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继续教育网 纺织高等教育


fangzhi gaodeng jiaoyu
纺织高等教育
textile education

   纺织进入工业化生产后,技术日趋进步,工艺与品种也日趋复杂。纺织生产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纺织教育事业遂应运而兴。19世纪上半叶开始出现高等纺织教育。英国哈德斯菲尔德首先办起纺织技术班,以后曼彻斯特机械学院转为曼彻斯特大学纺织工程系。1874年英国利兹大学也成立纺织工程系。1884年美国成立费城纺织学院。中国、俄国、日本等则是在向欧美学习和引进技术的同时开办纺织专业学校的。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是浙江蚕学馆,建立于1897年。
高等继续教育网 纺织高等教育
 中国纺织高等教育 从1897~1949年,中国陆续办起了10余所纺织院校,规模不一,学制多样,除正规全日制之外,还有进修班、研究班、技术人员训练班等短期教育形式。50年代中,中国对纺织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并相应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专业齐全的综合性纺织大学和专业学校。50年代末开始培养研究生。中国高等纺织院校中规模最大的是华东纺织工学院,其次是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天津纺织工学院等。
         [中国主要纺织高等专业院校]
 浙江蚕学馆 创办于1897年,校址在浙江杭州,创办人林启。1898年 2月试招学生30名,学习栽桑、养蚕、制丝等课程。1900年 6月第一届毕业生18名。1955年以后并入杭州工业学校(即后来的浙江省纺织专科学校),成为浙江丝绸工学院的前身。
 浙江丝绸工学院 成立于1964年,是在1955年成立的杭州工业学校(1958年改为浙江省纺织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个学院设有缫丝、丝织、印染、机械、丝绸美术、电子技术等专业。
 南通学院纺织科 创办于1912年,当时名为“纺织染传习所”,创办人张謇,1927年又改名为纺织大学,1928年并入南通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通学院迁上海,1947年迁回南通,1952年曾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 创办于1912年,校址在江苏省苏州市浒墅关。1935年增设制丝专科,1937年增办江苏蚕丝专科学校,与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并存,1949年,改名为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和苏南蚕丝学校。1953年苏南蚕丝专科学校并到浙江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农业大学)。1954年,杭州工业学校的制丝专业并入苏南蚕丝学校,并改名为江苏蚕丝学校。1956年蚕部与丝部分别成立江苏蚕桑学校(1958年改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和江苏丝绸工业学校。江苏丝绸工业学校于1958年改建为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改为苏州丝绸工学院。
 京师高等实业学堂 创办于北京,1914年设立纺织系,重点为毛纺织,后改名为北平大学纺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9年迁往陕西,在西北工学院内设纺织系,后并入西安交通大学,成为西北纺织工学院的前身。
 天津棉业专门学校 1922年创办于天津,有学生60余人,二年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办。毕业生主要由华新纺织总公司分配到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大纺织厂。
 交通大学纺织系 上海交通大学于1937年设纺织系,抗日战争期间迁重庆,纺织系停办。1946年由陈维稷主持恢复纺织系。1952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纺织科 1939年建立于四川省乐山县,设有纺织和染整专业,学制2~3年,1952年纺织科并入天津纺校,染整科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中南纺织专科学校 原为1947年兴办的江汉纺织专科学校(3年制),1950年改名中南纺织专科学校,1952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诚孚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创办于1940年,1944年停办,1946年重办,设有纺织专业。1950年并入上海纺织工学院(现华东纺织工学院)。
 山西铭贤学院 1940年成立于四川省金堂县,设有纺织系。1950年迁回山西省太谷。1951年纺织系并入山西大学。1952年纺织系与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合并。
 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私立) 创办于1942年,1945年起有第一届毕业生。1950年并入上海纺织工学院(现华东纺织工学院)。
 上海市立工业专科学校 创办于1945年,1948年有第一届毕业生,学校附设高职班,1949年有第一届毕业生。1951年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中国纺织工学院 由上海申新纺织总公司管理处资助,第一届学生(专科)于1943年毕业,学院附设纺织染业余高级技术学校(1941年有第一届毕业生),办有纺织、染织两科。1950年并入上海纺织工学院(今华东纺织工学院)。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系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清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和江苏省铁路学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5月两校合并,1927年停办。1929年复由中山大学工学院就原址附设职业学校,1932年复为省立学校。1949年更名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1953年纺织系并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文绮染织专科学校 创办于1946年,设有染织科,1949年毕业第一届毕业生,1950年并入上海纺织工学院(今华东纺织工学院)。
 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于1959年在上海纺织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校,设有纺织、染织美术、印染、机械等专业,均为3年制。
