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甘;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治肺痈,白喉,咽肿,牙痛,口疮牙疳,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疟母,风湿痹痛,胃痛,吐衄,崩漏,痛经,带下,产后腹痛,子宫脱垂,疝气,瘰疬,疔疮,脓疱疮,痔疮,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理蛇伤。”
《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痛,利大小便。主治黄疸,水肿,疳积,劳损白带,经漏,瘭疬。”
《广西本草选编》:“治痔疮,湿疹,外伤出血。”
《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主治风湿痛、疝气、肾炎、肾盂肾炎、菌痢、慢性扁桃体炎、喉炎、小儿脱舡、疳积、胎动不安、白带、血崩、外伤出血、便血、内外痔,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叶治牙疳、肺脓疡、痈疽疗疮。”
《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当茶饮,治习惯性流产;捣汁服,治消化不良的呕吐。”
《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利湿,舒筋话络,补血止血。用于腰腿痛、风湿骨痛、肠炎、痢疾、九疟不愈、盆腔炎、月经过多等症。”
地菍各家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叶,煎水,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蛇伤。
《陆川本草》:止血,解毒,消炎。治子宫出血,痢疾,疮痈溃烂红肿。
《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后血消疝。治赤白痢,产后腹痛。
《闽东本草》: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痿,风疹,疝气。
●地菍的作用
地菍药材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黄酮类、酚类、氨基酸、鞣质等多种成分。另有报道,地菍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研究发现,地菍水提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降糖作用,地菍水煎液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地菍有什么用
1、治疗消化道出血
将地菍全草按1:2浓度制成水剂,成人每次20~40毫升,用微温水冲服,每日3次,必要时加服1~2次。儿童酌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2例,治愈(症状消失,粪便潜血转阴)50例,好转(症状改善,潜血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10例,无效1例。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8例,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它含有鞣酸及酚类等有关。部分病人服药后有便秘现象。
2、治胃出血,大便下血
地菍一两,煎汤分四次服,隔四小时服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鸡尾、粗糠材各等分,炖白酒服。(《闽东本草》)
3、治外伤出血
地茄蛘叶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疾:鲜地茄二至三两。水煎服。
4、治咽喉肿痛
鲜古柑六钱至一两,洗净,水一碗半,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5、治血崩
地惹根四钱,红酒半斤,炖服。(《闽东本草》)
6、治妇人白带,经漏不止
地菍根五、六钱,用猪瘦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7、治黄疸
鲜地菍根三两,白茅根一两,白糖一两,甜酒一两。先将地菍根、白茅根煎水,加白糖、甜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8、治痢疾

地茄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9、治肾盂肾炎
地茄根二两,淡竹叶块根五钱,车前草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治疝气
地菍干根二两,龙眼肉、橘核各五钱。水煎服。
11、治子宫脱垂
地菍鲜根三至四两,红糖少许。水煎冲酒服。
12、治小儿脱肛、疳积
地菍干根五至八钱,鸡蛋一个。水炖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13、治瘰疬
地菍根五、六钱,或全草双倍量,用猪瘦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14、治虚火牙痛
地菍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5、解木薯中毒,亦治毒蛇咬伤
地稔根杵烂,冲开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注:更多内容请关注三联食物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