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广洋
有位哲学家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哲学家在临终前,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把他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哲学家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哲学家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哲学家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哲学家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哲学家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哲学家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哲学家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的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哲学家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哲学家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见《读者》2003年第1期,被《中国学生美文品读》、《中学生话题作文新全解》、高教版《语文》、暨大版《中职语文》、大百科全书版《中国语文》、延边版《汉语阅读与写作》、湘师版《思想品德》、科大版《教育学案例教学》、人教版《教育学原理》、人教版《语文师教学用书》、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粤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全解及教案》、外文出版社《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南大版《最受中学生喜爱的作家美文》等多种书籍收录,入编首部素质教育阅读百科全书《美文阅读大百科》(散文长廊卷)和语文新课程资源网《话题作文大辞典》(电子书)等教材和工具书,入选2003年河南省中考试卷“话题作文”)
■创作感言:这是我多年前写小美文、小小说时的“代表作”之一,是绝对原创的文章,从立意到故事都是我自个酝酿构思的,只是当初写的时候,不该把故事中的人物写成具体的“苏格拉底”,这样一来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也有傍“名人”之嫌。如果像后来这样,稍作变动,直接就写“有位哲学家”,这篇小品文或说小小说,就是一篇无可挑剔的小短文。常言说“文章不厌千回改”,是很有道理的。别管什么文体,在写法和构思的过程中,都该有所取舍、避讳和禁忌的,这也是我写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之一。(摘自《最受中学生喜爱的作家美文》一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