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张思德-人物生平,张思德-人物评价_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1915年4月19日—1944年9月5日),四川仪陇人,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张思德的故事_张思德 -人物生平


张思德纪念碑张思德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苦爸爸张行品也成年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后来也流落他乡。张思德生下来之际,家里穷得连一粒米也没有了。他的妈妈重病在身,小思德饿得拼命呼喊,吮吸破了母亲的奶头,也吸不出一滴奶水。没办法,母亲拖着重病的身子,走东家,串西家,要来一把半把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1个小名叫谷娃子。谷娃子生出不到七个月,母亲就去世了。母亲去世以后,张思德的婶母刘光友收养了他。张思德6岁就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拣蘑菇、采松果,什么都干。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仪陇县,张思德第1个报名参加了少先队,成为乡里首任少先队队长。他积极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受到乡苏维埃的嘉奖。同年10月他加入红军,在县独立团二营当通讯员,在瓦子寨战斗中立功一次。同年冬,张思德进入列宁小学学习文化和军事,毕业后被调到省军区指挥部的政治部当交通员,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当了特务连的班长。在红军中,他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多次负伤。
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思德所在部队在开赴前线留下老弱病残,编成了1个警卫连。张思德因有伤病也被编入警卫连,任副班长,负责云阳镇八路军留守处和荣誉军人学校的警卫。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工作中,他总是承担困难、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他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警卫工作中,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他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中共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悼念讲话,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

张思德的故事_张思德 -人物评价

其生前战友陈耀评价说,张思德的生活十分艰苦朴素。他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得失,从没有过个人要求,更没有为个人什么事忧愁过。他时刻考虑着人民疾苦,热情关心着战友们的成长。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对同志诚恳,热情,体贴入微。
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老人李晋华评价说,张思德在革命队伍里是爱护战友的模范。他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的一生短暂平凡,但是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张思德在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纳,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
新华社报道指出: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1个无私的奉献者。

张思德的故事_张思德 -社会影响

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张思德-人物生平,张思德-人物评价_张思德的故事
“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是毛泽东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
张思德同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历经平凡的人生,却成为了时代的楷模,成就伟大的精神。时代造就了张思德精神,张思德精神又丰富着时代精神。张思德精神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发展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功效和引领作用。它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不断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
张思德牺牲60多年后,“弘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研讨会”2013年9月15日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光明日报等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收到了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专家学者的140余篇学术论文。
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他把自己化作种子,埋在了1个炭窑里,升华出1种伟大的精神——为人民服务!1个平凡的名字从此与1个政党、一支军队紧紧连在一起,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251/567611968609.html

更多阅读

“德芙”故事的启示 德芙背后的故事

中国市场上有很多巧克力品牌。我知道”德芙”,大概能记住这个品牌的产品上有几个字母,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如果要买巧克力,”德芙”只是我不经意间选择的一个品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现在则不同了。自从知道”德芙”的故事以后,我对

张岳年与童薇研的故事 童薇

俗话说,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搞点大制作,哈哈,不然岂不是辜负了这么凉快的好时光?好吧,咱就趁着凉快编个故事,有关张岳年与童薇研的故事。故事的起因在于一个新发现,咱们还是先说说太公张岳年,张岳年,族名张善倬,也叫张竹晨,是我们的

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 《史记·留侯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一只破鞋,成就帝王师——圯上老人与张良的故事2012-02-12 19:13:06|分类: 以史为镜 |字号订阅本文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石璧浅译:张良曾经在淮阳学过礼,于淮阳城东结识一个大力士,此人有神力,一只手能抛起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铁椎,张良

张君雅的故事 张君雅零食店

这次去台湾,因老刘还需要照顾,大宝贝没能一起去,只能我自己了。临行前问及我回来带些什么,大宝贝曰:“张君雅系列”。问及:“何是张君雅?”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故事:姓名:张君雅性别:女家乡:台湾年龄: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哎呀,总之是小学了爸爸:张天民维

声明:《张思德的故事 张思德:张思德-人物生平,张思德-人物评价_张思德的故事》为网友佪譗硪啲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