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恋物癖 如何预防或减除幼儿的“恋物瘾”

  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

  1.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

  2.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

  3.虽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但实际上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的家庭;

  4.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

(三联阅读配图)

  具体方法,您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的和解方式。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作他的“精神保险带”。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有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对小包被、小拖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族(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幼儿恋物癖 如何预防或减除幼儿的“恋物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751/877370496988.html

更多阅读

恋物癖 如何终结“恋车癖”

理性判断并不能主导消费。每个人对汽车、对更大汽车的狂热喜好必须得到释放,然后再论其他。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自私定律”——先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此时,全美国有1.12亿辆汽车在路上行驶。福特公司预计,明年美国人

从自杀兔到兔斯基:新时代的卡通恋物癖

记者/陈赛     “右手”不喜欢“恶搞”这个词,但他很清楚,在网上,好玩比讽刺更重要。“我必须娱乐大众,而大众要的就是好笑、好玩。没有这种娱乐性,漫画就没法流行。”     在漫画家眼里,天下没有不滑稽的事情,包括死亡。  去

恋物癖 恋物癖-概述,恋物癖-病因

恋物癖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

恋物癖有几种 恋物,是一种态度

  在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两件事物会触动你的神经,然后一不小心,便让你陷了进去。  有人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带点儿恋物情结。”在这个越来越功利化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藏起不安、烦躁、焦虑和

恋物癖结婚能治愈吗 3个对策治愈儿童“恋物瘾”

  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

声明:《幼儿恋物癖 如何预防或减除幼儿的“恋物瘾”》为网友挥剑断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