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怎么死的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是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改良主义的先驱。1841年距离农历的中秋节还有3天时,龚自珍在云阳书院暴死,享年49岁,那么龚自珍怎么死的呢?对于龚自珍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他和清朝亲王奕绘的小老婆顾太清私通而被奕绘的儿子下毒身亡,也就是历史上的丁香花公案,那么龚自珍怎么死的呢?
龚自珍画像
顾太清自小父母双亡,跟随姑父姑母长大所以便随姑父姓顾,她自幼学习诗词更因天资聪颖,所作诗词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坛中可以称得上魁首。一次贝勒王奕绘南游到苏州,在接风宴上被顾太清的明丽可人、诗词甚嘉所吸引,后将她纳为侧王妃并带回了京城。九年后奕绘因病去世,顾太清逐渐将思念亡夫的忧愁转移到作诗题赋里,其中交往密切并且常到她家里吟诗论赋的常客就是龚自珍,这时杭州文人陈文述来到京城并把龚自珍的忆丁香花的诗及记梦的词巧妙联系在一起,很快这段被误解的偷情绯闻在京城流传开来,再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使得本来捕风捉影的传闻变得有理有据,流言四起而龚自珍和顾太清毫无招架之力,最终龚自珍被逼阴郁的离开了京城,顾太清有口难辩被奕绘的儿子载钧赶出王府,后在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屋子艰难为生。
龚自珍怎么死的还有另外几种说法,被权贵穆彰阿所杀,被青楼女子毒死,被荣亲王府杀手所杀,但这些都只是传言而已。
龚自珍故事
龚自珍出身官宦世家,后更名巩祚,号定庵,是清代改良主义及近代启蒙思想的的先锋。龚自珍故事记载他生于1792年,是龚家的长房长孙,他自幼接受母亲的教育,喜欢学习诗文,从8岁起研究小学,12岁学《说文》,往后更是研习科名掌故,察古今管制,研读目录学及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体现出了他出色的创作才华。
龚自珍画像
龚自珍故事讲述了他想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一些经历,嘉庆十五年他考顺天乡试只得二十八名,二十三年浙江乡试始中举,次年再次螺旋,于二十五年入仕任内阁中书。这时他逐渐接受社会现实,并从科举考试的失利中觉察出科举制度的腐败,产生了改革的想法,著《伫泣亭文》并于同年戒诗。
龚自珍故事最后强调了他的政治抱负,嘉庆二十四年会试失利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后虽不断调迁但都是查漏补缺卑微困厄的职位。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不断关心国家时事的重大问题,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断提出符合实情的改革建议,他从不和清朝封建王朝的庸俗官僚同流合污,支持林则徐严格查禁鸦片的行动,并建议林则徐一定要加强军事防御以随时应对侵略者的入侵。在这期间他写过譬如《西域置行省》等著名评论,以及《己亥杂诗》等优秀文学作品。
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
龚自珍的祖父龚褆在朝为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并著有《吟朦山房诗》,其父亲龚丽为官至按察使,并著有《礼图考》等,那么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呢?
龚自珍画像
龚自珍自幼学习诗词,在文学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他在十三岁时写了《知觉辨》,十九岁时便能倚声填词。他的诗词风格不拘一格,语言新奇,将抒情、政治时事和艺术相互结合,达到了三者高度统一的境界,后成为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为人放荡不羁,在晚年时更是穷困潦倒,最后沦落到卖父亲藏书字画聊以为生。那么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呢?
