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乐 大 事 年 表
约公元前5000年 ·中国已知最早的横吹原始管乐器
骨哨20余支留存于浙江余姚河
姆渡,由禽骨制成,有若干音
孔约公元前4700年 ·中国原始气鸣乐器陶埙(陶哨)
两个留存于西安市郊半坡村遗
址。其中之一有1指孔,能发2
音,呈小三度音程关系公元前4000年 ·留存在古埃及王室旧址希拉孔波
利斯的竹制竖笛,一般长91.44
厘米,直径1.27厘米,2~6指
孔公元前4000~ ·中国原始乐器陶埙留存于山西万
前2000年 荣县荆村。其中2指孔埙能发4
音,已有小三度、五度和小七
度音程公元前3000年 ·留存在苏美尔地区的古国乌尔的
3个利拉,高度为 106、116和
120厘米,琴臂高低不对称
·留存在海法吉(今伊拉克境内)
的石刻上雕有竖式拱形竖琴,
演奏者竖持,用双手拨弦
·留存在南巴比伦比斯马亚的花瓶
上,绘制有卧式拱形竖琴,琴
身底大上小呈三角形公元前2800年 ·留存在地中海和西南亚国家的簧
管乐器,多数是两支并在一起
吹的
·留存在埃及和苏美尔地区的浮雕
上,有人物在指挥竖琴类的笛
管类乐器演奏的图像公元前21~前 ·中国夏代乐舞《大夏》出现。以
16世纪 歌颂夏禹治水的业绩为内容,
演出时用伴奏,故又称《夏
》公元前2000年 ·留存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琉特,
琴身甚小、长颈多品,2弦,无
弦轴,用拨子拨奏公元前1900年 ·留存在尼罗河附近地区的出土文
物中,发现有闪米特牧民持利
拉传入埃及图约公元前16世纪 ·夏代帝发元年,诸夷朝觐国都,献
其乐舞。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
地区、部族间的乐舞交流公元前1400年 ·图什拉塔王献给埃及阿梅诺菲斯
四世的礼物清单中,有40件全
部包金的或镶嵌有宝石的号角,
其中17件是牛角号,其余为直
形小号公元前13~前 ·中国商代乐舞出现。《》
11世纪 为祭祀祖先时所用的乐舞。相
传以歌颂商汤灭夏桀功绩为内
容
·商代虎纹大石磬、成组编磬和编
铙等乐器出现。管乐器、
(小笙)、言(大箫)等见于甲骨
文约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周代乐舞《武》和《象》问
世。《礼记·乐记》中详述了
《武》表演周武王伐纣的内容
·周成王时制定各种祭祀、仪典音
乐,后世称之为雅乐公元前11~前 ·周代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
8世纪 匏、土、革、木的“八音”分
类法出现
·中国古籍《礼记·礼运》中提出
了“五音、六律、十二管旋相
为宫”的旋宫理论
·周王朝设立管理音乐行政、音乐
教育和音乐表演的乐官大司乐公元前11~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辑
5世纪 成。收有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
的各类入乐诗歌 305篇。按音
乐体裁分为风、大雅、小雅、
颂4部分公元前800年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载:福明
克斯(即基萨拉)是当时希腊
的主要乐器之一
·留存波斯出土的文物上刻绘有琴
颈短于琴身的琉特,称短颈琉
特约公元前8~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俗乐“郑卫
前2世纪 之音”盛行公元前700年 ·希腊抒情诗人泰尔潘德罗斯造出
了7弦的利拉,并创立了歌唱史
诗的曲调诺莫斯公元前645年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逝世。后人
托名之作《管子》一书中最早
记载了制定音律的三分损益方
法,计算到宫、徵、商、羽、
角5音公元前600年 ·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创立五度相
生律,有助于希腊四音列的系
统化公元前544年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
乐。鲁国乐工所歌诗乐的分类
名目、次第与今本《诗经》相
近。季札赞美的《韶》乐,相
传为舜时的乐舞公元前522~ ·春秋时乐律学家伶州鸠答周景王
前521年 问律,提及阶名宫、羽、角和
十二律名称。这是有关十二律
的最早记载公元前5世纪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藏珍贵乐器
124件,留存于湖北随州擂鼓墩,
其中由 8组64件组成的曾侯乙
编钟,每钟均可发相距为小三
度或大三度的两个音。总音域
为~,达 5个八度和一个
小三度公元前5~前 ·战国
时期《墨子》汇编成书。其
4世纪 中《三辩》和《非乐》(上)两
篇,记述了墨家学派“非乐”
的音乐思想公元前400年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问题
篇》、《政治学》和《诗学》
中都述及希腊的乐制公元前300~前 ·希腊物理学家克特西比乌斯发明
250年 水力管风琴约公元前4~前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九歌》问
3世纪 世。它根据楚国民间祭神乐舞
体裁写成,是楚巫文化的典型
音乐文学作品公元前3世纪 ·战国末期荀子成书。其中《乐
论》篇是中国古代第一篇完整
的音乐思想论著公元前239年 ·中国秦王朝相国吕不韦集门客编
成《吕氏春秋》。其中《音律
篇》记载了以三分损益法生十
二律公元前211~前 ·秦宫廷设立主管礼乐的职官“奉
206年 常”;专事供奉内廷的“少府”,
下设“乐府”公元前209~前 ·中国秦末汉初北方游牧民族的马
2世纪 上之乐传入中原,后发展成黄
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
铙歌等,统称鼓吹乐
·汉代胡笳、羌笛等乐器传入中原
·汉代出现早期的记谱形式“声曲
折”公元前2世纪 ·汉代刘安等著《淮南鸿烈》,首
立黄钟律大数177147
