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必定会分出所谓的好与差。但在我们的眼里,成绩好学生和差学生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差生优生,差距在哪里定心专注某件事,是造成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
这对于带过班级的老师们来说,应该都是深有体会的啊,比如一个老师在实验班和借读班上课时,两个班孩子会反应出截然不同的表现特征:
实验班学生上课,大部分人都很专注。虽然他们专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欢自己思考、看书、动手做;有的喜欢和别人一起讨论,在争论碰撞中得到启悟,不管怎样,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一个班,如借读班,孩子在上课的前五分钟是认真的、安静的,五分钟后就状况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戏,有的走神,还有的打瞌睡。经教师反复提醒,大部分孩子能再收起注意力听讲5分钟,5分钟后就又开始出现状况了。
这种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似乎是个顽疾,无论教师怎样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学就是改不了。
长期观察后发现,能否定心专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成绩优秀的孩子,大多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不光是教师观察可以发现,或许孩子父母也有这样的体会:
成绩优异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都是有计划能在固定的时间完成自己规定的作业,而且在做作业时往往能一坐几个小时不受外界干扰,直至完成。
而学习困难的孩子,则无论是父母盯、请家教,都不能让他们认真地、安静地做事情。
所以,做任何事情,专注都是成功的基础,不专注都是败事之主因。哪些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呢?>>>点击这里查看。
其实,再进一步分析,造成【不能定心专注】的重要成因,不难发现——
根源:好习惯没有养成专注习惯大部分是平时养成的,如教师的多次激励,自我亮点受到肯定后逐渐固化为一种优良的习惯;再如父母的最初严管,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还有平时爱读书迁移为专注学习等。
导致孩子不能专注学习的触发点尽管多样,但有一点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教师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

孩子好比小树,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剪枝都有很强的时效性的,过期再补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头蛇尾、言而无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养成专注的好习惯了。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的习惯,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适合激励、有的适合严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长期坚持、持续下去才有力量。
另外,父母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强制他由他律逐渐走向自律,这也是可以培养出专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