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基于三维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认识论

    

欧国立

摘要:综合交通运输是一个具有多维涵义的概念,它包括形式维度、功能维度和运作维度等不同层面的意义;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有三个不同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不同阶段的综合交通运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还处于初级阶段,应当推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其由初级阶段向中级乃至高级阶段的过渡。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三维层面;初级阶段

一、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综述

交通运输是人类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载体,也是必要条件。人类很早就开始重视交通运输问题,并把它看成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就曾指出:“英国使全世界看到了运输便利对生产力的增长可以发生如何有力的影响,从而促成国家财富、人口与政治力量的增长。”历史上有众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讨论了交通运输问题。然而不同时期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不同,人们对交通运输问题的关注重点也有很大区别。马车、内河航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关注点也曾跟随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时至今日,在经历了运输技术发展和时间变迁后,交通运输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的基本格局,每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方面都有其自身独到的特征,随着技术的发展,每种运输方式在原来基础上还在创新和衍生新的、性能更好的交通工具。

多种运输方式的同时存在,使得如何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而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成为当今在交通运输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不同运输方式间是一种竞合关系。一方面,由于存在替代关系,不同运输方式在相同起讫点、相同方向上的运输是一种替代关系,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一项运输活动必须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完成,这时它们之间又是一种合作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共同运作来完成一项完整的运输活动是交通运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样一种环境和背景导致了世界各国对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的关注。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的认识并未统一,不同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方面使用的术语和强调的内容方面也有所不同。

前苏联较多使用“统一运输体系”或“综合交通运输”一词。在前苏联,高等院校中设有专门的“苏联统一运输体系”的课程。前苏联计划委员会下的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乌沙科夫博士等所著《苏联运输业发展问题——统一运输网》提到“统一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总和”。2005年,俄罗斯运输部长发表文章,指出俄罗斯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已发生并即将发生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前苏联以及俄罗斯关于综合交通运输方面更多的是强调各运输方式能力的协调。

美国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提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前总统肯尼迪在1962年4月的国情咨文《美国的运输系统》中使用了“综合交通运输”(comprehensive transport)一词。上世纪90年代由当时的总统布什签署的《1991年地面联合运输运输效率法》使用的是“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一词,强调运输行为和活动的联合与协作。近年来,综合交通运输方面的研究中也大量出现“Integrated Transport”、“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等词,强调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隙衔接和提供全过程、完整的运输服务。

其他一些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的提法上与上述国家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不同的侧重。不难看出,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渐进的,经历了从静态看待各种运输方式的关系到动态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和协作、进而推动一体化运输的过程。早期对综合交通运输的关注更多集中在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上,希望在他们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统一完善的运输体系,并且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然而,实践中人们发现,市场机制在交通运输发展中发挥着十分明显和重要的作用,虽然能够从统计学角度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比例结构的分析,但从理论和实践上确定它们之间的合理比例是困难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效率更多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通过密切合作和有效联接,提供完整高效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于是,对综合交通运输的认识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更多集中到了如何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即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或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而不是它们的静态规模。

国内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国家成立了综合运输研究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对综合交通运输问题开展过讨论,讨论基本围绕三个方面: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问题;现有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分工和综合利用问题;运输技术发展方向问题。这以后对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的讨论一直不断,其中不乏对综合交通运输问题在提法以及实践等方面问题上的不同意见。近年来,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联运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综合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客货用户的要求,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系统规划和系统建设,形成整体的系统能力,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客货运输用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服务的综合系统。

二、基于三维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认识论

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基于三维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认识论

近些年国内外综合交通运输的实践表明,无论是从五种运输方式的角度或是从一体化的角度,都还不能全面和准确反映综合交通运输的内涵。笔者认为,综合交通运输是一个三维层面的多因素系统综合体,具体来说包括形式维度层面(各种运输方式)、功能维度层面(服务范围和内容)和运作维度层面(一体化运输的运作与管理)。

1.形式维度层面(形维层面)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是五种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维度层面,即形式维度。从形式维度观察综合交通运输,更多地体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以及与此紧密关联的技术特征的差别。不同运输方式产生的时代不同,在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等方面的形式不同,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也不相同。充分发挥五种运输方式各自优势,形成有机的综合体系,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内容。然而,仅从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角度定义和认识综合交通运输,就会将综合交通运输囿于交通工具的组成或者技术类别的差异,从而忽视综合交通运输其他功能。因此,五种运输方式仅仅是构成综合交通运输的一个侧面和维度,而不是全部。

2.功能维度层面(功维层面)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功能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旅客和货物)的角度,综合交通运输又分为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

每个区域(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运输子系统,区域的交通运输系统间需要相互贯通,所有的区域交通子系统构成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大系统。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都是服务于经济社会活动的综合交通运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综合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长期以来一直忽略了从功能维度对综合交通运输进行把握、理解和认识,因此,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提法中少有基于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的角度进行阐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中涉及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关注,它已经成为综合交通运输十分重要的一面。从功能维度看,与社会经济紧密关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正是由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城乡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等组成。