·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
发展,百戏盛行。张骞出使西
域后,带回胡角和乐曲《摩诃
兜勒》。西域音乐开始传入中
原公元前2~公 ·汉代乐种相和歌形成。后发展成
元2世纪 歌舞性的相和大曲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将沿袭秦制设立的主管礼
乐的职官“奉常”改为“太常”,
下设主管鼓吹乐的“鼓吹署”公元前112年 ·李延年任乐府协律都尉。他知音
律,能为新声变曲,曾据胡曲
另作《新声二十八解》公元前73~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重要论著《礼
前49年 记·乐记》编定公元前1世纪 ·汉代律学家京房提出“竹声不可
以度调”的理论,并按其所发
明的“六十律”制律准约公元100年 ·中亚兴起基督教音乐,先后确立
亚美尼亚圣咏、叙利亚圣咏等2世纪 ·东汉末琴家蔡邕作有《琴赋》、
琴经、《琴操》及琴曲《游
春》等5首3世纪 ·中国三国魏时设立音乐机构,从
事改编相和旧曲与创作新曲的
工作
·三国魏琴家音乐学家嵇康著声'" class=link>声
'" class=link>无哀乐论他阐述了音乐艺术
的特殊性,并批判了儒家音乐
思想
·魏晋间乐律学家'" class=link>荀制定律尺,
并主持晋太乐乐府完成了笛律
的制作,提出以各笛宫、角两
律之差数作管口校正数314~335年 ·罗马教皇西尔维斯特创办圣歌学
院346~353年 ·天竺乐传入中国。后成为隋唐燕
乐的重要乐种374年 ·基督教的米兰主教安布罗斯编订
意大利教堂礼拜仪式音乐,史
称米兰圣咏,通称安布罗斯圣
咏384年 ·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龟兹乐传
入中原,后成为隋唐俗乐的重
要乐部4~6世纪 ·汉魏相和旧曲与南方吴歌、西曲
融汇形成清商乐,它保存了秦
汉魏晋以来的民间俗乐
·曲颈琵琶、五弦琵琶、筚篥、锣、
钹、星、达卜、腰鼓、齐鼓、
羯鼓等乐器流传中国,后成为
隋唐俗乐的重要乐器4世纪末 ·龟兹乐与汉魏旧乐相融合,产生
了新乐种西凉乐,后成为隋唐
俗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约400年 ·耶路撒冷大教堂的大管风琴建成,
声音能传到数里之外424~447年 ·中国南朝宋律历学家何承天创制
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424~453年 ·南朝宋律学家钱乐之提出“三百
六十律”理论436年 ·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传入中
国中原地区6世纪 ·南朝梁琴家丘明传有琴曲《碣石
调幽兰》文字谱。它是现存最
早的古琴谱
·南北朝末期歌舞戏出现。它是最
早的中国戏曲的雏形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提出“水尺律”,
论述“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
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
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
声”的乐律理论519年 ·中国北魏陈仲儒奏请孝明帝依京
房六十律立准调校乐器,并论
述了“清商三调”535~556年 ·北朝时高昌乐传入中原547年 ·北魏杨之撰《洛阳伽蓝
记》。
书中记叙了洛阳佛寺僧人唱经
并以歌舞表演宣扬教义吸引听
众568年 ·北朝时,龟兹音乐家苏祗婆随突
厥皇后阿史那氏进入中原,带
来西域琵琶和“五旦七调”理
论
·康国乐传入中原581年后 ·中国隋朝宫廷设七部乐605年后
增为九部乐590~604年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制定天主
教会的祈祷歌曲“素歌”,史
称格列高利圣咏,亦称罗马圣
咏7世纪 ·龟兹音乐家白明达创作乐曲多首。
其影响最大者是为唐高宗所作
的《春莺啭》。此曲曾传入日
本
·唐代设置太乐署、鼓吹署、教坊
和梨园。太乐署掌管雅乐、燕
乐;鼓吹署掌管鼓吹乐;教坊
掌管俗乐;梨园教习法曲7~9世纪 ·唐代说唱形式“俗讲”开始在寺
院中流行。俗讲的文本(即变
文)留存于敦煌石窟藏经洞
·用竹片擦弦发声的乐器轧筝、奚
琴已流传中原。火不思流传于
高昌627~649年 ·唐代琵琶演奏家裴神符弃木拨创
用手弹五弦琵琶628年 ·祖孝孙作雅乐,共12套,合32曲,
84调633年 ·唐太宗作秦王破阵乐舞图,由
吕才组织乐工128人演出642年 ·唐代宫廷音乐由九部乐增为十部
乐700年 ·唐武则天撰《乐书要录》成书,
计十卷。现仅存五、六、七三
卷,其中第七卷为古代旋宫理
论中成系统之论的现存最早文
献8世纪 ·唐曹柔创用记录七弦琴音乐的减
字谱,对于保存古代琴曲和推
进琴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
·唐代出现用汉字偏旁、部首或笔
画以表示演奏指位或乐曲音位
的记谱法,谱式称“燕乐半字
谱”713~741年 ·唐玄宗作法曲《霓裳羽衣》等713~840年 ·唐代四川出现著名制造七弦琴的
雷氏世家,有雷俨、雷威等。
所制琴称雷氏琴或雷公琴762年后 ·唐崔令钦撰《教坊记》,所录教
坊曲名 324首,包括大曲46首,
是唐代音乐的重要史料8~10世纪 ·曲子词留存于中国甘肃敦煌石窟,
大多是唐玄宗至五代的作品约800年 ·拜占廷圣咏开始采用语调记谱法9世纪 ·晚唐琴家陈康士编《琴书正声》
十卷,其中著录《广陵散》、
《大胡笳》、《小胡笳》等传
统曲目共80多首约820年 ·欧洲宗教音乐出现了西昆斯和特
罗普,教会音乐开始出现注重
装饰性旋律的艺术倾向850年 ·唐南卓撰成《羯鼓录》,记述了
羯鼓源流和开元、天宝年间宫
廷音乐轶闻等约9世纪末 ·唐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一卷成
书,其中载有俗乐二十八调的
调名,以及乐部、歌舞、俳优、
乐器、曲名等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加农出现。