 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系 1958年成立的无锡纺织工学院于1962年并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成为纺织系。设置有纺织工程和针织工程2个专业并培养硕士研究生。
 苏州丝绸工学院 1960年在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丝科的基础上建立,设有丝绸工程、染整工程、丝绸机械自动化、工艺美术4个系和基础部,共有制丝工程、丝织工程、工业管理工程、染整工程、化学纤维、工业电气自动化、丝绸机械和染织美术等8个专业,学制4年,还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出版刊物:《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和《国外丝绸》。
 西北纺织工学院 1978年在原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前身是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机织科。学院有纺织工程、纺织化学工程和机电工程 3个系。设置纺织工程、针织工程、染整工程、纺织机械、纺织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纺织工业经济与管理等 6个专业及纺织工业企业管理专修科。
 北京化纤工学院 在1959年成立的北京纺织工学院(设有棉纺、毛纺、机织、印染等专业)的基础上于1961年改为北京化纤工学院,重新改设化学纤维工程和基本有机化学工程2个专业。1964年又设染整工程专业1971年与北京化工学院合并。1978年恢复北京化纤学院,设有基本有机化学工程、化纤工程、染整工程、化纤机械、化纤自动化、化学工业分析、应用化学(纺织助剂)等6个专业。出版刊物:《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
 山东纺织工学院 1978年在原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和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设置有:纺织工程、针织工程、染整工程、化学纤维、纺织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纺织工业管理工程、染织美术颜色光学等9个专业。
 武汉纺织工学院 成立于1978年,院址在湖北省武昌。设有纺织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自动化等专业。
 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 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郑州纺织机电学校。设置有纺织机械工艺与设备、工业电气自动化、热加工、工业企业管理、传热与通风 5个专业。
 安徽机电学院纺织系 学院成立于1978年,1982年建立纺织工程系,设纺织工程专业。
 北京工业学院第一分院 成立于1978年,1980年改为纺织院校。设置有纺织工程(包括棉纺、机织和毛纺织3个专门化)、针织工程和机械3个专业。1983年增设纺织工业管理工程专业。
 外国纺织高等教育 英、美和日本的纺织高等教育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渐趋衰落,纺织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锐减,专业也随着化学纤维和染整技术的发展而转向纤维高分子方面。美国的高等学校已带有普通教育性质,专业教育大多在研究生阶段或在进入工厂企业后进行。这种倾向也影响到日本等国。在法国和联邦德国,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实践,强调工程技术教育。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向西欧、德、法等国引进技术,并仿效西欧的教育制度。苏联的纺织教育比较强调工程技术和实践。大学除全日制外还设夜大学,培养纺织厂的在职职工,另在纺织集中地区开办青工预科,吸收预科毕业生直接升入高等学校。
        [外国主要纺织高等专业院校]
    [外国主要纺织高等专业院校(续表1)]
    [外国主要纺织高等专业院校(续表2)]
             夏正兴 沈履君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纺织高等教育"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051/320552126074.html

更多阅读

重庆市高等教、著名中小学简介 2016重庆市中小学校历

高等院校  在渝的高等院校共有55所,本科院校18所(含3所军校)。其中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2所(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地方市属本科大学13所(不含军校),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国家211工程院校,重庆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学校,西南大学是985工程优

江西省中小学继续教育网 江西教师资格证

当前教育评价中几种关系的理论思考出自: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景英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8日[摘要]:笔者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阐述了教育评价中的奖惩与发展、自评与他评、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关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教师培训管理平台

落实“我的课堂我主宰”,自主打造高效课堂----由参观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想到的 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柏城小学 /邵明家在今年( 2006年)的3月29-30日,我作为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有幸和市教研室的有关领导实地参观考察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教改

景德镇市教育网 景德镇早教中心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建设好普通高中,对巩固义务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普通高中建设暨新课程实验工作会,目

声明:《高等继续教育网 纺织高等教育》为网友习惯成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