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不少人抱怨蕙兰难养,总是“头年买,二年甩”,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前人有丰富的养蕙兰的经验,但对一般家庭和普通兰友却非易事。能不能找到一种简便的方法,轻轻松松养好蕙兰呢?
近几年我为此做了一些尝试,摸索出一套“粗放养兰法”。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了解蕙兰喜光照、畏阴暗,喜通风、畏闭塞,喜疏松、畏板结,喜施肥、畏浓烈,喜丛生、畏单株等习性,照此去管理,就能成功。
3年前我用粗放养兰法栽植了一盆5苗的蕙兰,当年成活,第二年、第三年各抽出2支花箭,各开花20余朵(图1)。去年竟抽出13支花箭,开花百余朵(图2),清芳幽远,沁人肺腑。
“粗放养兰法”就是从花盆、植料、上盆和放置场所等方面着手,千方百计地给蕙兰营造一个近似原生地的生态环境,不拘泥于“春勿出,夏勿日,秋勿干,冬勿湿”的兰谚。栽植成活后常年放置室外,任其日晒夜露,风吹雨打,适时施肥就行了。
此法虽然较之传统的养兰法简便易行,效果甚佳,但也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选用泥盆
采用粗放养兰法,必须选用泥盆。因为泥盆盆壁多孔隙,通透性好,有利于透气渗水,这是保证养好蕙兰的基本条件。我那盆蕙兰初植时为5苗(蕙兰因球茎小,储存养分少,单株培养不易成活或难成壮苗,宜多株丛生),故选用了较大(高18厘米、盆径为22厘米)的黄泥盆。花期入室观赏时,外加漂亮的套盆,就很美观了。
■植料自配
我选用价廉易得、取材方便的材料混合配制植料,具体是黄土50%、腐叶土20%、煤基渣30%。这种混合植料呈微酸性,疏松、透气利水,富含营养,与蕙兰的原生地土壤性状相近似,不逊于市面出售的兰花专用土。
■上盆精心
上盆是否合理关系到后期的管理。我的做法是第一步剪取矿泉水瓶近底部的3~4厘米做一个多孔罩(可用小号电烙铁烫孔),盖在花盆的出水口上,这样等于扩大了花盆出水口,增加了盆内的空气流通量,有利于蕙兰根部的呼吸。第二步在多孔罩的四周放入蚕豆大小的煤基渣块做滤水层,至盆深度的l/3处,其上铺垫2厘米厚的松针和5厘米厚的混合植料。这是保证连日降雨盆内水分能及时顺畅排出的措施,而且日后松针腐烂后还能给蕙兰提供营养丰富的腐殖质肥。第三步放入事先已剪除烂根、断根并清洗晾干的蕙兰,再徐徐加植料至距盆沿口2厘米处,轻提蕙兰使根分布自然,并将花盆轻摇数次,再用手指将四周植料压实,把盆面做成馒头状,最后铺上一层青苔,浇一次透水,放在阴凉处(图3)。

■放在室外
粗放养兰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植株一年四季放在室外,而传统养兰法则冬季要放在室内。蕙兰栽植服盆后放置的场所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其生长发育。我的蕙兰放置在朝南庭院的蜡梅树旁,四周空旷,通风良好.既有充足的光照,又能遮挡盛夏强烈的日照。除花期移入室内观赏十天半月外,平日不搬动。为防止植株偏棵及花箭歪斜,可每隔1—2个月180度转动花盆一次,使植株和花箭端正。
■水肥随性
很少浇水是粗放养兰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这样有效地减少了传统养兰浇水的繁琐,使得平日的管理变得轻轻松松。由于地处江南,常年雨量充沛,除盛夏酷暑时节和久晴无雨的日子外,很少特意浇水。主要是前面在用盆、配土及上盆上比较用心,现在盆内既不会因连日阴雨而积水烂根,也不会因久晴无雨而干旱失水,保证了盆土湿润,起到了保墒作用。
蕙兰喜肥。因常年放在室外,无散发不良气味之虑,便于施用有机肥。我每年6—9月每月各施一次稀薄的腐熟液肥,春天蕙兰抽箭前和5月花谢后再各施l~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但要注意的是,刚上盆头一年不要施肥,以防烧死新根,影响成活。
由于常年放置室外,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植株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偶有枯黄老叶和干枯的叶尖,可及时剪除。
粗放养兰法可说是懒人养兰法,省时省力,简单方便,效果甚佳。前年我用此法还养了一盆春兰,效果也很好,去年抽箭2支,开花2朵(图4)。当然,此法也有局限,仅适合江南地区,寒冷的北方只能另当别论了。
(摘自《中国花卉盆景》 作者:计业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