指在圣咏曲调声部,加一平行
或斜向进行声部的音乐体裁
·圣加尔修道院成为罗马教会的音
乐中心。代表人物有马塞勒斯
及其弟子托蒂洛、诺特克等约900年 ·最早的复调音乐理论著作《音乐
手册》问世
·法国圣阿芒修道院教士胡克巴尔
德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声篇》
问世约933年 ·敦煌卷子谱 3种抄成,后留存于
敦煌石窟藏经洞,是研究唐五
代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959年 ·中国五代律学家王朴奉诏制订雅
乐,并造律准,发明王朴律960~1126年 ·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等地
出现表演音乐、歌舞、百戏、
杂剧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舍
·宋杂剧出现并发展约1000年 ·意大利圭多(阿雷佐的)创用三
线和四线记谱法,并创用了ut、
remi、fa、sol、la的阶名唱
法约1050年前后 ·根据《圣经》故事配以对话、音
乐和表演的宗教剧开始流行,
其后发展为神秘剧流行于14~
16世纪1068~1094年 ·宋、金、元时期大型说唱曲种诸
宫调,经泽州孔三传首创形成。
它由多种宫调的不同曲调组成1068~1100年 ·北宋陈撰写《乐书》。为中国
早期音乐百科类书,全书二百
卷,包括多种音乐资料,并附
有乐器图1084年 ·北宋朱长文编著的《琴史》成书。
全书共六卷。它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七弦琴史专著约1086年 ·北宋时期的曲种鼓子词在词调歌
曲基础上形成约11世纪末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成书。其
中有关音乐声学、
律学、宫调
理论和音乐史实方面的记述有
重要历史价值12世纪 ·南宋乐律学家蔡元定著《律吕新
书》提出“十八律”理论;另
有研究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著
作《燕乐原辨》(已佚,仅存
其略于《宋史》)
·西方复调音乐中出现迪斯坎图斯
(在固定歌调上方加自作曲调)
和孔杜克图斯(一种拉丁文的
1~3声部的声乐曲)12~13世纪 ·南宋姜夔作《白石道人歌曲》。
其中缀有减字谱的琴歌1首,俗
字谱的词调17首,这两种谱式
均为现存最早传谱。另作缀有
律吕字谱的《越九歌》10首12~14世纪 ·中国南方戏曲南戏兴起。其音乐
“南曲”是后世许多戏曲声腔
发展的基础约1100年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吟唱诗人兴起,
他们大多数是贵族出身的诗人
音乐家约1105年 ·宋徽宗设立音乐官署“大晟府”,
由“太常”与大晟府分管礼、乐1131~1162年 ·中国南宋临安艺人张五牛创用歌
曲形式“赚”,后常用在唱赚
中1149年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成书,论
述宋词音乐的源流等约1150年 ·在法国吟唱诗人的影响下,德国
出现恋诗歌手约1160年 ·巴黎圣母院乐派兴起,发展了早
期复调音乐,代表人物有莱奥
南、佩罗坦等1162~1227年 ·马头琴在中国蒙古族地区流传1190~1208年 ·中国金代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
调》,为今存金元时期诸宫调
文学作品唯一完整的一部,对
后世戏曲、说唱艺术的发展有
较大影响13世纪 ·中国南宋琴家浙派创始人郭沔作
琴曲《潇湘水云》、泛沧浪
等
·南宋陈元靓编撰的《事林广记》
成书。书中有以俗字谱记写的
《愿成双》,为现存唱赚音乐
的最早传谱
·说唱艺术“词话”在中国北方流
行,后发展成“鼓词”等形式
·西方宗教音乐中出现经文歌13~14世纪 ·中国元代熊朋来的《瑟谱》成书,
内有其自度曲20首
·元杂剧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杂
剧音乐属北曲声腔系统,对南
方戏曲声腔产生过很大影响约1250年 ·德国科隆修道院院长弗兰克创立
有量记谱法,一直沿用到16世
纪末,著有有量的歌唱艺术1260~1263年 ·来自中亚的早期管风琴传入中国,
时名“兴隆笙”约1284年 ·法国诗人、作曲家亚当·德拉阿
尔的田园剧代表作《罗班和马
里翁》上演约1300年 ·欧洲音乐进入“新艺术”时期。
在此之前史称“古艺术”约14世纪 ·元人燕南芝庵撰写的《唱论》成
书
·意大利复调声乐体裁牧歌盛行。
歌词取材于田园诗,有特定的
诗体形式,音乐通常是2~3声
部复调结构,代表人物有博洛
尼亚的雅各布、卡夏的乔万尼
和F.兰迪尼等
·中国明代戏曲传奇和海盐、余姚、
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流行14~17世纪 ·中国元、明两代清唱歌曲散曲于
市井勾栏盛行约1317年 ·中国宋元间词人张炎的《词源》
成书。其中记述了词和词乐、
宫调、谱式等1320年 ·法国理论家 P.de 维特里的著作
《新艺术》出版,他开创了新
艺术运动,并完善了五线谱记
谱法1323年 ·法国音乐理论家让·德米尔的著
作《音乐思辨》,从自然哲学
角度探讨音乐现象,对音乐中
的音响现象和时值问题表现出
浓厚兴趣。书中提到已发展成
克拉维科德的多弦乐器1324年 ·元周德清著《中原音韵》成书。
其中韵谱是中国第一部供写作
北曲用的曲韵,对后世戏曲说
唱有重要影响约1325年 ·法国歌谣曲进入兴盛时期。法国
新艺术作曲家G.de马绍等创造
多声部的巴拉德、复调古回旋
歌和维尔莱(独唱与合唱交替
演唱的舞曲)等新体裁1346年 ·威尼斯创办慈善收容所性质的音
乐传艺所,后成为女孤儿音乐
学校的中心1360年 ·哈普西科德(拨弦古钢琴)出现,
由法国人J.佩罗制造1398年 ·明朱权编成《太和正音谱》,是
现存最早北曲声调谱,它记录
了 335种曲牌的句格和声调谱
式15~17世纪 ·符号记谱法盛行,其中最重要的
是管风琴或键盘符号记谱法和
琉特符号记谱法
·佛兰德乐派兴起。佛兰德第一代
作曲家有G.迪费和G.班舒瓦等
;
第二代作曲家有J.奥克冈、J.
