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师,我们重新分一下卫生小组吧。”在教室门口,卫生委员向我建议

“为什么要重新分?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我有点奇怪,卫生小组的分配算得上是自由组合,组长和组员之间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一直感觉运行的还不错。
“一组有两个人一直不打扫卫生,组长也管不了,得换一个组长才行。”卫生委员瞟了一眼教室里正在晨读的学生,贴着我的耳边说。
“这两个人是谁呀?”看她这么神秘,我好奇地问。
“是……”犹豫了半天,她终于说出了两个同学的名字。
“那你怎么不督促他们呢?”认真负责、敢管敢说是卫生委员的一贯做法,也是我最欣赏她的地方,今天这是怎么了。
“督促了,每次值日都得提醒他们好几次。可他们就是不听,说是要学习,不能浪费早晨的大好时光。”说着,她竟低下了头,好像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
“这是哪来的道理,学习好就不用值日了?我去和他们谈。”我笑着说。
谈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自始至终他们并没有从内心里认识到不值日是个错误。有一种意识倒是很明显的在他们的话里流露出来:当学生的,学习好就行,其他的都无所谓。即使什么都不做,期末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是三好学生,仍然是拿奖状最多的人,仍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2
这一次,是小组的例行重组。
第一个环节自然是选举组长,很快结果便出来了。为了慎重起见,我和班长决定先和新组长谈话,想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没想到,凯竟然提出来不想当组长。问原因,沉默不语。再问,他红着脸说:老师,我学习不好,分数还不如某某高,怎么当组长?您还是找个前十名的学生吧。
我说,分数高只是一个人千百个素质里面的一项,谁说只有学习好的人才有资格当班干部呢?你的管理能力不错,当组长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我们都觉得只有学习好的才能去管别人,学习不好怎么好意思管那些好学生呢?他仍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除了学习,我觉得你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特别适合做这个组长。我还是极力动员,因为我不想让学生那么迷信分数。
我们老师说过,分数虽然只是一个方面,但它是所有零前面的那个“1”,没有了这个“1”,其他的零也就没有了意义。他搬出了不知道哪个老师教他的话,倒是我一下子无话可说了。
最终,他没有当这个组长。
3
我在想。
在一个把教学当作教育的大环境里,重成绩而轻其他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也许正是这个习以为常,才让我们那么绝对地崇拜分数,让我们越来越相信分数的力量,心甘情愿地为分数而焦虑、痛苦或高兴,并慢慢相信分数可以替代一切,证明一切,覆盖一切。
可悲的是,不仅分数的拥有者、受益者这样想,就连那些深受分数之苦的人也开始膜拜分数的权威,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也深信不疑。
在此之前,我只是简单地以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应试,是一种功利的行为在作祟。现在看来,事情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我们的教育已经诱惑到了人的灵魂,以一种强有力的号召力,诱惑着学生远离自己的内心,去争取、服从、献媚于那些分数可以到达的东西。当然,也包括老师。
唯愿:教育,千万别成了一种误导,而让所有的人都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