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死于绣花针吗
赵云如何老死并无详细记载,但死于绣花针有这种传说。
相传在建兴7年赵云80岁的时候,一日,赵夫人给赵云洗澡搓背,发现他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全身上下没有一点伤痕而且皮肤非常白嫩光滑,赵夫人随口问道:“相公,您征战沙场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受过伤吗?”赵云自豪的说“我赵云是天上的灯笼星下凡,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可是至今都没有遇到过一个能让我流一点血、受一点伤的人。”赵夫人笑着说,那我来让给你流点血吧!于是随手用绣花针在其右臂扎了一下,没成想赵云看见血从自己的手臂上流了出来,非常惊恐,而且血流不止无法止血,不久呼吸困难,肌肉僵硬而死。按现在说法是患有血友病。
赵云的真正死因,怎么死的?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中因实力差距被曹真击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死于绣花针是怎么回事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改为攻魏。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成语"偃旗息鼓" "单骑救主" "一身是胆"皆源自赵云亲身事迹 。
蜀·汉追谥赵云的谥文--“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五十九岁。
赵云墓在哪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病故,蜀汉有“赐葬大臣于生地或主要活动地”的葬制,后主刘禅“敕葬赵云于成都锦屏山之东(今大邑县银屏山麓),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其墓地60亩。延熙四年(公元241年),蜀汉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赵云死于绣花针是怎么回事
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纪念赵云的祠庙也是兴而有废,废而复兴,有记载的汉顺平侯祠(俗呼子龙庙、将军庙),在子龙幕前。
汉顺平侯祠座落在大邑城边的锦屏山脚,占地25亩,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祠院前墙略呈弧形,中间竖起一堵照壁,上刻“汉顺平侯祠”五个大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悬门式子龙大殿,正中砌四尺高须弥座神台,上塑赵云全身坐像,高四米余,头戴五弁大冠,身着虎皮单衣,银须浩发,气宇轩昂,威严中透着忠厚,充分表现了将军的义胆忠肝和凛然正气。
大邑子龙祠庙如同世间其它事物一样,也有其漫长的兴废历史。到清康四年(公元1665年),子龙祠庙得以重建,尔后又有多次增修。民国时期这里辟作“郊外公园”。建国后的1950年,子龙祠庙收归公产管理,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61年5月25日,子龙祠列为大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年浩劫中,子龙祠、墓、园林等建筑悉遭严重破坏。为保护点滴遗存,1985年7月31日,子龙祠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1996年9月16日,再次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