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南路衡阳师院出售 【部落首页】湘江源流图——衡阳雁去(二)

湘江源流图——衡阳雁去(二)   
野云先生

湘江源流图六   
一座山
1、南岳如飞傲云天
  南岳衡山出类拔萃,五岳独秀。令历代文人墨客,上至九五之尊的帝王,下到白衣卿相的秀士,无不顶礼膜拜,仰慕有加:宋徽宗钦题“寿岳”,李太白吟咏衡山,杜工部寄兴南岳,韩昌黎“精诚开云”,柳宗元、刘禹锡衡山揖别,范成大祝融逢春,张居正寿岳抒怀,黄庭坚福严留墨,王船山莲花续梦,徐霞客四宿上封,何绍基览岳当书……哪一段不是佳话,哪一曲不为绝唱?然世人对于南岳衡山的赞美之辞,野云以为湘人魏源的《衡岳吟》解得最透:
    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
    惟有南岳独如飞,朱雀展翅垂云空。
    但见蔽日苍岩森古木,瀑雷日夕哀玉鳴。
    大断大起大回转,屹然祝融天柱尊。
    至今风雨月明夜,群真杂沓纷云中。
    灵均湘灵光怪气,皆是此山万古魂……
  从远处看去,南岳主峰祝融峰高耸入云,三面峻峭,另一面缓缓降成斜坡,两侧与翠鹫峰、喜阳峰两峰相联,如同双翼舒张,向西南方向飞去。但见云从峰过,云涌峰流……
南岳如飞
  衡山山势钟奇秀丽,绵延数百公里,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由巍然耸立的72座山峰组成,人称 “青天七十二芙蓉”。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为著名。群山之中,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又被称为“衡山四绝”;而一年四季之中,何时游览衡山是为最佳?曰: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此是衡山“四季佳景”也。
  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游南岳必登祝融峰。登临其上,只见天际群峰巍峨,气势磅礡,在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下,你会感受到魏源所说的那种欲飞欲仙之感:北面洞庭湖烟波浩渺,若隐若现;南面群峰罗列,如障如屏;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西面雪峰山顶,银涛翻腾。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钟秀神奇的南岳衡山
  传说祝融峰是祝融的安葬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其实他是炎黄时期轩辕黄帝的六位宰相之一,负责掌火。死后葬于南岳主峰,故名祝融峰。峰上有祝融殿,现存的是明代的建筑。祝融峰的西边有望月台,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你会体会到一种清静幽然的韵味。
  祝融峰顶上有一块天然的巨石,称观日台,是南岳衡山观“日出奇景”的最佳去处。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凌晨,登上观日台,极目远眺,只见东方一片灰白的天空,渐渐地出现了微微的鲜红色,接着一道道光芒喷薄而出,五彩缤纷。刹那间,太阳似乎从地平线向上一跃,浮出了部分弧形的红边。红边很快变成了半边红轮,继而成为一个火红的圆球。金轮涌出,上下荡漾。旭日冉冉升起,曙光洒向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青山绿树,尽披金色的衣裳,真是神奇千种,秀丽万般。而且由于每天的天气变化不同,日出的情景也千姿百态,各呈异彩,美不胜收。
南岳日出奇观
  在祝融峰看云也是一大奇观。祝融峰的云秀美多变,人在山中,忽然就见云升雾起;转眼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身影渐渐隐去。这时,你会感到像在腾云驾雾一般,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绕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捉不到。突然,一阵清风拂来。风过处,天空便又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时,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云烟深处是仙家。衡山自古是我国南方宗教文化的中心,沿途只见古剎时隐时现,点缀着苍山林海,犹如翠绿丛中隐仙踪。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修建后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大庙坐北朝南,依次九进。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淌。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 南岳大庙的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令人无不称罕称奇。而其碑文石刻之精,名人胜迹之多,更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
  在南岳古镇,还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古镇东街,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致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佛图佛像满目琳琅,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其它如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藏经殿、黄庭观、清和宫等,都是明清两代相承的原始建筑,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不失佛道两家之威严风韵,各有意趣不同。