奥布雷赫特和若斯坎·德普雷
等。他们使欧洲复调音乐得到
极大发展
·德国歌唱师傅兴起,取代了恋诗
歌手代表人物为H.萨克斯G.
哈盖尔等15~19世纪 ·中国明清俗曲广泛流行。它标志
着市民文艺的兴旺,对当时和
后世的说唱、戏曲、器乐的发
展关系密切1425年 ·明朱权编成《神奇秘谱》,内收
《广陵散》等琴曲63首,是现
存年代最早的琴曲谱集约1475年 ·一种和弦风格的3~4声部的世俗
合唱歌曲弗罗托拉在意大利流
行。它是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
先驱16世纪 ·佛兰德乐派第三代作曲家O.di拉
索誉满欧洲。他的作品中,复
调模仿技法与和声思维更为成
熟
·明代喀什噶尔国宫廷乐师克迪
·叶尔羌'" class=link>尔·叶尔羌在《戴瓦尼·克
迪尔》一书中记叙了各种乐器
的演奏技巧和木卡姆的演唱情
况1508年 ·早期的组曲出现于意大利,是由
舞曲联成的套曲1511年 ·S.菲尔东的《德国音乐提要》出
版。这是欧洲最早的一部乐器
手册,分乐器和记谱两部分,并
有附图1522~1566年 ·明人魏良辅等改革昆山腔而成的
“水磨调”开始盛行。首演剧
目是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1524年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出
版新教《众赞歌集》,它对后
世的欧洲文化史、音乐史颇具
影响
·法国出现新教诗篇歌,代表人物
是C.古迪梅尔1525年 ·变奏曲问世,它出现在英国作曲
家H.阿斯顿和西班牙作曲家A.
de卡韦松的作品中约1530年 ·威尼斯乐派兴起,代表人物A.维
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
布里埃利、G.扎利诺等
·意大利16世纪牧歌兴起,代表作
曲家有J.阿卡代尔特、A.维拉
尔特、G.P.da帕莱斯特里纳等1537年 ·那不勒斯圣玛丽亚·迪洛雷托音
乐学院成立,对男孤儿进行音
乐训练1545~1563年 ·罗马教廷召开了特伦托宗教会议,
对教会音乐中越来越多的世俗
因素加以指责和限制,对罗马
乐派帕莱斯特里纳音乐的“纯
净”风格表示赞赏1549年 ·中国明代琴家汪芝所辑《西麓堂
琴统》成书,25卷,收 170曲。
其中多罕见的远年遗响,是研
究汉魏至南北朝以来琴曲的重
要文献约1550年 ·罗马乐派兴起。其代表人物有帕
莱斯特里纳、G.M.纳尼诺、O.
贝内沃利等
·小提琴问世,它由弦乐器雷贝克
演变而来1558年 ·意大利音乐理论家 G. 扎利诺的
《和声原理》出版。书中论述
了三和弦中的三度音程在情感
表现方面的特性,体现了新的、
深化了的和声感觉1564年 ·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小提琴制造家
N.阿马蒂造出第一批小提琴约1570年 ·演奏的坎佐纳在意大利开始流行,
它是巴罗克时期弦乐重奏奏鸣
曲的先声约1580年 ·“佛罗伦萨伙伴”艺术小组在意
大利形成。主要成员有诗人O.
里努奇尼、作曲家G.卡奇尼等。
他们对意大利歌剧的兴起作出
了贡献1581年 ·戏剧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
法国罗浮宫演出,在音乐史上
它是法国歌剧和英国假面剧的
先声
·V.加利莱伊的《关于古代音乐与
现代音乐的对话》出版。他提
倡单声部独唱歌曲,反对多声
部声乐曲,认为“野蛮的”对
位法会削弱歌词表达的清晰度
·明代乐律学家'" class=link>朱载提出“新法
密率”,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早
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16世纪后期 ·意大利作曲家A.加布里埃利和G.
