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李清照原文译文
李清照创作《一剪梅》时,她的丈夫赵明诚正远在青州上任。家中只有李清照一人,心中苦闷无从排解,所以提起笔来作出这样一首词以解心头对丈夫的思念缱绻之情,满心里想着等到丈夫归家那日念与他听。小女人的细腻心思表露无疑。
李清照画像
我国关于相思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要想在这其中写出特色,写出风格,写的名垂千古十分不容易。而李清照的一剪梅就做到了。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诗人词人都以男性为主,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从女性的角度来描写,所以更加细腻动人,惹人怜爱。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开头简单直接,直抒胸臆,李清照似乎总是偏爱舟一些,她的很多词中都有出现舟,这是她的写作风格。第三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实在是凄婉动人,李清照已经相思成疾了,每天眼泪汪汪的看着白云苍空之中,多么希望那白云之中能飘下来一封心上人的书信。这是一种十分大胆夸张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这样求之不得的心上人,这样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之后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借物抒情,取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典故,将虚拟飘渺的愁思物化,仿佛触手可及。
最后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将相思不得的那种无奈,纠结于挣扎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是整首词的词眼,整体寓意在此处得到了升华。
李清照后期作品有哪些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词人李清照的思想是什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宋词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在她的词作中,一般人们习惯根据她的经历,将她的词分成两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她的词作主要是写闺怨为主。第二部分,她经历了靖康之变和丈夫离世,词风转变成为对国事的感慨。
李清照画像
综合她一生的作品来看,李清照的思想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生活和自然。在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中,有许多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所以她在这时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生活的憧憬。
二、对爱情的憧憬。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对爱情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在和丈夫离别的那段时期,她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其中不乏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三、爱国情怀。李清照不仅以写闺怨情感诗词见长,在她经历了两宋交替之后,更多地开始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四、乡愁。思乡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流落到南方,她的家乡已经被金人占领,尤其是当她在丈夫去世后,她开始怀念从前在家乡的幸福生活,所以纵使在风景如画的南方,也难以抑制她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著名词人李清照南渡的故事
李清照到了青州没多久,金兵攻陷了这里。她和丈夫南渡江宁,逃命的人怎么能大车小车,望着一家的金石书画,古董玩物,她的心充满煎熬,看了一眼丈夫,他也是一样难舍。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物件,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倾注在这些东西上太多的情感。
李清照古画像
但是金兵入青州,没有时间再犹豫了,赵明诚咬牙,最后看了一眼这些东西,牵着李清照的手,走出了拱门,掩上了再也不会打开的门。大量书籍印本和辎重物品失去了,原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损失了。但是一路南逃,画卷也开始成了负担,只能丢弃,没有落款的书画成了最先舍弃的,之后又丢弃了大件器皿,。
最后只留了一些有名的画、珍本,这些东西足足有十五车,成了他们最后的财富,赵明诚和李清照看看彼此,再也不能丢弃了,于是想尽办法让这些物品跟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坐船过江。这一年的奔波,他们终于到了江宁。
安顿在这个无依无靠的城市,不过没有关系,李清照心想,我还有丈夫,和这十五车的书画珍本。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生活还可以这么艰难,第二年,赵明诚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世界上就剩李清照一个人了。一夕之间,所有书画被盗。这让她崩溃了,当年和赵明诚千辛万苦保下来的,全部没有了,她写了《声声慢》,言语间凄凉沉郁,她仿佛预料到了自己也将随着丈夫而去。
李清照的论词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清照的很多词里边都展现出了她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她不喜欢婉约的词,对于豪放派的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认为诗词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词就是长短句的诗,这些观点引起了文人们的强烈反响,而李清照《论词》则是针对性的以豪放派的创作而写的。
李清照像
在李清照《论词》里,她主要阐述了诗和词之间的区别,这才提出了“别是一家”的新颖观点。她针对性的批评过苏轼的词,首先是没有格律,再一个是风格上和内容上诗词不分,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从《论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认为诗的要求就是格律和体裁的要求,而作词则需要特别的讲究音律和歌唱的乐律。从中也可以看到李清照不希望作诗的人用粗糙的词语来破坏词的美。
并且在《论词》中也提出了对作词审美的要求,作品必须有结构,不能是东拉西扯看起来支离破碎不能组成一首完整的词。必须要细腻、委婉、曲折,要讲故实,格调上也要注重以文雅为主,要综合起来才能写出来一首完美的词,这些都是出自《论词》李清照对于各种词派的总结和改善建议。
总之,李清照《论词》意义非常的深远,提出了许多关于词的音美和格律,虽然在很多地方还是有点保守和死板,不过总体上来说《论词》在古代诗词中开创了“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延伸了诗词遵循传统模式的发展的道路。

李清照的行香子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作中,以“行香子”为词牌名的词共有两首,分别是《行香子七夕》和《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七夕》是李清照创作于青州,后人推测该词写于1129年。全词的内容是:“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书法
从词的内容来看,是李清照写于七夕佳节。全词讲述了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词中用“梧桐”、“关锁”、“星桥”等意象,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艰难的场景。随后,词人又用“愁浓”、“离情”、“不相逢”等词眼衬托出词人此刻孤单、悲凉的心情。七夕佳节本该是爱人团聚的日子,但是词人以乐景诉哀情,抒发自己思念丈夫之情。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作者借事抒哀情,运用“晴”、“雨”、“风”三个意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寂寥伤感之情。
《行香子天与秋光》疑是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作收录于《漱玉词》一书,后来学者认为,这有可能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至于这首词是否出自于他人之手,还有待商榷。《行香子天与秋光》全词内容是:“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这首词中,词人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叠字,烘托出悲凉的情感基调,抒发了自己对逝去丈夫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