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情思一联牵
祖国的锦绣河山、名胜古迹,迷恋了多少古今文人墨客,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借景抒怀体现在楹联中的自然不少。传诵最广的当属杭州西湖岳飞墓前的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联中对岳飞和秦桧的忠奸是非作了概括的评定,此联何止是古人借景抒怀,也是今人情感的体现。诸葛亮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妙计,妇孺皆知。成都武侯祠楹联很多,其中一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写出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下联体现的政治主张,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概括总结,对后人亦有现实意义。苏州桐泾桥南北两端各有一联,南联为:
转地运精功疏浚
出人材垣善栽培
古人对事业对人才的见解,实是有感而发,精辟之至,对后人乃至今天仍不失启迪。借景抒怀隐喻人生的楹联,也多有佳作。最典型的应该是峨眉山千佛禅院弥勒佛堂联:
处己何妨真面目
对人总要大肚皮
无独有偶,北京潭柘寺弥勒佛的楹联更为风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二联与其说是形容弥勒佛,倒不如说是暗喻人生。吟此二联,不禁使人想起民间讽刺迷信之人贴在菩萨庙前的楹联: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贴在财神庙前的楹联,更是入木三分: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为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缅怀古人,抒发情感的楹联,也到处可见。始建唐末、重修于清代的成都杜甫草堂有联: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楹联抒发了后人对诗圣的清风傲骨品格的缅怀之情。陈毅元帅在杜甫草堂的留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更为杜甫旧诗赋予了新意。成都武侯祠还有一联: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读了此联,诸葛亮一生为人,令人感慨。至于文人墨客本人或他人以书斋楹联抒怀者,更不少见。他们或将人生的理解寄于平淡的联句中,或将自己的情趣寓于几字联句内。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读书爱书,他的书斋有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聊斋》作者蒲松龄故居有一北房,为之《聊斋》,屋正中挂有蒲翁画像,两侧有郭沫若所题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此联即是对《联斋志异》的评价,更是对蒲翁的评价。《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正厅中,放着吴承恩的塑像,两侧是著名书法家萧娴撰写的楹联:
伏怪以力
取经唯诚
八字楹联,言简意赅,道出了《西游记》的内涵,揭示了人生真谛。说到短联,还有一幅只有两个字的楹联,上联:“死”,下联“生”。此联是“五四”时期一位革命烈士在狱中所写,其含意是宁可站着死,绝不倒着生,表达了革命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忘我精神。
清代大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时清廉,人称“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他的书斋有联: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说起郑板桥的“穷于命”还有段传说。有文写道:郑板桥辞官回乡后,有贼以为他定有许多银两,便深夜去偷,被惊醒的郑板桥随口吟道:“细雨夜沉沉,梁上君子入我门,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分。”窃贼未找到银两听了他的诗便欲溜走。此时郑板桥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看后不禁感慨系之。

未完待续:名胜楹联欣赏(图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