弗雷斯科巴尔迪先后开创了键
盘音乐体裁的托卡塔1590年 ·明代琴家蒋克谦的《琴书大全》
编成,共22卷。是中国现存的
古琴重要文献之一1597年 ·J.佩里的歌剧《达佛涅》在佛罗
伦萨首演,这是有史记载的第
一部意大利歌剧(已失传)1600年 ·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与卡奇尼的歌剧《欧
里狄克》在佛罗伦萨首演。这是现存
的最古老的意大利歌剧
·法国采纳圭多的唱名音节作为固定唱名
法的音节,并增加了“si”作为“B”
的唱名。后为其他国家仿效1600~1750年·欧洲音乐进入巴罗克音乐时期。按欧洲
音乐史的总时期来分,
1600~1900年
亦称为新音乐时期 1601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明代神宗帝

献“铁弦琴”(击弦键盘乐器)1602年 ·意大利作曲家、美声唱法的创始人卡奇
尼的歌曲集《新音乐》出版1607年 ·意大利作曲家C.蒙泰韦尔迪的歌剧《奥
尔甫斯》在曼图亚首演。他运用了独
唱的咏叹调,牧歌式的重唱和舞蹈场
面1610年 ·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成书。书中论述
了南北曲源流、体式、结构、唱法等,
该书为有关南北曲创作的重要著作1614年 ·明代琴家虞山派创始人严的《松弦馆
琴谱》编成,收琴曲22首。1656年再
版时增为29首1620年 ·德国音乐家M.普雷托里乌斯的《音乐文
集》出版书中阐述了有关音乐史乐
器演奏及记谱法等 1633年 ·英国作曲家W.劳斯谱曲的假面剧《和平
的胜利》演出,是当时最豪华的假面
剧1637年 ·欧洲第一家公开上演歌剧的圣卡夏诺剧
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1643年 ·明代音乐理论家徐上瀛的山琴况》'" class=link>《山琴况》
成书。它系统地论述了古琴的表演艺
术理论约1650年 ·博洛尼亚乐派兴起,代表作曲家有A.科
雷利、G.托雷利和D.加布里埃利等。
他们为发展器乐曲作出了贡献1657年 ·中国清代沈远编《北西厢弦索谱》成书。
此谱据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配曲,
用三弦伴奏1662年 ·清代宫廷已设立演习音乐和戏曲的机构
“南府”。1827年改称“平署”1664年 ·法国作曲家 J.-B.吕利开始为莫里哀的
喜剧谱曲。他的歌剧音乐重朗诵调、
多芭蕾舞场面,是法国大歌剧的前身1667年 ·清代琴家徐琪编成《五知斋琴谱》。后
经徐俊、周鲁封等修订,于1721年刊
行,流传甚广1687年 ·意大利作曲家托雷利创造了 4乐章形式
的教堂奏鸣曲,它是古典奏鸣曲的先
声1689年 ·英国作曲家H.珀塞尔的歌剧《狄多与埃
涅阿斯》问世1698年 ·托雷利写出第一部独奏乐器的小提琴协
奏曲,在此之前,科雷利等人已写了
许多组合乐器协奏曲,即大协奏曲约1700年 ·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进入全盛时期。其
中以G.瓜尔内里和A.斯特拉迪瓦里的
制琴工艺为最佳约18~19世纪·中国各种地方戏曲与声腔发展繁荣。时
称昆曲为“雅部”,称梆子腔、二黄
腔、高腔等为“花部乱弹”18世纪 ·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学派兴起,代表作
曲家有A.斯卡拉蒂、G.B.佩尔戈莱西
等1709年 ·意大利乐器制造家B.克里斯托福里创制
了第一台钢琴1713~1746年·清代康熙帝撰律吕正义'" class=link>律吕正义成书于1713
年;乾隆帝撰《律吕正义后编》成
书于1746年1714年 ·德国制琴家G.西尔伯曼为弗赖贝格大教
堂制造的管风琴竣工,他在德国共建
造了47座管风琴1722年 ·J.S.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
出版,它为西欧的乐制改革奠定了基
础
·法国作曲家 J.-P.拉莫的《和声论》出
版,为欧洲近代大小调功能和声理论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726年 ·清政府主持编修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class=link>古今图书集成
'" class=link>乐律典刊行。共1万卷,其中《乐律
典》有136卷1728年 ·J.S.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圣托马斯
教堂首演约1730~1770·欧洲乐坛流行富于装饰性的“妩媚风格”,
年 亦称“洛可可风格”。其代表作曲家
有F.库普兰、D.斯卡拉蒂等人1733年 ·意大利作曲家G.B.佩尔戈莱西的幕间剧
《女仆夫人》首演,它成为意大利趣
歌剧的开端1734年 ·意大利作曲家G.B.萨马蒂尼的《第一交
响曲》问世,它是最早出现的一部交
响曲1742年 ·G.F.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在爱
尔兰都柏林首演1744年 ·清代徐大椿的戏曲声乐论著乐府传声
成书1746年 ·清代庄亲王允禄、乐工周祥钰、邹金生
等编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此
谱列举南北曲牌及其变体4466首,是
研究南北曲音乐的重要历史资料1749年 ·清代汤斯质、顾德峻传谱的清唱曲谱集
《太古传宗》经增订后成书,全书详
注工尺、板眼和琵琶弹奏指法1750
年 ·欧洲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结束。器乐
开始在欧洲乐坛上占重要地位
·曼海姆乐派兴起,创始人是曼海姆管弦
乐团的指挥J.斯塔米茨约1750~1780·流行多感风格,又称北德风格。代表作
年 曲家W.F.巴赫等。他们反对浮华,崇
尚感情,是19世纪浪漫乐派的先声1752年 ·巴黎展开“丑角论战”。趣歌剧《女仆
夫人》在巴黎演出后,引起各界人士
的争论。“百科全书派”学者支持这
种寓有市民文化特点的歌剧,王室保
守派则持反对态度1767年 ·德国作曲家C.W.格鲁克提出改革歌剧的
主张:音乐应为表现戏剧内容服务,意
大利歌剧中听任歌唱家炫耀技巧的陈
规,应予改革1768年 ·魏浩选辑的《魏氏乐谱》在日本刊行。
内容是其曾祖、明末乐官魏双侯定居
日本时所传中国古代歌曲1770年 ·维也纳古典乐派兴起,代表人物是J.海
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1784年 ·法国皇家歌唱学校在巴黎成立,1795年
改组为巴黎音乐学院1786年 ·莫扎特创作的意大利式趣歌剧《费加罗
的婚姻》,在维也纳首演1790年 ·中国地方戏曲的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
孕育了京剧的形成1791年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首演于维也纳。
两月后,莫扎特去世 1791~1795年·海顿的12首伦敦交响曲问世。他一生写
了108首交响曲,确立了古典交响曲体
裁,被誉为“交响曲之父”1792年 ·清代叶堂编辑的《纳书楹曲谱》成书。
它辑录了当时流行的昆曲、散曲、时
剧等,受到推崇
·《马赛曲》问世。作者 C.-J.鲁热·德
利尔。这首歌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象
征,对欧洲历次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1795年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1804年 ·清代凌廷堪的《燕乐考原》成书,共6卷。
它是研究隋唐燕乐的来源、演变及其
宫调体系的重要著作
·贝多芬完成第 3交响曲《英雄》。这部
作品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上,比海
顿以来的古典交响曲有重大突破,是
欧洲交响乐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作品1808年 ·贝多芬的第6交响曲《田园》首演。5个
