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陈丹青对大学生和高中生说的话
附:陈丹青的父亲谈陈丹青的教育
陈丹青父亲:我们一家人说话都特别直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陈丹青在《音乐笔记》一书中如此书写父亲。父亲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人。当年父亲取“留取丹青照汗青”之意,以“丹青”和“丹心”为两个儿子取名,教儿子堂堂正正地做人。如今,陈兆炽已79岁,但硬朗不输年轻人,自己开车接陈丹青从机场到一个个活动地点。陈丹青接受采访时,他坐在一边,偶尔插几句,观点直接。陈兆炽说,直接是陈家的家风,三代都这样。
B=《外滩画报》 C=陈兆炽
B:在你心目中,陈丹青是个怎样的儿子?
C:正直、诚实,从小就要上进。也很孝顺,每天和在美国的妈妈通话。给他妈妈和我都买了房子、车,对弟弟也很照顾。
B:陈丹青平时和你的联系多吗?
C:他不管是“土插队”还是“洋插队”,我们都一直通信。他在美国时,一周最少两封。刚开始,合同都是寄回来,我给他翻译的。
B:你觉得《退步集续编》和《退步集》怎么样?
C:书里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意义的自信》里,“仁、义、礼、智、信”的次序应该不能调的。其他都是修辞问题。有些篇章,我读了五六遍,像《如何成就大师》、《笑谈大先生》,我觉得最好。陈丹青肖像画得好,写人物也很传神。《五月日记》写得很感性,很有文学性。写鲁迅和文艺复兴的那两篇,很有分量。
B:陈丹青“辞职”,一下子就站到风口浪尖上。你和家人当时的态度是什么?
C:我非常支持他。我们一家人的脾气都很像,既然曝光了,就要说清楚,这也是我们家的性格,什么都不怕的。我当年被打成右派,陈丹青每天和我一起写申诉书——我的手在很年轻时,就写不了字,我口述他写。
B:陈丹青4岁那年,你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你在垃圾箱里拾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俄国著名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你捡回家让他临摹?

C:对。他上幼儿园时,我就发现他有画画天赋。我学过一点画,就引导他练习速写、临摹。后来,他的速写能力非常强。考中央美院,他的速写最好,陈逸飞他们都比不了。但手、脚,画得还是一般。
B:你每天布置陈丹青画多少速写?
C:他的作业我从来不看。那时,陈逸飞他们整天来找陈丹青。陈逸飞当时住在现在的新锦江,我们在石门一路,比较近,他们买了篮球票、歌剧票、戏票,经常喊陈丹青去看。
B:陈丹青出国,也是你的主意吗?
C:从考中央美院到出国都是我定的,他也听我的。陈丹青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出名了,但报考美院,政审通不过,连江苏职业专科学校都不要他,他很灰心。但我劝他只管去考,“文革”后就被中央美院第一批录取了。出国,是这样的,本来中央美院想培训陈丹青学法语,两年后送他去法国,我说那不如现在出去—我们家在纽约的近亲不少,出国手续比较好办。1982年6月,他刚到美国,英语不行,我帮他跟画廊签约。
B:请你总结一下,你如何教育陈丹青?
C:就是教他做人,教他坦率。我小时候父亲教我的第一课就是华盛顿和樱桃树,我后来也这么教陈丹青,所以我们一家人说话都特别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