  在祝融峰之南,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场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沿上封寺正前方走,可见一座傲然兀立的石牌坊,这就是南天门。门楣石柱之上,有一幅千古佳联: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游此山,读此联,入此门,真有踏上一块白云,随风飘去之感。
  南岳既是佛教圣地,也是道教名山。佛教方面,它是中国南禅、北禅、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的发源之地,是历代高僧神往的圣地;道教方面,它又是中国南方最著名的道教福地洞天,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朱陵洞天;有七十二福地中的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等,是各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
  如此圣地名山,千百年来,神仙汇聚、高僧翔集,四处游人如织,八方香客如云。那南岳烧香、衡山拜佛到底灵是不灵?我说个蒋介石在衡山敬香拜佛的故事吧。
  1937年5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来到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布署对日作战事宜。会后,蒋介石心情比较轻松,决定到祝融峰南的上封寺祭拜佛祖。在众僧的簇拥之下,他直入大雄宝殿。一时间,佛堂香烟缭绕,钟磬齐鸣。礼佛完毕,蒋介石诚惶诚恐地抽了一签,其签文曰:
世上杰出伟人才,荣华富贵天安排。
目前凶吉只能避,漂洋过海免灾难。
  其附签为: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逃之夭夭,灾难可避。
  上封寺主持宝生大师微笑着为蒋介石解签道:“恭喜委员长,此乃上上大签。一是委员长洪福齐天,逢灾化吉。二是委员长宝座无忧,安危无虑。”蒋介石听了,微笑着点头,心里却不无疑惑:“漂洋过海免灾难”是什么意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又作何解释?他百思不得其解,满腹疑虑地走出了大殿。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过了长江,蒋介石却仍留在老家溪口。他心情十分矛盾,何去何从,一时不知所措。看着远方的山峦一片云遮雾绕,他突然想起了12年前在南岳衡山求签拜佛的事。那“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谶语,那“漂洋过海免灾难”的签文……使他如梦方醒:“原来,我的命运神灵早有安排啊。”
  于是,他下决心离开大陆,并将去的地方定在了“飘洋过海”的台湾。同年12月,蒋介石一行乘飞机去了台湾。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雪拥蓝关马不前
  在南岳衡山,有一对著名的叔孙,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叔公叫韩愈,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诗人。侄孙叫韩湘,是八仙中那位持横笛,奏清曲的帅哥韩湘子。韩愈(768—824)字退之 号昌黎先生
  这年秋天,韩愈贬后获赦,从山东调至湖北任参军。路过衡山时,因秋雨绵绵,心情郁闷,遂信步来到了祝融峰下。望着淫雨霏霏中朦胧的山影,想着屡屡遭贬的官场际遇,不觉悲从中来。这时,平时不信神灵的韩愈突然心血来潮,命随从拿来香纸火烛,亲自点燃后,对着南岳之神恭身祷告:汝如若有灵,请一扫霏霏秋雨,开云见日…。
  祷告三遍之后,南岳之神似乎被这位失意的文豪所感动,眼前的雨竟然真的停了,天边泛起了微微的日光,那一座座的山峰像刚刚洗过一样清晰美丽。韩愈十分欣喜激动,一口气登上了祝融峰顶。但见缕缕青烟白气荡于胸间,流于指隙,雨过天晴,群峰叠翠,一股清风拂面而来…韩愈不禁诗兴大发:
祝融万丈拔地起, 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 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著不敢惊, 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回抖擞下山去, 一径萝月松风清。
  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祝融峰》便这样诞生了。韩愈心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光,在山上游玩了整整一天才尽兴下山。
  在半山腰的道观休息时,只见一位道骨仙风,气宇不凡的道士进来,奉上了一杯香气浓郁的茶,恭恭敬敬说:“大人远道而来,官场劳苦,请用茶。”韩愈心里一惊:“我又没穿官衣,这道士怎知我是朝廷官员?”但见道士如此热情,谈吐不凡,便与他闲聊了一阵今天南岳开云、往日官场失意之事。道士笑道:“大人觉得做官如此不快,何不与贫道一起修炼长生不老之术?”韩愈此时还沉浸在开云见日的喜悦之中,哪听得进此言?遂正色道:“官场失意,不过一时云遮雾罩而已,终有开云见日之时。我食朝廷俸禄,理当好好为官,不坠青云之志啊。”道士见话不投机,便不再多语,口占一谒云:
琴弹碧玉润,炉炼白丹砂。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世人能学我,请看此仙花。
  只见道士抓起一撮泥土,放在桌上一碗中,然后用布盖起来。片刻,道士掀开布来,但见碗里长出了两朵碧色的花儿。仔细一看,花上还有两行金色小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惊奇不已,只是这两句诗读来读去,不知是什么意思。正欲问道士,却见道士的脸色有些凝重,沉思良久后,道士说了句:“大人多加保重吧”,便恭身而退。
湘江南路衡阳师院出售 【部落首页】湘江源流图——衡阳雁去(二)
  数年之后,韩愈又因直言进谏,触犯了唐宪宗皇帝,把他从刑部侍郎贬为了潮州刺史。此时,韩愈已近残年。在京城到潮州的路上,时值严冬,大雪封路,韩愈行走十分艰难。这时,只见一位道士迎面走来。韩愈定睛一看,却是自己的侄孙韩湘,忙问韩湘:“多年不见,为何如此巧合?”
  原来韩湘幼年丧父,由韩愈抚养成人。他不喜读书,偏好修道。因累受叔公训斥,故而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炼。后经汉钟离和吕洞宾点化成仙。韩湘道:“叔公还记得那年南岳碧花中的金字诗句吗?说的就是今日之事啊!”韩愈忙问到了哪里,韩湘道:“此地刚过秦岭,正是蓝关。”韩愈这才猛然醒悟,不禁感慨万千。原来那年南岳的道士是侄孙韩湘变化,前来点化他的。今日之遇还真的应验了韩湘的预言。
  当晚,在蓝关驿站,韩愈夜不能寐,为明自己的心志,他写下了留芳百世的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湘见诗后,明白叔公被贬后虽处境凄苦,却仍“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不免长叹一声,知道叔公决不会弃官修道,再劝亦无用。第二天,他辞别韩愈,仍云游天下去了。

