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 南京邮电学院 2012 4 18 大爱南邮 胸怀天下 南京邮电学院

广告2012年4月18日星期三07

2012年4月20日,南京邮电大学(简称“南邮”)纪念办学70周年的日子。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耕耘。从抗战时期为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培养通讯人才的小小干训班到培养正规本科生的高等学校的成长,从部属重点高校到省部共建高校的重生,从更名大学到综合实力跃升的跨越,南邮70年的发展始终服务于我党我军和国家的需要,镌刻着浓重的红色印记。70年春风化雨,70年桃李争艳。晨吟暮诵、孜孜以求,南邮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邮子”心中最纯净的记忆,授业解惑、蜡炬成灰,南邮的博大胸怀、师恩如水,是“邮子”心中最圣洁的珍藏。踏实坚韧、不懈探索、无私奉献,如此种种与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致交融,绘成南邮人心中永不磨灭的风景,伴着南邮人的成长,成为独具神韵的精神财富。70年,厚德弘毅求是笃行。70年,勤奋求实进取创新。70年,其实微不足道,与那些百年名校相比,我们还需迎头奋进;70年,却又举足轻重,对年轻的南邮来说,过往的积淀是未来飞翔的翅膀;且听风吟,且踏歌行,让我们在南邮70年长卷中探访南邮人的精神家园……证书,从不索要任何奖金之类的物质回报。”原南京邮电学院首任党委书记、院长秦华礼如是说。南邮学子深受老师的影响,在南邮精神的熏陶中成长为有用之才。南邮毕业生素来以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肩负重任的各级领导、有享誉业内的著名学者、有国内外通信信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活跃在国内三大运营商及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各级岗位,为国家乃至世界的通信信息产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把南邮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浇灌出一个属于全体南邮人的精神家园。学校72级学生赵厚麟现任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电信组织担任的最高职务。在2008年参加学校庆典时,赵厚麟挥笔书就“我以母校为荣”六个大字,2009年他选择回母校执教,感言:“当一名老师好,当一名南邮老师更好!感谢母校对我的厚爱,圆了我三十多年的梦!”在各种场合他都会骄傲地告诉大家,他是南邮人。学校77级学生、现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深情地说:“作为南邮人,我们非常骄傲,非常珍惜我们过去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良好的校训校风的熏陶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得一代代南邮人走向社会后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并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了各自的成绩。”2011年3月1日,经过广泛征集、网络投票,“厚德、弘毅、求是、笃行”八个字正式成为南京邮电大学校训,与“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忠诚报国、无私奉献”的传统,共同构筑了“南邮精神”,这是几代南邮人赖以成长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国家“大信息”事业的腾飞之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留下南邮人的身影。大爱南邮凯歌起航乘风破浪,帆济沧海,南邮人前行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2006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首任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他们高瞻远瞩、解放思想、立足发展、谋求跨越,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魄力将南邮带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南邮人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正如校长杨震所说:“南京邮电大学要本着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本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个战略方针,大力抓住机遇,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努力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南邮人更加凝聚了!学校深化改革,统一思想,把南邮人聚集在“凝心聚力抓内涵,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旗帜下,为建设“多科性、教研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2008年,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迎评创建,南邮人众志成城,赢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成绩。南邮人更具活力了!学校在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数十项零的突破。2011年12月,黄维教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南邮首位院士,全体南邮人为之欢腾;2009年,杨震教授主持的“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黄维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实现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零的突破,闵春发教授实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学校各项科研指标屡屡翻番,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等学校”荣誉称号。南邮人更加包容了!南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胸襟招才纳贤、广延名师,陆续引进了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并于2006年从复旦大学引进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科研团队。首位全职加盟南邮的“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梁安辉教授感言:“我在国外生活工作了二十余年,是南邮的诚意和良好的声誉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南邮人更加开放了!全球化视野逐渐成为南邮人看重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南邮积极承办国际与地区性学术会议,加大选派教师出访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力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等十多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不同形式及不同层次的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2011年,南邮和清华大学一起成为国际电联首批学术成员大学,国际电联秘书长哈玛德·图埃这样评价南邮:“南邮历史悠久,在通信领域成绩卓越,影响巨大,是国际电信联盟最早的成员之一,对此我们深感自豪。”南邮人更加敏锐了!当温家宝总理提出建设“感知中国”,南邮人抓住契机,先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学院、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大学科技园,以建设物联网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为纽带,重点孵化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全方位布局。2010年1月16日,中央领导来到无锡感知中国中心,视察了南邮无锡物联网示范应用展示区,对南邮在物联网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赞叹有加。南邮人更加务实了!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政产学研基地、研究院、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00余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百份,共建实验室50余个。2011年8月,学校召开科技产业“发展与创新”工作会议,大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作与当前的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作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闯出一条具有南邮特色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路。