乐章都有小标题,是19世纪标题音乐
的先声1814年 ·清代蒙古族文人明谊(荣斋)编成《弦
索备考》,收录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
曲13首,用工尺谱字和“汇集谱”(相
当于总谱)、分谱等形式记写1818年 ·清代华秋苹的《琵琶谱》正式刊行。用
工尺谱记写,修订了指法符号,对后
世琵琶记谱有重要影响1820年 ·德国作曲家 C.M.von韦伯的歌剧《魔弹
射手》是体现了新的浪漫主义文化观
念的第1部作品,标志着欧洲音乐史进
入浪漫主义时期1824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
最后乐章由独唱合唱与乐队演出,为
带声乐的交响曲开创了先例1827年 ·贝多芬逝世;维也纳为他举行隆重的葬
礼
·F.舒伯特继《美丽的磨坊女》之后又完
成另一部声乐套曲《冬日的旅行》。
他在艺术歌曲领域里取得了高度成就1829年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G.罗西尼的最后杰作
《威廉·退尔》在巴黎首演,法国荣
誉团授予他勋章
·德国作曲家F.门德尔松在柏林指挥演出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此举引起公
众对巴赫创作的重新认识和评价1830年 ·法国作曲家H.柏辽兹创作了《幻想交响
曲》。这是第 1部真正的标题交响曲,
具有强烈自传性、幻想性的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约1830年 ·德国长笛演奏家T.伯姆发明一套机械按
键装置,解决了在准确位置上开指孔
与手指条件限制的矛盾,后称为“伯
姆体制”1836年 ·俄罗斯作曲家 ..格林卡'" class=link>..格林卡的歌剧《伊
万苏萨宁》在圣彼得堡首演它标志
着欧洲民族主义音乐的兴起1840年 ·被誉为“小提琴之王”的N.帕格尼尼逝
世。他的炫技性的即兴演奏风格,曾
风靡欧洲
·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
略军。后有《三元里抗英童谣》等民
歌传世。自此,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
帝反封建斗争的民歌及说唱、戏曲等,
不断产生和流传1841年 ·西班牙声乐教师M.加尔西亚将论文
《关
于人声研究的报告》递呈法国科学院。
这是从声乐艺术上对人声进行科学研
究的开端约1845年 ·比利时乐器制造家A.萨克斯发明萨克斯
号和萨克斯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1848年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F.F.肖邦在英国举
行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次年逝世。
这位“钢琴诗人”的作品,渗透了鲜
明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以
深邃、抒情而富于戏剧性的风格,在
钢琴音乐中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1849年 ·匈牙利作曲家F.李斯特根据V.雨果的诗
作谱写的交响诗《山上听闻》完成。
这是他首创的第1部交响诗1851年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其起义组织“拜
上帝会” 将西方教会音乐的唱诗形式
和圣咏曲调,用于其宗教仪式
·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的《歌剧与戏剧》
出版,这是他阐述歌剧改革主张的一
部重要著作
·意大利作曲家G.威尔迪完成其代表作
《弄臣》。此后他又相继完成了歌剧
《游吟诗人》和《茶花女》。这 3部
作品标志着威尔迪风格,在意大利歌
剧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
·德国音乐理论家E.汉斯利克的《论音乐
的美》出版。该书猛烈抨击了浪漫主
义情感论音乐美学,从形式角度探讨
了音乐美学的本质,对后世西方音乐
美学界影响很大1856年 ·李斯特陆续发表交响诗《塔索》、《前
奏曲》等,将这种新体裁定型
·德国作曲家、评论家R.舒曼逝世。他一
生写有许多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声乐、
器乐作品和评论文章约1863年 ·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又称“五
人团”)形成,主要成员有..巴拉'" class=link>..巴拉
基列夫、 ..鲍罗丁'" class=link>..鲍罗丁、..居伊'" class=link>..居伊、
..穆索尔斯基'" class=link>..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 class=link>..里姆斯基-科
萨科夫。他们力图摆脱德奥音乐传统,
发展俄罗斯音乐。其中以穆索尔斯基
创作成就最大1865年 ·瓦格纳的代表作特里斯丹和绮瑟在慕
尼黑首演。这部乐剧的“无终旋律”
和极度的半音化和声,把浪漫主义音
乐的炽情风格推到顶点,将古典大、
小调和声语言推到崩溃的边缘。“特
里斯丹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20
世纪初叶的自由无调性风格,在西方
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866年 ·捷克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歌剧《被出卖
的新娘》在布拉格首演,这是捷克的
第1部民族歌剧1874年 ·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在圣彼得堡首演。该剧的艺术成就,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75年 ·法国作曲家G.比才的歌剧《卡门》在巴
黎首演1876年 ·挪威作曲家E.格里格配乐的H.易卜生名
剧《彼尔·英特》在克里斯蒂安尼亚
首演
·德国作曲家J.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
在卡尔斯鲁厄首演。这部作品规模庞
大,具有悲剧性英雄性格,被人称为
“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专为上演瓦格纳乐剧的拜罗伊特节日剧
院落成,从8月13日起,一连5天上演
了瓦格纳的全本《尼贝龙根的指环》1879年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class=link>..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
甫盖尼·奥涅金》首演于莫斯科1887年 ·《国际歌》问世。作者为巴黎公社起义
的参加者E.鲍狄埃和P.狄盖特,这首
歌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战歌1890年 ·意大利作曲家P.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
《乡村骑士》在罗马首演,它标志真实
主义歌剧的诞生1892年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R.莱翁卡瓦洛创作的
又一部真实主义歌剧《丑角》,在米
兰首演1893年 ·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的第9交响曲自
新大陆在纽约首演
·柴科夫斯基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他的辞
世之作第6交响曲《悲怆》的首演;八