3、白日升天魏夫人
  南岳72峰的集贤峰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万绿丛中,有一道观隐于其间,曰:黄庭观。但见其门联写道:
欲往西池谒王母,
且来南岳拜夫人。
  这位南岳夫人就是研习书法者无人不晓的西晋书法大家、道教中尊为紫虚元君的魏夫人。魏夫人(公元252—334年),名华存,字贤安,山东济宁人。西晋司徒魏舒之女。魏夫人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最喜书法。杜甫曾有诗赞她:“学书先学魏夫人,但愿无过王右军”(王羲之)。习字之余,又爱钻研道家学说,向往不生不灭、自在逍遥的神仙生活。
  24岁时,魏夫人嫁与一位县令刘幼彦,并育有二子。相夫教子之余,魏夫人另辟斋室,练字不缀,修道不止。她精求至道的精神感动了太极、东华、景林和清虚四位真人。一天夜里,四位真人降临她的斋室,魏夫人惊喜之余,即拜四位真人为师。真人授于她31套经书和《黄庭内景经》一本,嘱她昼夜诵读,读到一万遍后,就能安静六腑,明察鬼神,返老还童。
  后来中原战乱,魏夫人的丈夫去世,两个儿子长大后也走上了仕途。魏夫人根据四位真人的教诲指引,离开了家,独自来到南岳的紫虚阁潜心修道。16年后,修得肤如凝脂,颜如少妇。在魏夫人83岁生日前夜,四位真人又来到她的斋室,送给她两包药,说:夫人已功德圆满,此药服后即可成仙。魏夫人大喜过望,即刻服下。第二天早上,魏夫人见有祥云自西飞来,一位仙童驾鹤到她面前,口称迎接仙姑。于是她便跟着仙童从紫虚阁旁的巨石上升仙而去。

