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闻 趣闻对联故事教案 对联趣闻(433)拿壶酒来

本文转载自美文《对联趣闻(433)拿壶酒来》

 从前,广州忠爱路(今中山四路)有座茶楼。店老板是个很通文墨的前清秀才。为了招徕顾客,他想了两个主意。一个是给茶楼起个好名字“妙奇香”。一见这名字,人们就会觉得茶香奇妙,口舌生津,便要登楼一饮为快。另一个是在楼上茶座对面,贴一句上联,征求顾客续对。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对联趣闻 趣闻对联故事教案 对联趣闻(433)拿壶酒来

 

上联挂出以后,文人雅士们争相来此地饮茶、续对,可是他们挖空心思,也没有人能对上。茶楼生意挺红火,就是下联没有着落。说话间,两个月过去了。有个乡下人,进城来想混口饭吃 。此人原是个教书先生 。这行业,虽是劳心者,也苦不堪言 。他便改行做体力活 ,种瓜点豆,卖点鲜菜,也总是不顺心。这天,也走到茶楼这儿解解闷儿。听人说,有个对子两个月了都对不上来,他好奇地一看 ,笑道:“我还以为是绝对呢!这有何难。”说罢,坐了下来,也不管店小二和周围食客的白眼,让店小二“拿壶酒来”,

又要了四个菜,自斟自饮三杯,命小二纸墨侍候。只见他挥笔对出: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5551/543924882042.html

更多阅读

《解解解元之渴》的对联故事 对联的故事

看了《光明日报》高玉林《解解解元之渴》中的对联故事,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精妙与独到。这则对联故事绝对能帮助人们记住“解元”的读音。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iè)元”错读成“解(xiè)元”。相传明代解缙

对联故事下 有趣的对联故事

2009年02月11日23:10对联故事(上)对联故事(中)99 怨丈人不是朝官从前有个读书人 ,虽然有小学,但因为没有钱打通关节,几次考试都没有中。老大不小了,还是白丁一个。一气之下,弃文经商,开了个小客店,自己当掌柜。他这口气出不来,便在店堂里挂起一个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二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古代经典对联故事(转自太子头上的博客)下联: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轴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两个很有文才的丫环,一个叫朝云,一个叫暮雨,极得苏轼的喜欢。一次苏轼拍着肚子笑着问大家里面是什么,除朝云笑而不说外都说是才华,苏轼便问朝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 民间对联故事

民间趣味对联故事集锦前言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了。对联是由侓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侓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

对联故事120篇 对联故事

对联故事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

声明:《对联趣闻 趣闻对联故事教案 对联趣闻(433)拿壶酒来》为网友风雪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