天后去世1894年 ·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的管弦乐《牧神的
午后前奏曲》在巴黎首演,这是根据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S.马拉梅的同名诗
作创作的乐曲
·维也纳为宫廷乐长J.施特劳斯任职50周
年,举行了为期一周的音乐会。这位
“圆舞曲之王”一生写了 400多首圆
舞曲,尤以《蓝色多瑙河》等闻名于
世
·勃拉姆斯完成《德意志民歌集》七卷。
这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
大贡献1895年 ·清代琵琶演奏家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
套大曲琵琶新谱》刊行约1897年 ·清政府在天津小站新建陆军中成立军乐
队。其后,此类以西洋铜管乐器为主
的乐队,亦在一些新学堂中建立1899年 ·芬兰作曲家J.西贝柳斯创作了交响诗
《芬兰颂》。他的创作使芬兰专业音
乐达到了世界水平1902年 ·沈心工在日本中国留学生中举办音乐讲
习会,翌年归国后,率先在上海南洋
公学附属小学开设学堂乐歌课
·德彪西的歌剧《普莱雅斯与梅丽桑德》
在巴黎首演。这部歌剧以象征主义艺
术的“静穆”风格,与当时流行欧洲
的瓦格纳的炽情风格大相径庭。在法
国和欧洲乐坛上具有转折性意义1903年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首次将
乐歌课列为新学堂课程之一1905年 ·德国作曲家R.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
在德累斯顿首演;两年后在纽约演出,
引起轰动。该剧唯美主义的“世纪末”
艺术倾向,引起人们对它的道德价值
的批评,并遭到一些国家的禁演1906年 ·李叔同在日本编成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
《音乐小杂志》,寄至国内发行
·美国作曲家C.E.艾夫斯创作了《未被回
答的问题》,乐曲要求演奏者有一定
程度的即兴成分,后人称他为现代先
锋派音乐的先驱者1910年 ·奥地利作曲家G.马勒的 《第八交响曲》
于慕尼黑首演,有千余人参加演出,因
而被称为《千人交响曲》1912年 ·A.勋伯格完成无调性的说白歌唱《月迷
的皮埃罗》
·中华民国教育部规定普通教育课程均设
乐歌课。1922年,改为音乐课
·林鸿编订的福建南音谱集《泉南指谱重
编》成书,为南音音乐重要文献1913年 ·李叔同在浙江编刊《白阳》杂志,发表
自作词曲的三部合唱《春游》和《西
洋乐器种类概说》等文
·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继火鸟'" class=link>火鸟
和《彼得鲁什卡》之后,推出他的第
3部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首演。
该剧原始主义风格的不规整节奏和乐
音组合的新观念,引起听众的极大震
动1918年 ·匈牙利作曲家B.巴托克的独幕歌剧《蓝
胡子公爵的城堡》在布达佩斯首演,
成为匈牙利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1919年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成立。翌年编辑出
版《音乐杂志》,聘萧友梅等为导师,
讲授中西音乐,并举行音乐会等1920年 ·黎锦晖开始从事儿童音乐教育改革,所
作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在
全国广为流传
·郑觐文在上海创办民族器乐社团“大同
乐会”
·斯特拉文斯基的独幕芭蕾普尔奇涅拉
发表。以他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
诞生1921年 ·勋伯格创立了十二音技法。他同他的学
生A.贝格和 A.von韦贝恩一起探索新
音乐语言,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1922年 ·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翌年首
演了萧友梅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
舞》
·国际当代音乐协会在萨尔茨堡成立。该
组织以介绍和鼓励当代新作品及提供
演出机会为目的,总部设在伦敦1923年 ·瞿秋白译配的《国际歌》发表。与此同
时,萧三在苏联也译配了《国际歌》,
并传唱至国内
·留学德国的王光祈,开始向国内投寄音
乐论著,陆续发表、出版以比较音乐
学方法研究、介绍中国音乐和东西方
音乐的论文与专著1924年 ·苏联物理学家、音乐家.C.捷尔缅发明
的电子乐器“捷尔缅电子琴”,首演
于列宁格勒
·G.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纽约首演,
他使爵士音乐进入艺术音乐领域
·瑞士作曲家A.奥涅格的交响三部曲《交
响乐章》的第1部《太平洋231》在巴
黎首演。这部作品歌颂机器革命,有
未来主义倾向,对后来的噪声音乐有
所启迪
·捷克作曲家L.亚纳切克的歌剧耶努法
在布尔诺首演1925年 ·丰子恺开始发表、出版其编译的通俗性
音乐理论读物
·奥地利作曲家A.贝格的歌剧《沃采克》
在柏林国家歌剧院首演。这是表现主
义音乐的代表作19
26年 ·李求实编辑的《革命歌集》出版。该书
收辑“五四”运动以来流传国内的革
命歌曲15首
·波兰作曲家K.希曼诺夫斯基的歌剧《罗
杰尔王》在华沙首演1927年 ·刘天华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乐改进
社”。翌年起编刊《音乐杂志》。刘
所作二胡曲《病中吟》、《光明行》
和琵琶曲《改进操》、《歌舞引》等
陆续发表于此刊
·国立音乐院在上海成立。1929年更名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国际音乐学学会成立。总部设在瑞士巴
塞尔
·P.欣德米特倡导“实用音乐”,其代表
作品有《游戏音乐》、《歌唱和演奏
的音乐》等1928年 ·赵元任《新诗歌集》出版,收其自1922
年以来所谱的卖布谣、《劳动歌》、
《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等独
唱、合唱歌曲14首
·法国作曲家M.拉韦尔的交响芭蕾《博莱
罗》在巴黎首演。作品显示出作者精
湛的配器技巧1929年 ·黄自所作交响序曲《怀旧》首演于美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各革命根
据地展开编唱革命歌曲等活动,涌现
出大批工农红军歌曲和革命民歌1931年 ·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歌剧《母亲》在慕
尼黑首演。其中采用了四分之一音手
法1932年 ·黄自谱成清唱剧《长恨歌》1933年 ·法国作曲家E.瓦雷兹的打击乐曲电离
在纽约首演。他使用了近40件东西方
打击乐器,该曲没有曲调与和声,只
有节奏和音色,对后来的噪声音乐有
所启示1934年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成立。聂
耳的《毕业歌》、《大路歌》和任光
的《渔光曲》等歌曲,均于是年问世
并开始流传
·贺绿汀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获俄
国音乐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征求
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1935年 ·格什温的歌剧《波吉与贝丝》在波士顿
首演
·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问世。它是中国近现代影响最大的一
首群众歌曲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全中国形成热潮,
