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代不详,早期曾在广西一带担任过县令等职,后来被提拔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的官职——这是王玄策一生最高的官衔。
但中国古代修订官史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五品官员是没有资格立传的。所以,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王玄策的传记,虽然他干了一个超牛的事。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本人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但历史是不会被磨灭的,日本玄幻文学宗师田中芳树经多方考证,以《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这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奉旨出使印度惨遭俘虏
公元七世纪时,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部分,其中中天竺很快强大起来,统一了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为方便阅读,略称为中天竺)。

中天竺的国王尸罗逸多对唐帝国很友好,恰逢非常著名的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尸罗逸多就特意接见玄奘,打听唐太宗李世民的为人。
当尸罗逸多得知李世民是一位“具言圣德”的君主后,决定两国通使,以示永好。
公元641年,尸罗逸多派了一个使团来到长安。李世民接见后,很高兴,过了两年,派了一个使团回访,王玄策担任副使。
第一次出使,王玄策只是个配角,不算起眼,也有史学家认为,当时王玄策的身份算是翻译,总而言之不是很重要。
公元647年,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
这一次,王玄策不仅是正使,而且还是历史上一场最戏剧性战争的主角。这次出访,朝廷给他配了一个叫蒋师仁的人担任副使,使团有30多个人,还携带了大量赠给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礼物。
因为是第二次出使,王玄策认为会和上次一样,宾主双方在友好气氛中回顾传统友谊,然后设宴happy一下,最后带着几部佛经回国交差。没想到,王玄策刚一上路,中天竺就出大事了——国王尸罗逸多死了,“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那年头既没卫星,也没手机,资讯相当不发达,王玄策自然不会知道友好邻邦发生了政变,继续翻山越岭,向着中天竺前进。
这一年的4月,王玄策使团进入印度境内。
中天竺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对唐帝国采取敌视态度,居然派了两千士兵伏击使团——有的史学家解释说,可能是阿罗那顺看中了唐帝国馈赠各国的礼物——我觉得如果真是那样,阿罗那顺真是脑子进水了,千里迢迢带的礼物肯定不多,值不了几个钱,何必干这种傻事呢?
王玄策和蒋师仁毫无准备,使团30多人都是搞外交的,没啥战斗力,很快就被杀得七零八落,王玄策、蒋师仁等生还者全部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