  魏夫人除了书法上的造诣为后世所崇尚外,还开创了我国女道士修行的先河。尤其是她研习的《黄庭经》,是道教中关于气功养生的重要典籍。宋代时重道,宋仁宗赐魏夫人为“紫虚元君”,宋徽宗将魏夫人在南岳修道的“紫虚阁”赐名为“黄庭观”。此名一直沿用至今。黄庭观旁,魏夫人飞天成仙的那块巨石仍在,曰“飞天石”。
4、朱张南岳唱雪歌
  在南岳的方广寺旁边,有一个“二贤祠”。这里,记录着一个流传近千年的诗坛佳话。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理学闽派宗师朱熹应理学大师、湖湘学派宗师、岳麓书院山长张栻之邀,来长沙岳麓书院讲学。两个多月过去了,朱张二人相聚甚欢。不觉已到冬天,朱熹要回福建了。这天,朱熹来到张栻府上辞行,张栻感觉到窗外一股寒气袭来,便估计这几天将会有一场雪要降下。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邀朱熹看一场别致的南国雪景呢?于是他对朱熹说:“到天下独秀的南岳去看看冬雪吧,那可是潇湘极景啊!我陪你去看了雪以后,再回闽州如何?”朱熹听得心动,便与张栻欣然前往。
  到衡山后,当晚二人在草庵休息。这时,漫天的大雪已下了两天两夜,山岭,原野早已披上了一身银装。看到风雪太大,弟子们都劝两位老师不要冒雪登山。但朱张二人游意坚决,决定第二天一早冒风雪而行。是夜,二人在草庵遣兴把酒吟诗,祈祷明天风停雪住。朱熹吟道:
不须疑吾言,弟请视明旦。
  张栻接道: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至半夜,天公似乎作美,风停了,雪也住了。
  朱熹又赋诗道:
急须乘霁雪,何必散银杯。
  张栻立即接道:
夜半来起视,明星当灿然。
  第二天一早,天清气朗,正是踏雪游山的好时候,朱张二人乘兴出发,从马迹桥开始登山。朱熹又赋诗一首:
下马驱车地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
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
张栻和道: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
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然后,二人一起攀登莲花峰,到达方广寺。
  朱张二人踏雪破冰,诗兴大发,一唱一和,接二连三地吟作了数十首诗。幸亏朱熹的弟子林用中笔走龙蛇,把它们都记录下来了。第二天、第三天……,一连七天,他们游览了福严寺、南台寺、马祖庵、大明寺、高台寺,登上祝融峰,入住上封寺。两人饱览雪中的南岳风光,诗兴浓浓,每天都有诗作唱和。正如朱熹所言:
天寒饮我酒,酒罢赛君诗。
  二人你来我往,雪树、霜月、残冰、落霞皆尽入诗。七天之中共吟了149首诗。后来,他们从中选出100首,编辑成集,由张栻作序,朱熹作跋,题名为《南岳唱酬集》。到了清代,该诗集被收入《四库全书》。
  明代时,人们为了纪念朱张二位大贤游览南岳,在方广寺旁修建了“二贤祠”,将朱熹、张栻作为神主供在祠中,让他们永享香火,接受人们的膜拜。朱张二贤南岳踏雪吟诗的故事至今仍在诗坛传为佳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151/991443483185.html

更多阅读

南路诸侯肖席珍 网游之诸侯争霸

南路诸侯肖席珍肖席珍小传:肖席珍(1864---1946),宜宾横江人,曾任清军叙州府团防局第一任室长,北伐时期为滇军蔡锷部排长、宜宾县南路总办。刘文辉、刘文彩拜把兄弟,曾任团务总办兼保商大队长、筠连县长、屏山县长、金关二河清乡司令。被视

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先烈南路 先烈南路-基本内容

先烈南路(Xiánliè Nánlù)在广州城区东北部。西南起于东风东路,北至环市东路区庄立交桥,与先烈中路相接。先烈南路_先烈南路 -基本内容先烈南路(Xiánliè Nánlù)在广州城区东北部。东北-西 南向。西南起于东风东路,北至环市东路区庄立交桥,与先

路亚钓法 【钓鱼】路亚钓法中基本的钓组组装

路亚钓法中的钓组组装和路亚线组与常用的手竿钓法不同,而与海竿沉底钓有着一些相似之处。这里用图示向大家介绍一下最基本的钓组组装。路亚钓中最基本的钓具装备由路亚竿、路亚轮、路亚线(主线、前导线)、假饵以及一些连接配件组成。【

声明:《湘江南路衡阳师院出售 【部落首页】湘江源流图——衡阳雁去(二)》为网友为伊判作梦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