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iBrain


小编说:近些年来,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谈创新。然而创新从何而来?创造力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却是很多家长们头疼的问题。看完赵昱鲲老师与「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关于「中国孩子创造力」的探讨与思考,相信肯定会对你2016年的养育观带来新的启发。




2013年,我有幸邀请到我的老师、「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访华,并陪同他一起出席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等学术以及媒体活动,当然也少不了游山玩水、逛街购物,历时半个月。我们在一起既有严肃的学术讨论,也有轻松的生活闲聊,他的渊博知识、深刻见解,让我获益匪浅。


人物科普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中国孩子为什么缺乏创造力?

在访华过程中,塞利格曼出席了一次积极教育论坛,为中国父母讲述如何培养乐观、幸福的孩子。在准备演讲时,他为了能让演讲更加贴近中国听众,多次跟我讨论中国孩子、父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一次,他直率地问我:「中国的学生非常聪明,智商很高,成绩也很好,可为什么他们的创造力不尽人意呢?」


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中国的教育是以考试为导向,学生整天就是背书、做作业、反复考试,所以一来,他们会表现得特别会考试,成绩好,智商测试结果也高,但不见得真的比其他国家的孩子聪明;二来,由于学校只注重考试技能,其他与考试无关的技能,比如创造力、想象力,乃至领导力、共情力(Empathy)就没有得到锻炼,比其他国家的孩子差。」


权威主义:创造力的克星

塞利格曼说:「你说得对。但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条原因,就是中国的文化,比美国文化更加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老师、父母都对孩子强调服从,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而创造力就是不循规蹈矩,另辟蹊径去做事。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于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老师、家长都告诉他们只有这唯一的方法是正确的,那又怎么会有创造力呢?」


这番谈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模糊地观察到,哪怕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中国移民,总体来说创造力虽然比中国本土的学生好些,但也不如其他美国同学(当然这只是一点个人印象,并虽然没有统计数据支持)。


他们上的是同样的学校,受着同样的社会文化影响,因此这点创造力的差距,应该就是来自于家庭文化。塞利格曼的猜想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少点规矩,给孩子多点犯错、试错的空间

比如说我自己家吧,我妈比较权威主义,她总教我儿子,吃饭时要用一只手扶着碗,早上起来不洗脸就不能吃饭,她称之为「给规矩」。我知道老祖宗们发明这些规矩,自然也有其道理,但在现代社会里,恐怕就没有多大必要了。因此每次她这么说之后,我就私底下告诉她下次不要再坚持这些规矩,让孩子自由成长,将来才能更有创造力。


当然,我绝不是说,只要不管孩子,他将来就会成为一代艺术家。只不过,在养育孩子时,我们应该给孩子留出犯错、试错的空间,只要不威胁他自己和别人的安全,尽量不阻止他去尝试各种可能性,这样的养育方法本身就会让他更幸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的创造力。


创造力不等于原创力

「但是,难道只要随孩子去自由成长,就能培养创造力吗?那创造力也太便宜了吧?」——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疑问,反正我是有的,而且拿出来问塞利格曼了。


他说:「当然不是。你要弄清楚创造力(creativity)与原创力(originality)的区别。原创力是说,你有新鲜点子,你能想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创造力也需要你有新鲜点子,但创造力比原创力还要进一步——它需要想出来的东西有用。如果你想出来的东西只是新奇,但却没有任何价值,那就算不上创造性,只能算原创性。」


他的这个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创造力和原创力这两个词虽然经常被大家混着用,但塞利格曼的这番话把它们严格地区分了开来。


「原创力」是说一个人的思维有多么另辟蹊径,而「创造力」还包括了这个条另辟的蹊径能达到什么样的终点。


比如电影《不见不散》里,葛优想出个主意,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个缺口,引入印度洋的暖流,把西藏变成鱼米之乡。这主意够有原创力吧,但却没有创造力,因为它根本不可行。




努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塞利格曼也继续说:「因此,创造力不是说你培养孩子的奇思妙想就够了,还需要孩子能够规范他们的奇思妙想,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以及更进一步的,怎样实现那些有用的主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孩子的艰苦努力,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好在我儿子才三岁半,所以现在还不必太担心努力学习的事。但这也提醒了我,创造力并不是简单地放养就能培育出来的。我们看到的那些惊人创造力的背后,其实都是大量辛勤的努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iBrain

比如毕加索匪夷所思的印象派绘画,其实并非仅仅起源于他天才的头脑,也是建立在他早年苦练经典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完全掌握了旧方法,才能推陈出新。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正如乔布斯所说:「我相信一半成功的企业家和另一半不成功的企业家的区别在于纯粹的毅力。」



正如扎克伯格在美国一所中学发表主题为「不要再说我不能」的演讲中所说:「不能靠一时的灵感或才华,而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凡是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






---爱贝睿第253次智慧分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851/585282924760.html

更多阅读

美术作品创作构思 如何培养孩子的美术创作力

     美术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思想、双手自由地表现、表达、创作。而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创作力,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有一个充满幻想和想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精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精――简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正向的,是探索知识的动力,点燃智慧的火花。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积极、热烈。反之,若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沉重的负担。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进行孩子的自信心培养(2)

  三、如何培养自信宝贝  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自信心理  爸爸妈妈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以及交流,有些其他时期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想一想自己的看法,细心的观察孩子言语之间的不寻常之处。  家长要细心的去了解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教你怎样成为培养孩子自信的专家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那么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下面就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培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个性品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

声明:《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iBrain》为网友拿着试卷唱忐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