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考试科目 唐朝科举的历史作用 唐朝历史上科举考试之风为何如此盛行?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大夫的封地叫做家,于是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罢了,如果昏庸,可就为祸不浅。一个平凡的傻子,最多不过是在家里乱搭乱闹,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祸害到成千上万人了。可关键还是,许多的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的人当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当成是国家的忠良。世袭制度,流弊广矣。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 唐朝科举的历史作用 唐朝历史上科举考试之风为何如此盛行?

到了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推荐。推荐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汉代特别推重孝道,于是汉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说,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门,有一定道理。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终于国家,爱护百姓。秀才则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说儒家的经典,《尚书》《诗经》什么的。相对而言,推荐为秀才的比较少,推荐为孝廉的比较多。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条路。

为什么呢?因为孝廉比较好作假。秀才必须精通典籍,两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乡亲的评价了。可是,在历朝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汉代,孝顺就可以当官,越孝顺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扬,既然有实际的利益,那么父母邻居也就会参与造假了。于是,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推举过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说他是孝顺那就是孝顺,而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到了隋唐时期,风气为之一边,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专项考察。而当时最受人看重的就是进士科。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就算是年纪大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那也算是年轻了。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参加进士考试,可是录取的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可远远比现在的高考,甚至是硕士、博士难考多了。而当时能够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一共录取的进士不过是五百来人。纵观整个唐朝,一年录取的进士科人员,不超过三十四人。

既然录取人数如此之少,为何几百年来,还有人趋之若鹜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从录取进士科之后,出仕会非常方便。唐朝的许多名臣名相,都是出身于进士科。如王勃、王维、刘知几、陆贽、颜真卿、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唐朝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都是出自进士科,因此后人称进士科为“将相科”。在史料中还记载了唐高宗时的宰相薛元超曾的一番话:“我虽然富贵过人,但大遗憾,头一件就是不能以进士及第入仕。”就算是身居将相高位,如果不是由进士出身,依然会心有余憾。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唐朝历史上科举考试之风为何如此盛行?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451/941985931894.html

更多阅读

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培训费用

公务员考试科目有哪些——简介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行政职业能

驾照考试科目二最新考试技巧汇总 2016年驾照新政策出台

驾照考试科目二最新考试技巧汇总——简介考驾照证一直是现代人比较关注的话题,新规出台,又添加了不少的难度,小编在这方面稍有一点点经验,也对网络上不同的版本进行了整理,最后总结了一下经验形成了最新的驾校五项考试技巧供大家参考,一定

新交规驾驶员考试 科目二倒库技巧图文详解 六十四卦图文详解

新交规驾驶员考试 科目二倒库技巧图文详解——简介车型:桑塔纳2000;学习地点:北京 在新交规驾驶员学习及考试中,估计大家比较怵头的都是科目二的考试吧,而科目二中相对不容易过的就是倒库项目了,在科目二驾驶练习中倒库实践的时间是最长

声明:《唐朝科举考试科目 唐朝科举的历史作用 唐朝历史上科举考试之风为何如此盛行?》为网友陽光總在風雨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