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有关系吗
相比于纳兰容若的出身高贵,仓央嘉措就显得有些卑微了。这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当仓央嘉措出生时,纳兰容若即将去世,看似没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总是将二人放在一起,作比较。
纳兰容若剧照
两个人要说一点交集都没有吧,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效力过同一个朝代,同一个帝王。而且,两个人还都比较喜欢诗词,向往自由,不喜欢拘束的生活,仓央嘉措比较幸运,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而纳兰容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从出生,他的位置就被设定好了,一生都在别人设计的牢笼里生活。
纳兰容若的人生就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小说,让人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直到读过最后一页,也未必能了解他的经历,我们心疼他对爱情的坚守,每每思念妻子时,他就会创作出绝世佳作,供后人浏览阅读,细细品味他当时的苦涩。
而仓央嘉措这一辈子就比较自由,他的生活从来都是自己规划。他对爱情的理解不似纳兰容若那般执着,但是也是十分真诚的,他的心灵是纯净的,就像新出生的婴儿,干净而又纯洁。到了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喜好与努力,成为了与纳兰容若平肩的人物。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衣衫飘飘的清秀公子,一个是经历了多种风浪的成熟男子,而另一个是眼神纯洁,心灵纯白的小男生形象。
纳兰容若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容若是清朝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情真意切,非常哀婉,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他一句非常著名的词。意思是两人初见时非常美好,但是最后事情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般,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句词恐怕就是他和他妻子的真实写照,他和他的妻子非常恩爱,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场大病夺去了他妻子的生命,纳兰容若只能在余下的时间中默默思念妻子。因为这句词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心意,所以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成了很多文艺青年的口头禅。
纳兰容若图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当时纳兰容若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年过中年,他非常怀念自己故去的妻子,可是又没有人能理解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孤独之下只好挥笔写下了这首哀婉的词,但他也没想到这首词会流传得这么广,从此之后,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经常出现在很多言情小说中。
倘若读者细细品味这句词,心中肯定会生出和作者一般的心情。纳兰容若的词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他的心境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每个对爱情有体会的人都能够理解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所以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在后世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怨侣。
其实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词还有下半篇,中间的没有什么故事,但是最后有一句词名叫“比翼连枝当日愿”,说的是每个人在结尾时都会感叹为什么不能比翼双飞呢。这句词不仅是此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很多读者的内心独白,纳兰容若用一个女人的口吻来抒发爱情的多变性,的确是起到了引起读者共鸣的效果。
纳兰容若的爱情诗有哪些
提起纳兰容若,有很多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喜欢他写的词,容若其实是他的字,本名应为性德。纳兰容若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喜爱读书,同时也喜欢舞弄刀枪,在现在看来也算是文武双全之人了。
纳兰容若剧照
纳兰若容的传奇之处在于,他几乎读遍所有的书籍,而且,他还将看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汇编成一本著作,其中包含自己的感悟跟当时的心情,就连佛学,音乐,考证等,他的理解都是独到的。
纳兰容若的爱情诗比较细腻,充满爱情的味道,其一生的著作有很多。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他的写的词,每首词中都富有感情,纳兰容若用各个时期的皇帝与宠妃的爱情故事,告诉世人,应该记得彼此之前的感情,同时又感叹这世间的感情多变,帝王更是无情。
