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医药集团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

李时珍为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其将一生心血投入医学事业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巨著,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还是因为他从小便对医学有着格外的热情,也是因为他的家庭是个医学世家,与医学脱离不了联系。

李时珍纪念馆图片

李时珍的家乡在现如今的湖北地区,是在一个蕲春县蕲州镇的地方,李时珍的家是在一个湖岸边,那里风景秀丽,家周围还有培育药圃,李时珍便在这样的家庭出生并成长。关于李时珍的小说《李时珍》中对李时珍的童年是这样描述的“两岁口嚼甘草,三岁辨认百花,六岁见到豺与狗跪;入学堂后,在凤凰山上见到凤凰,轰动蕲州”,虽然有些夸张色彩,但是从李时珍后来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来看,很是令人信服,他在医学方面的能力可能便是与生俱来的,加上他后天的努力,怎能没有这么大的突破和杰出的贡献。

李时珍虽然因为写书和学习更多的药草外出游历,但是他最后还是回归了自己的家乡,最终在这里逝世,现如今的蕲春县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李时珍的纪念馆还有他的陵园,当然人们为了纪念他,还设有李时珍的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来这里瞻仰怀念这位伟大的故人。

李时珍脉学的贡献

李时珍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其不喜权势,一心为百姓解决疾病之痛苦,历经数十年编造了《本草纲目》这一伟大著作,虽然在这个花费时间之长,但是李时珍临床经验丰富,常年为患者医治,且李时珍喜好医术,所阅读的医学书籍种类也很广泛,因此李时珍在脉学上也颇有见解,于是李时珍关于脉学的书籍便出了三本。

李时珍《频湖脉学》书籍封面图

一本是《濒湖脉学》,其中是根据李时珍父亲所编写之书《四诊发明》为依据,还有向很多名医学家的探讨,集中他们对脉学的精华而编造的关于脉学的书籍。李时珍会出这本书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流行的关于脉学的《脉诀》有漏洞,加上脉学对中医学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便出书修复原来的漏洞,还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李时珍将脉络中出现的病症都相互对应,编成歌诀易于北宋,是初学者或者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一本是《奇经八脉考》,这是关于十二经脉之外旁支的脉络,不仅给出奇经八脉的循环路线还给出会得的疾病和症状,结合这个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是医生靠诊脉诊断的一种依据。

第三本便是《脉诀考证》,这本书就只是李时珍记录与各家医学家根据脉学的不同见解,主要是以李时珍那个时代盛行《王叔和脉诀》书籍为主要探讨对象,李时珍在这本书中总结各家观点,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本书便成为李时珍与当代的医学家们的学术讨论之地。

李时珍医术有多厉害

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医术精明,临床经验丰富,对本草由其重视,著有《本草纲目》这一典籍,为后世人称颂,在国内外均有一定深远影响。李时珍会从医也是深受为医生的父亲影响,也多亏有他父亲精心培养,李时珍继承了他父亲仁德为人谦逊好学的精神,不断在人民群众中学习,习得了很多民间土方子,为医学进步作出进一步推动。

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这一书籍,走遍数地,访遍数人,因此也在路途上边走边医治他人,他的医术精明,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李时珍画像

有一天李时珍在赶路过程看到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要去送葬,但是棺材外直冒鲜血,李时珍见此便觉得不正常,照常来说尸体应该流的是淤血而不是鲜血,便要求他们开棺他来检查下。送葬的人家当然便不肯,希望死者死的安详不被打扰,李时珍便一直劝说他们,告诉他们事情的厉害程度,告及他们这是异常之象,才使棺材主人开棺。

李时珍先是对棺材中的人一阵按摩,再以针灸在心窝处来一针,没一会,棺材内的妇人便活了过来,之后还生下一名儿子。妇人家人对李时珍甚是感谢,称其为活神仙,原来是妇人因为难产陷入假死的状态,要不是李时珍及时察觉棺材流出的血异样,那么这位妇人和腹中的孩子将就这样埋于黄土之中。

有关李时珍医术高明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李时珍为了更好的救助他人,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不畏危险尝百草,将他的医术毫不保留的写成书籍,为大家所学习,为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出生于公元1518年的蕲州,他的父亲和爷爷均是当地有名的医生。虽然如此李时珍却被其父要求读书考科举,而非和他们一样从医,因为当时医生这一职业是低贱的,李时珍的父亲希望他能为官光耀门楣。

但是李时珍却对从官和名利没有兴趣,还是偷偷的在学医,最后他的父亲知道了他的想法同意了他学医,还给了他很重要的指导。李时珍在这期间便潜心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听从其父的建议注重实践和知识相结合,便一边学习一边治病,积累了很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时珍采药图

