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 教学策略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31-01
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共19分,主要考察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及对文意的理解。要想文言文教学满园春色,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文言文的特点和高考的考点有效地实施教学。
一、诵读预习
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导向性的预习题目,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然后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去研读课文。这样,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确保他们的主体地位。然后,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通过积极地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进射思想的火花,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由此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的意识。如此成效是“满堂灌”的陈旧教法无法比拟的。
大声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还可以通过对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的正确把握,培养诵读鉴赏能力。例如:教授《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樊哙闯帐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忠诚与耿直,坚毅与勇敢。
二、创设激活
“创设活动,激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模式,来构建文言文“文和言”融通理解的操作平台,实现对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活。在教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让会唱的同学来唱这首词,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激活了。再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词的配乐演唱,学生就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了起来。听完两遍之后就让学生自由唱读,这样学生很快把握住了情感的变化,进入了中秋夜苏轼时而忧伤时而豁达的思绪中。
课堂兴趣的激活,靠的是教师灵活高超的驾驭,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通过创设适度、有序、有效的学生主体活动,化解了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之间的教学矛盾,带动了学生对“文和言”的全面学习,优化了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激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整理归纳
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它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及重点词类,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字、词、句式归纳积累,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字词句。课堂上,教师要以这些字词、句式的教学为主进行教学,结合整体语境,通过板书和小结归纳,引导学生掌握训练重点所列的字词句。比如在教授《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教师可以总结“其”的几种语气:《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 “其”表示商量的语气“还是”;《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示推测的语气“大概”;《游褒禅山记》中“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问的语气“难道”。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系、比较,对文言词语或句式进行归纳。
不仅要学会整理归纳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可以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素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如“决负约不偿城”的“负”和“忘恩负义”的“负”都是“违背”的意思。这样学生在考试做题时既有丰富的积累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大地提高做题能力。
四、默写巩固
默写不仅指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还有对文言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进行听写。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都是课内知识课外的延伸。只有夯实课内的基础才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文言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求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大部分都是一词多义,内容十分琐碎庞杂。对此要反复强调,并使其概念化、条理化。只有反复的听写强化记忆,学生对知识才能掌握牢。笔者每上完一节课下节课都要提问,一课上完都要对本课涉及到的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进行默写。这样学生在课后必然要花时间来看,第二天再以文字的形式巩固。同时每天在早读课上安排同桌互默、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的默写活动,对默写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默写不理想的同学要他们认真订正并在课堂上重点对他们提问。
五、提升运用
高中语文教材选的古文篇目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精华,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也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更要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苏教版必修五专题“直面人生:生存选择”有关生死价值的讨论,以“我与司马迁的对话”,“屈原,我想对您说”,“司马迁屈原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学生紧扣文本,知人论世,评价二人生死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学生在讨论中回归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理解。
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已的能力去积累,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教师适时当好引导者。这样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才能春色满园,生机勃发。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