南邮人的团结、拼搏、奋进、奉献有目共睹,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荣获江苏省“和谐校园”称号。2010年3月5日,杨震校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加两会,其间中央领导来到江苏代表团,在与杨震校长交谈时对南邮予以充分肯定。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南邮人将面向新的征程,高歌起航,以信念与智慧,用荣光与梦想,谱写南京邮电大学的华美篇章,开启南京邮电大学发展史上另一个崭新时代!战火生根丹心报国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闵春发说:“南京邮电大学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这是坚守沂蒙精神,钟情邮电事业,与共和国同行的70年,这是秉承校训校风,致力树人大业,与中国高等教育共进退的70年,这是谨记创新为先,开展科学研究,凯歌行进、蓬勃发展的70年,这是泼洒兴国大爱,构筑南邮文化,绘就‘南邮人’形象的70年。”让我们重新翻开南邮的历史画卷。1942年4月,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开办邮务干部训练班(简称“战邮干训班”),即南邮前身。1945年干训班扩建为山东邮政干部学校,1947年易名为山东邮政专科学校,1948年更名为华东邮电学校,1949年学校随渡江大军南下南京,改名为华东邮政学校。8年里,学校累计培养了千余名邮电通信骨干,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腿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的“神经”作用。这种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忠诚品格与奉献精神是为南邮精神的发轫。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邮人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阔步前行。解放初到1958年,学校筹组了原邮电部第一所邮电学校;1958年本科高校南京邮电学院诞生,1960年被确定为原邮电部重点高校;其后,南邮人不仅保住学校血脉,更产生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8项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培养的学生作风优良、扎实肯干,成为改革开放后国家邮电通信领域的栋梁。潮涌江海千帆竞,春迎神州万树新。1978年,南邮成为国内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进入90年代,我国信息通信事业大发展,南邮人勇立潮头,引领行业发展,培养的人才覆盖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链;1998年学校首个博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成功获批,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2000年,学校响应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成为省部共建的高校;2005年,学校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7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10多万名,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弦歌不辍天道酬勤在南邮仙林校区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一块巨石镌刻“天道酬勤”四个大字。70年来,南邮凭着一个“勤”字,在教育、科研、产业等方面为国家通信信息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的育人方针。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并给予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在校本科生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其中,南邮学子曾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全国最高奖“索尼杯”;在机器人世界杯赛中勇夺冠军。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节成为催生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2005年10月23日,中央领导人在视察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创新成果展时,对南邮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给予充分认可。学校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这里有绚烂多姿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爱心社”和“绿色风”环保社团在省内外颇有影响;这里有五光十色的舞台,展示南邮学子艺术风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了15届;这里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南邮女篮2011年作为中国唯一的女子代表队参加以色列世界大学生篮球友谊赛获亚军,学生闻捷2005年征战世界大学生围棋王座战拔得头筹;这里有和谐愉悦的同学关系,《特色宿舍文化给大学生温馨的“家”》成果喜获2011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广延大家,融会新知,以“金陵名人堂”为代表的各类主题讲座,汇聚文化名家、科技先锋、商界精英、励志榜样,启迪南邮学子,激励辉煌人生。南邮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科研成果,如研制的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8MbTDM/F/s彩色会议电视系统等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南邮还曾经研制出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电话秘书”、第一台单路载波机、第一台纵横制市话用户交换机、第一个可视电话系统、第一个光纤闭路电视传输系统、第一个彩色电视广播光缆传输系统等。上世纪90年代,南邮科研规模即进入全国高校前百名。国家信息通信产业蓬勃发展,南邮人的贡献不可磨灭。弦歌不辍,天道酬勤。一代代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南邮老师,一批批品学兼优、务实创新的南邮学子,共同构成“南邮人”这个群体,他们或许声名显赫,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在厚德弘毅求是笃行南邮人朴实、奉献、坚韧、创新,这样的精神特质令其散发出别样的气质,让人信任,让人安心。早在50年代,学校完成科研任务到省委报喜时,时任省委书记江渭清和省委常委欧阳惠林曾对学校报喜的老师说:“南京邮电学院,我们是相信的!”南邮老师始终对党和国家胸怀挚爱、充满信心,不计个人荣辱、努力教学科研,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作风优良,勤奋、扎实、肯干、能干的学子,而且取得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南邮的老师也很有奉献精神,有的老师被评了劳模,也就是一纸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南邮 南京邮电学院 2012 4 18 大爱南邮 胸怀天下 南京邮电学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851/70433379966.html

更多阅读

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 陈庆先中将

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蒲德生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1954年成立,系里入学的均为军以上干部,1955年授衔时,全系52人全部被授予将官军衔,故有“将军系”之称。  上将:刘震、李天佑、杨得志、 陈锡联

2012成都大爱音乐节-蔡健雅 成都大爱音乐节

2012成都大爱音乐节2012成都大爱音乐节时间:2012年6月21日至6月24日2012成都大爱音乐节地点: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2012成都大爱音乐节:http://www.228.com.cn/ticket-3600365.html蔡健雅1997年在新加坡发行英语专辑《Bored

我所理解的‘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的意思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象无形”出自《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味,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

声明:《南邮 南京邮电学院 2012 4 18 大爱南邮 胸怀天下 南京邮电学院》为网友梨花飞雪影无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