龚自珍认为学术和政治相互统一,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而提出“通经致用”的思想;他对当时的封建统治不断讽刺揭露其弊端,并满含希望的提出相应意见试图挽救;他提倡改革,在政治上建议当时的清朝皇上应该合理调节君臣关系,在国家安全上建议要巩固西北及东南边防,并且他坚决抵制鸦片贸易及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在经济上建议改革白银纳税的方法,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向前发展。虽然龚自珍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但改革的目标并不明确,但他积极的改革态度是始终不变的,他对改变当时清朝封建腐朽现状的热情也是不曾改变的,这也诠释了龚自珍是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他是主张改革腐朽封建主义、近代改良主义的启蒙思想家。
对龚自珍的评价
人们对龚自珍的评价中记载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学习各类经史文学,显露出非凡的创作才华。对龚自珍的评价中介绍了他的政治抱负,他从青年时就深刻了解到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并抱着热忱的希望试图挽救它,但因为没能从根本上突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因此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并未成功。
龚自珍画像
他还非常关心清朝现实社会中巨大的社会问题,并不断讽刺和建议,始终没有和当时的腐朽官僚同流合污,他指出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发挥传统经史的作用,并建议清朝皇上要稳固边防,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安宁,虽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不明确,但是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前所作出的抗衡封建腐朽及抵御外侮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对龚自珍的评价中最后强调了他的文学创作,他认为诗歌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所以诗中大都涵盖社会历史内容,着眼于当时的社会形势现状抒发感慨。在诗中实现了抒情、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并且诗歌的形式及风格丰富多样,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奇异多彩,不仅是诗歌,他还非常擅长散文的写作,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奇异,有的瑰丽,甚而有的偏僻、艰涩,正是他这种采用完全不同于以往诗词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龚自珍纪念馆
龚自珍是浙江杭州人,是我国清末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同时龚自珍还是改良主义的先驱,曾经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学识渊博。曾主张革除政治中的弊端,抵制外国侵略,建议君主改善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他的诗文还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字里行间洋溢浓烈的爱国情怀,被柳亚子称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纪念馆
为了纪念龚自珍,桐乡人汪维修建了龚自珍纪念馆,于1990年正式开馆。龚自珍纪念馆属于中式结构,宅院有着“小米园”之称。龚自珍纪念馆位于现在的杭州城东马巷6号,占地总面积接近七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五百平方米,现在已经被列为了我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是座清代时期风格建筑,楼房分为上下两层五开间,非常古朴典雅。馆内正堂中还置放着龚自珍的古铜色的塑像,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沙孟海以及赵补初等著名文学家写的匾额、楹联。还陈列着许多龚自珍的图文简介,以及一些代表诗以及后世之人所研究的文集,庭院里面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草树木的衬托下具有古典园林的特色。
龚自珍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龚自珍而建立的,它不仅仅只是为了纪念龚自珍,同时也是让人们缅怀先人时能有个视觉的寄托,让人们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位为中国的未来奋斗的先驱。
龚自珍的诗
龚自珍是清朝人,他是拥有思想家、诗人、文学家等多重身份的文人。而龚自珍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身份便是诗人。龚自珍在朝廷任官的过程中,主张改革清除政治中的弊端、全力抵制外国的侵略,因此龚自珍的诗大多揭露了清朝统治的腐朽,洋溢着十分浓厚的爱国情怀,从他全面支持林则徐禁烟这一举动便可以看出来。
龚自珍画像
龚自珍的诗既有抒情、又有议论。虽然这是所有诗作的必备特征,但其高明之处在于所写得诗不涉及具体的实际,在议论方面也不是十分具体,而只是把生活中十分普遍现象,提升到一定的历史高度,提出自己所疑惑的问题,抒发自己独特见解与感慨,表示自身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愿望。
他用政治言论作诗,却并不抽象地做议论,也不使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掺杂有一丝散文化特点。在龚自珍的诗中,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都变得生机勃勃,十分富有灵动之气,能够唤起读者非比寻常的想象。由此总结出龚自珍的诗有丰富而奇怪的想象。龚自珍写得最多的诗的体裁便是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龚自珍诗歌创作的大宗。龚自珍诗作的风格一般都是不受传统诗作格律的束缚,充满自由之感,十分朗朗上口。龚自珍流传于世的诗作有千余首,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值得人们在文章的写作中借鉴,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值得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