后来李时珍因为医术高明被楚王聘请,李时珍当时已有重修本草书籍的想法,认为去楚王府任职对重修本草书籍有帮助便答应了。在楚王府的期间李时珍解决了很多疑难之症,还救了楚王儿子一命,得到楚王的尊敬。

后来恰逢朝廷选拔各地的名医,李时珍便被推荐进宫为太医,在太医院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珍藏的古医书籍,见到了罕见的药材,大长见识,为他日后编修书籍很有帮助。在宫中的李时珍便向皇帝呈上奏折表明重修本草书籍的想法,但是不被皇帝采纳,加上对名利本无兴趣,李时珍便辞官归乡。

回去的李时珍潜心研究本草,志在重修书籍,于是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足迹遍江南,行万里路,不畏艰辛完成《本草纲目》这一著作,还有《频湖脉学》等其他医学书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1593年,李时珍病逝,享年七十六。

李时珍的药方有哪些

李时珍作为历史上杰出的名医,其所留下的《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堪称东方瑰宝,对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影响,对世界医药学的进步和化学等其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李时珍一生从事医学事业,对医学有着很严谨的态度,对天下苍生有悬壶济世的追求,愿以医术拯救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对官府昏庸之道很是鄙夷,对贪慕权势、陷百姓于困苦之人呲之以鼻。因此李时珍才放弃年轻时对考科举做官的念头,以医术救百姓于苦难。

李时珍画像

鲜少为官的李时珍,我们所熟知的是他曾在楚王府中为一官半职,为了能够顺利编修本草书籍,在楚王府中以医术化解了很多疑难之症。后被推荐进宫,任了为期一年的太医便称病回乡。

李时珍医药集团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

之后李时珍还曾经任过小小县官,在四川的蓬溪县,但是也为期不久,便回乡全身心投入《本草纲目》的编修,因此在交接官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为人说道的趣事。

前来接替李时珍的县官职位的官员是位大腹便便的胖子,得知李时珍医术高明,便要他开一副补身体滋养的药方给他。李时珍在这位县官来之前就有听闻他好酒色,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加上现在才刚上任还没做事便想要补身体,李时珍很是愤怒,但是没有表达,而是给他开了副药方便离去。

而这位县官的师爷一看药方便得知李时珍在骂这位县官,从李时珍开的药方名的首个字连起来看是在说“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的字句,李时珍这个药方可是把这位新官给气的半死。

历史上的李时珍是什么学家

李时珍是著名的医药家,著有医学书籍《本草纲目》等作品,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研究意义。因为医术的高湛,李时珍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四年后,李时珍从太医院辞官回乡,开启了编书历程。

李时珍画像

回乡行医中,李时珍发现很多医学书籍中出现了错误,这些医术几乎都是手抄版本,随着时间久远,很多医学观点都模棱两可了,为了改正这些错误,李时珍决心编写一本中草药书籍。为了保证药品和疗效的准确性,李时珍需要徒步采集。在李时珍三十五岁之时,开始编写了《本草纲目》,他参考了800多本书籍,李时珍为了弄清楚药材名称,足迹遍布全国。

在参考其它医学作品中,记录到白花蛇有很多的疗效,比如在治疗抽搐、麻痹等等症状时,有很大的作用。李时珍为了研究白花蛇,便从蛇贩子那里进行观察,后来有人告诉他,这种蛇不是真正的白花蛇。为了找到真正的白花蛇,李时珍向一位资深的捕蛇人请教,捕蛇人告诉李时珍说,白花蛇具有很大的毒性,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中毒身亡,并说了白花蛇的外表特征,便于让李时珍尽心观察。李时珍为了亲自研究白花蛇,便让捕蛇人带他去山上。

李时珍在找寻药材之路上,还有很多惊险的故事,正是因为这种冒险精神,才显得《本草纲目》弥足珍贵。

李时珍用了二十七年编纂《本草纲目》,随之又做了三次修改。李时珍去世三年后,《本草纲目》才面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551/304503444989.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待遇怎么样

目录简介 公司简介 陷入财务造假门简介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的国内A股市场大型医药类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1607),是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分

中国医药集团:从企业数据中心到“云”的演进

    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最大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按照其“十二五”规划,国药集团正在全力推进五大平台的建设(现代物

互联网与营销渠道变革 某医药集团营销体系变革调整之我见

纵观我国医药营销发展历程,医药营销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营销,无论从营销模式,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还是营销领导者的市场意识都需要在目前机遇和风险共存,医药市场低水平的竞争环境中进行蜕变,要么进行系统科学的

声明:《李时珍医药集团 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为网友冷心如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