在清朝,纳兰容若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位,更加不喜欢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而是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他对好友一向慷慨大方,当时有很多想要获得高官的女子选择陪伴在他身边,可见他的风流倜傥,让众女子爱慕。
纳兰容若的爱情诗虽然流传百世,但是,他真正喜爱的确是刀枪,但是,当朝的皇帝并没有发现他的武,这是纳兰容若一生最遗憾的事,可能是天妒英才,纳兰容若在三十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不然,现在还会有更的唯美爱情诗流传在世上。
纳兰容若虞美人赏析
纳兰容若是清朝康熙皇帝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独子,他的母亲爱新觉罗氏是当时的一品诰命夫人,可谓家世显赫,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名噪一时的大文人,他的词流传千古,写景逼真传神,抒情也非常情深意切,其中《虞美人》更是成为了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纳兰容若《虞美人》写在他的爱妻故去之后,他始终无法忘掉自己的结发妻子,所以经常写字来悼念她。
纳兰容若剧照
纳兰容若的结发妻子就是他的表妹,两人成婚后恩爱非常,而且他的妻子也不同于普通的权贵夫人,她能识文断字,有兴致时也会陪纳兰容若一起写字,所以纳兰容若对她宠爱非常,当她因病去世后,纳兰容若的脑海中始终无法忘掉她,所以妻子时常出现在纳兰容若的笔下。
纳兰容若《虞美人》写在一个凄凉的晚上,当时纳兰容若已经人到中年,但是并未续弦,他心中的位置始终为妻子保留着,他认为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苦闷,所以他在》虞美人》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关于纳兰容若《虞美人》还有一个典故,唐代的进士赵炎得到了一幅美女图,画这幅美女图的人告诉赵炎如果昼夜呼唤这位美女的名字,到了100天是这位美女就会从天上下来与他相爱,纳兰容若想起了这个典故,痴心妄想他如果每夜都呼唤妻子的名字妻子就能够死而复生,但是最后上天也没有可怜他,所以他才在《虞美人》中写道:“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康熙和纳兰容若的关系
除去皇帝身份来说,康熙、纳兰容若都是清朝著名的文人,俩人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博学多才。要说康熙、纳兰容若的联系时,的确具有几点值得探讨的地方。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64年,纳兰容若生于公元1665年。从年龄来看,康熙和纳兰容若差不多大,可以称得上为同龄人。
康熙纳兰容若
除此之外,纳兰容若和康熙都有着尊贵的贵族血统。康熙皇帝自然不必多说,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继承人,也是清朝第四位统治者。纳兰容若是叶赫那拉的后代,父亲纳兰明珠是朝中重臣。从才能来说,康熙和纳兰容若都是文武全才,并且都热衷汉家文化。如果从血缘上来探讨的话,康熙和纳兰容若还是近亲关系。纳兰容若的母亲是爱新觉罗的后人,而纳兰容若的曾祖父金台吉是叶赫那拉部的贝勒,而金台吉的妹妹为孟古格格,孟古格格嫁给努尔哈赤后生下清太宗皇太极。所以纳兰容若和康熙是近亲关系。
其次,康熙和纳兰容若是君臣关系。纳兰容若22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随后,康熙皇帝欣赏纳兰容若的才情,便封任纳兰容若为一等侍卫。此后,纳兰容若陪同康熙皇帝多次出巡,并奉旨巡查沙俄等地的情况。在私下,康熙和纳兰容若还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俩人在书法、诗词上都有颇高的建树,所以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知识。
纵观康熙、纳兰容若,俩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点。
纳兰容若浣溪沙的赏析
我们所熟悉的纳兰性德,也就是容若,他是清朝很有才情的词人,像是我们现在很熟知的一些诗词都是出自他的笔下。而这其中很多的词,都是为了纪念自己因难产而早逝的妻子,《浣溪沙》就是纳兰容若的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纳兰容若剧照
据历史上的记载或是民间传闻,容若和他的妻子一直都是十分恩爱的,又因为他的妻子本身也出身高贵,温婉贤淑招人喜欢,所以为两个人的深厚感情,也奠定了基础。在和妻子刚刚结婚的这几年里,容若的诗词表达的感情都是欢喜的,只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只过了三年,他的妻子在产子时不幸离世,这对于容若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
就这样,纳兰容若在极度悲伤中写下了《浣溪沙》,再来细看这首诗,总共就写了两幅画面,一种是回忆起当初和自己的妻子花前月下的场景,那是多么的值得留念啊。另一种笔锋一转,情感突然变得悲伤了起来,开始写起现在自己一个人的孤苦,过去再美好,却回不去了的悲哀。
开头上来“西风”两个字,就足以见得纳兰容若在作这首《浣溪沙》时的心情了,此刻夜深人静,家家都已经睡下了,而他却一个人在想念着逝世的妻子,想想这幅场景,就觉得凄凉的要命。他自己明明知道没有人再会像妻子曾经那样对他关心了,却还是非得要问上一句“谁念”,这种心情,又岂是别人可以随意理解的呢!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