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 教师读后感 【转载】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父母这个称谓首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人父母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是一种对象性的角色。因为你只有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才成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孩子,无论你年龄多大,你都不能算是为人父母。但是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就不可能改变。我们中国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师”当然不完全等同于教师那个“师”,但是这个“师”里面同样包含着养育、教诲、帮助、指导、督责、成全等等责任。在原先的我们的家庭格局和社会格局中,对一个人怎么才能成为父母、怎么才能当好父母、怎么把自己造就成优秀的父母,关注得都不够,或者说“职业化”的程度都不高。

    其实当父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心理学家费罗伊德曾经把世界上三种职业称为不可能的职业,其中一种就是教师。他说这是不可能的职业,其实未必就是说这个职业不可能有,而是这个职业很难说你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尽善尽美,因为任何一个人,他都很难站在自己的立场替别人说话,一个人认识自己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何况你要那么具体地去帮助一个你可能并不熟悉的人。而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又是如此之大,个体自身的变化又是如此之微妙与复杂,所以不仅知己难,知人总是更难的。而为人父母的这个“师”的职业就更难了,我们就必须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父母的责任。这个责任在今天看来,最可信的也仍然在教育这个点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任教师。

    前苏联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独生子女是教育不好的。”马卡连柯这句话当然不是针对中国人说的,但看到他这个见解,我既感到吃惊,又颇为遗憾,因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那么,马卡连柯为什么会说独生子女教育不好呢?因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家庭疼爱的中心,前几天,我还碰到一个孩子,他就对我说,我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妈妈都会答应我;我无论做了什么事情,妈妈都会原谅我;我无论犯了什么错误,妈妈都不会惩罚我,可以说,日常化的有意味的,在家庭中自然进行的教育已变得很困难。马卡连柯更强调集体教育,这种集体教育其实是文化的一种自然地传承。比如说像我这一代人,所谓的教养的形成,更多的是在一种家庭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比如说尊重父母,今天连尊重父母都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但孩子对父母的爱却需要一些条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对父母很无礼很冷漠。其实所谓的这种尊重父母的教育,他本来应该是很自然地。你可以向你的哥哥学习,向你的姐姐学习,向你的叔叔学习,向你的邻居学习,这样的教育也就是一种榜样教育吧,或者按照我们生命化教育的一个术语,就是范本教育吧。就是有榜样,有一个榜样在,这个榜样能启迪你,这个榜样影响你,这个榜样甚至能够督促你,有时候还可以惩罚你。

    以上说了这么多,我想的就是要从这些思考中引出今天的话题——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任何一位教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其实总是有无数的“方便之门”,比如,你教育孩子的“专业”水准,你从教育无数学生中获得的丰富的经验,孩子在自己学校甚至自己班上学习而你有可能给予的细致的关注与帮助等等,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把自己孩子教育好的鲜明意识,也更能够在教育孩子方面花费心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功的教师可以说占有了大多数,但是,为什么也有一些教师子女的教育相当失败呢?

读懂孩子 教师读后感 【转载】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我觉得原因可能首先在于这些教师对教育好自己孩子责任的忽略。无论是因为你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过分投入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子女责任的让渡,其实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而这样的忽略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也是你自己必须承担的,你个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补偿子女教育失败的苦涩与沉重。同样,你即使把“别人”的孩子教育成功也无法抵消对自己孩子教育天职的担待。

    其次,“起始处”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所谓“起始处”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就是零到六岁的教育,这个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具有一种“刻印”般的作用,父母细致耐心的启迪、示范,手把手的教育,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就像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你在这个阶段把孩子教育好了,他以后的成长就不会那么费力”。另外,“起始处”还指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难免要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当错误初犯或刚刚发生之时,及时恰当的教育是最为有效地。要想在“起始处”的教育获得成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既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教育的秘诀所在,美国尼苏达大学营养学家兹泰妮研究发现,全家人一起吃晚餐,有助于小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学业成绩、较不会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而著名电影导演基耶夫斯基也认为,一个人的未来几乎是由餐桌上提醒你的“那只手”所决定的。可以说,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对孩子成长的用心与尽力。不是有空才“教育”,更不是生气时才想起“教育”,而任何孩子的“成长失败”往往也都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问题有关。

    第三,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原因还在于,有些教师想当然地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心目中“最有天分的学生”,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既不能容忍孩子的“其实并不优秀”,甚至也难以承受孩子的暂时落后,素以相当多的教师子女感到压抑与沉重,他们的成长往往容易陷于自卑、怯弱与乖戾、反叛这两极。可以说,教师教育子女过程中最难的恰恰就是平常心——顺其自然,耐心——所有的成长其实都是一件极为费力的事情。

    应该说教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既有专业方面的优势,也有工作上诸多便利,但是我们还是要把它当作比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难的一件事而努力!

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文/张文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951/608270396668.html

更多阅读

读懂肢体语言 孩子肢体疼痛“信号”怎么读懂

  孩子在成长中会遭遇很多肢体疼痛,磕磕碰碰带来的运动损伤、身体成长带来的生长痛,但也有可能是多发于儿童的骨肉瘤。做位称职的妈妈,要学会读懂孩子肢体疼痛的“信号”,才不会一惊一乍,动辄就惊慌失措地把孩子带到医院,也不会让真得了

读懂孩子 教师读后感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读后感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在教育学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学生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学生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正好假期中学校推荐了《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饶

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你能读懂老板的身体语言吗?

  想在老板面前展现睿智一面?你要比他棋快一招——比他更懂他的身体语言!其实老板每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在给你暗示……点头、摇头、耸肩、摆手、扬眉、撅嘴,当你和老板面对面,他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含义无穷。一个无心眼神,

读懂孩子的心理画 该如何读懂2-8岁孩子的心理

   年轻的父母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有时,孩子乖巧得让人意外,有时又调皮得让人冒火。美国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长达40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读懂不同年龄孩子的特质,才

读懂课堂 读书笔记 读懂孩子的说明书读书笔记

  最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小说,其中《读懂孩子的说明书》给我带来许多有帮助的建议,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喜忧参半。对儿子,从小我就给予了过度的保护,当他初学走路时,每尝试迈脚走出去一步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喊小心,别摔了。  于是

声明:《读懂孩子 教师读后感 【转载】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为网友敢爱敢恨敢失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