关。幼时聪明,7岁念经,12岁时奉母命随其二叔徒步取道云南,走海路赴麦加朝觐。在海路途中突遇风暴,叔失踪,马明心得当地居民营救。后随一位教中人去也门道堂求学,并去阿拉伯朝觐。23岁(1740年,清乾隆五年)回国,带回《古兰经》和《曼丹叶哈》(赞穆圣诗词)《穆罕曼斯》(穆圣传略),并始传哲合忍耶教义。
初在甘肃临夏及青海循化、白花宫、清水宫一带撒拉族地区传教,颇受撒拉族人的信奉。后因与临夏的马来迟花寺门宦发生争执,受到排挤,马明心被迫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离开撒拉族地区,到定西官川传教,信徒日众,颇有发展。后又到甘肃兰州、平凉及宁夏的金积堡一带游坊,也发展了一些教徒,终引发教派冲突,双方发生械斗,清政府借机介入事态,秘密逮捕马明心,结果引发更大流血冲突。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马明心被杀兰州城头,享年63岁。
马烈孙_哲合忍耶 -基本理念
相传马明心去麦加朝觐11次,带回在中亚已传播7代的苏菲教派哲合忍耶。哲合忍耶学派属纯粹宗教组织,并不像有人传言所说的“政教合一”政治组织,哲合忍耶从产生之初就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改革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宣传苏非理念。其实,中国所有伊斯兰教支系,都是纯粹宗教组织,没有一些人传言所说的“政治目的”,之所以有人一再把1个宗教组织划归为政治组织,是由于其不了解中国伊斯兰教,也不了解这些教派支系,一味指鹿为马,给一些教派莫须有的帽子,这不是学者应有的严肃态度。
马烈孙_哲合忍耶 -传播历程
马明心罹难
马明心离开了撒拉族地区后,该教派仍在撒拉族中继续传播。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清廷又以高压手段封闭了新教(哲合忍耶)3座寺院,并将马明心的学生、循化地区新教首领贺麻路乎刑杖后,披枷发往新疆乌鲁木齐为奴。这些措施,加深和扩大了新老2个教派之间的矛盾,促使新教群众和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加速了哲合忍耶教派的反清斗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初,2个教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先是马明心在撒拉族地区的得力弟子苏四十三(尕苏阿訇)和韩二哥(循化人,家有资财,有权势)率其信徒千余袭击了老教村庄,杀死教徒百余人,裹胁部分人随教,迫使许多人外出逃亡。随后老教告到陕甘总督衙门。总督勒尔谨委派兰州知府杨士玑,会同河州协副将新柱、皋司福菘等,带兵丁40余名赴撒拉族地区查办。新教群众听说,假装成老教信徒,抢先出迎,借以探听官府旨意。杨士玑等以为他们是老教,便表态说,官府要为老教作主,如新教不守法令,将尽洗之。苏四十三、韩二哥等听了清政府官员的这些言论后,大为愤激,遂决心率部暴动。是日晚杀死新柱,次日晨赶往旗台堡斩了杨士玑,夺取了大量军械和马匹,乘胜攻占河州(即今甘肃临夏)城,杀死知州、都司等官吏。这时正值连年灾荒,加以清政府又连年发动征服少数民族的战争,战祸频仍,赋税繁重,广大劳动人民对清政府恨之入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原为哲合忍耶和老教之间的教派斗争,很快便转变成了以哲合忍耶教徒为主并包括若干其他教派的撒拉族和回族、东乡族等农民的联合反清暴动。
清总督勒尔谨闻讯后,一面调西宁镇副将贡楚克连尔由循化截住归路,并派循化文武官吏率兵赴河州镇压;一面将马明心逮捕,由官川解押兰州。苏四十三和马明心的义女赛利麦(撒拉族人)等闻马明心被捕,遂率男女教徒2000余人攻陷河州城后,由小路经唐汪川,夜渡洮河,兼程进逼兰州,要求释放马明心,扬言如不释放,即攻打兰州城。时起义军士气正盛。兰州只有清标兵800名,城中空虚。布政使王廷瓒大为惊恐,无奈之下,便迫令马明心登城,劝谕苏四十三等退兵。苏四十三等见马明心后,跪地泣不成声,口称“圣人”不止,马明心见此情况,乃劝其退兵。由于苏四十三等不解马明心的意思,仍围城不走,于是马明心将手杖扔下城去,众人得此,如获至宝,抢着抚摩,互相传递。王廷瓒等见此,认为放了马明心回去,必将酿成更大变乱,因此将马明心杀于城上,终年63岁,时间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二十七日。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