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王贻芳演讲稿 王贻芳开讲啦演讲稿:科学有什么用?

   王贻芳开讲啦演讲稿:科学有什么用?

  我为什么会想到讲这个题目,因为大家都会问我:你做的是什么?这有什么用?那我通常的回答是:没什么用的。下面就讲不下去了,经常是这样的。所以,我今天就想讲一讲,科学到底有什么用?还有像中微子这样的研究,看起来非常深奥,看起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非常远,到底有什么用呢?

  中国的历史,四大发明主要还是靠技术。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其实是没有科学的。四大发明的火药,我们就没有发展出化学;指南针也没有发展出物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没有科学的传统。反过来看西方,他们有古希腊,所以有几何学、逻辑学,所以通过逻辑推理推演,他们发展出一整套的科学体系,所以科学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不太有历史的,是西方的舶来品。

开讲啦王贻芳演讲稿 王贻芳开讲啦演讲稿:科学有什么用?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科学教育起缘,是从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西方的正式的科学教育才真正地引入了中国,普遍的百姓可以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那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痛苦,使得国家的教育体系要改变掉,要把科学真正地引入进来。其实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并不是没有向西方学习,我们打开了大门,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买了他们的枪炮。当年的北洋舰队,实际上是亚洲最强的舰队,吨位远远超过日本,但还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为什么?我们学的都是人家的技术,因为这个东西有用。我们没有在一八六几年的时候,就把西方的科学引进到中国来。在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科学名词,很多的都是从日本来的,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打开了大门,不仅仅是买人的枪、买人家的炮,同时引进了科学,他们整个的科学体系比我们早建立了几十年。

  大家从这个历史可以看到,缺乏科学,只是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急功近利的话,最终得到的只是皮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长在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所以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或者经常地去问,这东西有没有用,最终其实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这是今天我要讲的,科学有什么用?第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是技术之本,是一切的本源,所以发展科学是我们要做的一件最根本的事情。

  科学的第二个用处,其实文明的一部分。在教科书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中国人的名字;在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中国是很缺席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也是文明的一个标志,早希腊的时候,就把这个科学建铸在文明的体系里面。这就像中国,一旦经济发展了,有一点点经济基础,就会发展艺术、音乐、文学……那么科学实际上也应该是文明的一部分,就是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应该去探究,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经常地去仰望天空,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根本追求,使得我们永远有一个动力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宇宙的根本构成,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世界,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将来还会发展到什么地方。

  第三个就是科学实际上教给我们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根本的方法论其实两部分,一部分是逻辑推理,所以由古希腊以后,给了我们一整套所谓推理的方法。科学的第二个主要的部分是归纳,从培根以来实证科学使得西方的科学建立在归纳推理和实验的这两个根本支柱上面。应该说这些科学的方法都是从西方来,中国在自己的文明发展历史上,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没有真正地体会到。所以科学的方法论,在我们的社会上实际上是很缺乏的。

  所以你们看一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说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师,说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是很少人真的去用科学的方法问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是很合理,或者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有证据支持。所以整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缺乏一个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在这方面,如果能够更多的让百姓,让青年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整个社会会走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科学最终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所以今天的量子论也好,相对论也好,都会成为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用途,使得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能够有这么发达。但是科学的主要目的,不在这第四点,而在前面的三点。我们应该把科学真正地融合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当中,使得科学成为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经常有人说你做这个科学,你要么有用,要么能得个诺贝尔奖,你两个一样都没有,做这个研究干什么呢?我想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们现在都用手机,都有移动互联网,十年前我们大家都用的一般的计算机里的互联网,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从哪来的,谁发明的。

  实际上在1989年的时候,欧洲的物理学家因为要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寻找希格斯粒子,他们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科学家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大量的数据和程序的,而这个交流在过去是通过E-mail(电子邮件)来做的。E-mail(电子邮件)是美国军方发明的,而这个E-mail(电子邮件)显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欧洲核子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为了满足物理学家的要求,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的互联装置,所以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browser(浏览器)就是欧洲核子中心发明的。

  那么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它对经济的贡献已经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所以这就是科学家在科学的研究当中,会产生这样的重大的贡献,所以欧洲核子中心,不仅是科学的中心,也是技术的中心,它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个诺贝尔奖,而是要追求掌握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集合人类的共同的能力,能够建造这样一个中国的科学中心,使得我们的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也能够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之一。至少对中国的科学家来说,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中国的科学应该说,已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那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中国的基础科学,大概在国际上的投入第三名或者是第二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的基础科学,占我们的整个的R&D(研发经费)的比重只有5%左右,那么国际上基本上是在10%到20%,大部分国家在15%。从这个比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民众对基础科学的认识,还不够重要。所以,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大家应该对基础科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要知道它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它是我们强身健体,成为世界上伟大国家的一部分。它个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家,使得我们成为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民族,能够立身于世界之林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对科学的贡献,我们在国际的影响力会非常小,所以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基础科学。对国家发展,对未来发展,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性,使得我们的后代,不会在学科学的时候,看到所有的名字都是外国人。

  也许过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五百年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国人的名字,写在科学的教科书上,使得我们的科学真正地在将来,能够深刻地把科学的基因,能够溶解在我们民族的血液和文化里,使得我们把对科学的追求,对科学的研究,对科学的喜爱,能够真正成为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不光在经济上,在国际上有地位,同时在文化上、在文明上也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地位。谢谢大家!励志人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5551/529705888466.html

更多阅读

开讲啦 王潮歌演讲稿:你是谁

我认为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中国人,现在每天都在问的一个问题。但知道我是谁,特别不容易!  现在到了我人生的第四个十年了,这个第四个十年没过完,所以还没法总结。但是现在,此时此刻我站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我正在努力地想:我是谁?我该往

开讲啦李栓科演讲稿:准备好了就出发

准备好了就出发演讲时间:2014-04-26——《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在《开讲啦》第92期的励志演讲稿我知道今天来到现场的朋友们,年轻人居多,真的让我突然之间增加了一份凝重感,但是我想我

开讲啦周杰伦北大演讲稿:你可以不平凡

你可以不平凡演讲时间:2013-04-30——周杰伦在《开讲啦》第28期的励志演讲稿各位北大的同学们:你们好吗!站在这个舞台开讲,真的是很不简单,算是成功了哦。人都要有梦想,其实我跟

看《开讲啦-王潮歌》有感 王潮歌 开讲啦

我迷茫的时候给在211上学的同学打过电话,他告诉我,在没事做又很迷茫觉得自己即将颓废的时候就上网去看看一些名人 的励志演讲,这样会更有动力,对待生活会更有激情。我这位高中不太熟的同学在中国海洋大学上,本来学的是地质勘探别人认为一

声明:《开讲啦王贻芳演讲稿 王贻芳开讲啦演讲稿:科学有什么用?》为网友淡雅的惆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