3.运作维度层面(运维层面)

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往往无法由一种运输方式独立完成。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导致运输链条不断延长。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而衡量运输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运输过程的完整性,即能否实现门到门的运输。

交通运输产业提供完整的运输服务需要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共同协作,通过这种协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输(联合运输)。一体化运输需要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运作,它决定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过程)的效率和效益。因此,不同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有效运作是建立高效率综合交通运输的关键所在。

高效的一体化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在相关节点上的有效联接,取决于不同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等硬件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在物理和逻辑上相互联接和配合的紧密性、融合性和一体性,即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活动过程中的硬联接(基础设施、枢纽等物理上的联接)和软联接(运营管理、财务清算、时刻表等)。

一体化运输需要科学的规划和运作,以保证整个运输过程的连续和无缝。实际上,一体化的运作既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也有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间的和城市交通农村交通间的,以及国内交通与国际交通间的。概括起来说,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一体化,也有城市与城际间的一体化,还有城乡一体化以及国内与国际的一体化。

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运输需要科学规划,需要对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输通道、站场、枢纽等方面的建设有一个统筹安排,使得不同运输方式在固定设施建设上能够满足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运输的需要。在实际运作中,需要在不同运输方式在运营管理、经济核算等方面高效协调,保证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和无缝隙。

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节点的连接等方面。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对接是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一件事,两者之间的良好对接能够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无效运输,方便旅客出行。影响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是重要枢纽(车)站、(机)场的建设,包括站、场的空间位置以及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对接。这种对接既体现在固定设施上,也体现在运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上,如不同交通工具的时刻表安排、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联合客票等。

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边界不断外延,城市交通的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于城市交通与乡村交通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以及政策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城乡交通的一体化衔接也存在运作上的诸多问题。

国内与国际交通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对交通运输的客观要求。国际交通运输对时间、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无论是货物进口还是出口,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的有效衔接都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无疑需要把国内与国际交通的一体化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综合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今世界,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认真对待并且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综合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在实践中,不同运输方式间、城市与城际间、城乡间、国内与国际间的一体化运输方面也都暴露出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基于运作维度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笔者认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各自独立发展并初步形成完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阶段。这个阶段中,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尚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运输方式寻求自身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服务经济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级阶段是不同运输方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它们之间在基础设施、管理运作等方面能够有效联接(硬联接和软联接),并实现高效一体化(包括形式维度层面的一体化和功能维度层面的一体化)运输的阶段;高级阶段是综合交通运输不仅实现内部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和运作,而且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等实现高度协调统一,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阶段。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各种运输的方式的一体化程度较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较高,并且,交通运输体系本身是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经济发达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已经比较发达和完善。美国运输经济学家罗依·桑普森说:“美国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如此的完善,除非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否则很难意识到它的存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正在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这些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关注能源利用和土地资源利用,在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订上将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些国家在政府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将环境、国土资源等与交通运输整合在一起,便于它们之间的协调与统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运输方式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得到初步完善。然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通过有效衔接和一体化联运,实现运输过程的快速、完整和高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问题。

客观上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方面正在向中级阶段过渡。多年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还很不够,一些运输方式还处于短缺状态,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综合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协作及一体化运输方面的要求越来越明显。由于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作相对滞后,一体化运输水平较低,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现实当中,我国综合交通运输无论在形式维度层面的一体化、功能维度层面的一体化还是在运作维度层面的一体化都存在较大差距,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不高。因此在寻求各种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积极推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的一体化水平,提高运输服务的完整性和整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的成本。

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应当发挥集体理性,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政府行政管理层面上进一步整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应当将环境、资源利用等因素纳入运输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范畴,建立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向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锡晋等.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研究中的综合集成方法.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2004.

[2]文书生,杜文,叶怀珍.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理念探析.综合运输,2005(6).

[3]王庆云主编.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欧国立.动态博弈、集体理性与交通运输发展.2007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暨产业经济学发展学术论坛会议论文[C],2007.12.

[5]NationalCommissiononIntermodalTransportation.TowardaNationalIntermodalTransportationSystem.WashingtonD.C.,1994.

[6]CommissionforIntegratedTransport.NationalRoadTrafficTargets,AdvicebyCommissionforIntegratedTransport,CfIT,London,1999.

[7]MultimodalTransportationOptions.MaricopaAssociationofGovernmentsRegionalTransportationPlanUpdateDemographicandSocialChangeIssuePaper(June2001--PreparedbyBRW,Inc.).

[8]HeejooHam,TschanghoJohnKim,DavidBoyce.Assessmentofeconomicim-pactsfromunexpectedeventswithaninterregionalcommodityflowandmultimodaltransportationnetworkmodel.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39(2005):849-860.

(摘自:综合运输.2008/7)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基于三维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认识论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151/81941279839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基于三维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认识论》为网友柠萌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