数量众多的救亡歌曲广为传唱1936年 ·..杜纳耶夫斯基'" class=link>..杜纳耶夫斯基创作的电影歌曲《祖
国进行曲》问世。它标志着苏联群众
歌曲体裁的出现
·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G.埃奈斯库
的歌剧《奥狄浦斯》在巴黎首演1937年 ·马思聪作小提琴曲《内蒙组曲》。后续
作《西藏音诗》、《牧歌》等小提琴
曲1938年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延安,设有音乐系1939年 ·国际标准协会通过=440次/秒,为当
今世界通用的音高标准
·新音乐社成立于重庆翌年1月出版《新
音乐》月刊
·民歌研究会成立于延安。1941年更名为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
·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 class=link>..普罗科菲耶夫根据同名
电影配乐改写的清唱剧《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在全苏音乐节首演
·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黄河大合唱》
首演于延安1940年 ·中华交响乐团成立于重庆
·美国音乐学家C.萨克斯的《乐器史》出
版1941年 ·..肖斯塔科维奇'" class=link>..肖斯塔科维奇在德国法西斯军队重
围下的列宁格勒,创作了《第七交响
曲》1943年 ·安波作曲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在延安
广场演出,对新歌剧的产生有重要影
响1945年 ·英国作曲家B.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
兰姆斯》在伦敦首演
·马可等作曲的歌剧《白毛女》首演于延
安,它是中国新歌剧开始成型的标志
·台湾省交响乐团成立于台北。1951年起,
改称台湾省政府教育厅交响乐团1946年 ·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在
列宁格勒首演1949年 ·法国作曲家O.梅西昂的钢琴曲《四首节
奏练习曲》问世。它是第一部整体序
列主义的作品
·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北京。
1953年更名为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以《义勇军
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50年 ·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于天津。1958年迁至
北京
·法国人P.谢菲尔与P.亨利合作的具体音
乐代表作《单人交响曲》问世1952年 ·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演奏传谱记录
整
理的《瞎子阿炳曲集》出版
· 美国作曲家J.凯奇推出偶然音乐的典型
“作品”《4分33秒》 1953年 ·第 1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北京举
行。1957年又举行第 2届。两次会演
前后,各地广泛展开了调查采录各种
民族民间音乐的工作,并进行整理加
工和编集出版1954年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
立。1982年改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
研究所1955年 ·法国作曲家P.布莱兹用整体序列技法写
的作品《无主的锤子》在巴登- 巴登
首演。乐曲根据法国超现实主义诗歌
谱曲,吸收了20世纪以来几乎所有音
乐的新技法、新风格,是先锋派音乐
的代表作1956年 ·中央乐团在北京成立
·第 1届全国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演出了
歌剧《刘胡兰》、《小二黑结婚》、
草原之歌,交响音乐《春节组曲》、
《山林之歌》、黄鹤的故事和《红
军根据地大合唱》等新作品
·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 class=link>..哈恰图良的芭蕾舞剧
《斯巴达克》在列宁格勒上演1957年 ·新歌剧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有关发言及
文章辑成新歌剧问题讨论集于1958
年出版
·戏曲音乐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有关
发言及文章辑成《戏曲音乐工作讨论
集》于1959年出版195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前后,马思
聪的《第二交响乐》、丁善德的《长
征交响乐》以及交响诗《人民英雄纪
念碑》、《嘎达梅林》和小提琴协奏
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批新作先
后问世
·湖北省实验歌剧团在北京演出歌剧《洪
湖赤卫队》1960年 ·新疆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
谱集以维、汉两种文本出版
·许常惠在台北举行“个人作品发表会”,
演出了女高音与弦乐四重奏《昨自海
上来》等作品,成为台湾省兴起现代
音乐潮流的开始1961年 ·波兰作曲家K.彭代雷茨基的弦乐曲《献
给广岛受难者的哀歌》由华沙电台首
播。乐曲运用了音簇、不固定音高和
弦乐器的极限音高等先锋派手法,造
成独特的音响效果1963年 ·《琴曲集成》开始影印出版1964年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首演于北
京1964~1965年·德国作曲家K.施托克豪森的《麦克风一
号》和《麦克风二号》先后问世。它
们是电子音乐的代表作1965年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首演于北
京1970年 ·..谢德林'" class=link>..谢德林的清唱剧列宁在人民心中
首演。它被苏联音乐界誉为纪念列宁
诞辰100周年的音乐杰作1973年 ·苏联开始出版 6卷本的音乐百科全书,
1982年出齐
·台湾省香港和日本作曲家发起成立“亚
洲作曲家同盟”1978年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时期的编钟、
编磬、鼓、瑟、琴、笙、排箫、篪等
乐器 124件。中国音乐学者们对其展
开了考古学、古文字学、音乐声学和
中国音乐史学的全面考察研究1979年 ·国际音乐理事会通过中国为该会成员国,
中国音乐家协会代表中国成为该会会
员
·英国音乐学家S.塞迪主编的20卷《新格
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出版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
会等联合举办第 1次交响音乐作品评
奖。钢琴协奏曲《山林》、交响幻想
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等35
部作品获奖
·中国音乐学家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
史稿》(上、下册)在北京出版1984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的《中
国音乐词典》出版,由缪天瑞、吉联
抗、郭乃安主编
·已故台湾籍作曲家江文也作品音乐会在
北京举行
·音乐学家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成都
举行1985年 ·《聂耳全集》在北京出版
蒋博彦 陈应时 陈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