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禅集锦(1078)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 天涯社区
《观自在》:看住当下的自己,看住身体、感受、心情、境遇,越清楚越好,就是观自在的最初下手处。看者自看,自无所看,明明了了,无有一物,即是观自在正式做功夫处。再进一步,根尘脱落,能所双亡,得大自在。——达照法师
奉献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人生要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以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试图通过强化意识形态来整饬世风人心,这种做法至少是肤浅的。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善待动物,至少不虐待动物,这不仅是对地球上其它生命的尊重,也是人类自身精神上道德上纯洁化的需要。可以断定,一个虐待动物的民族,一定也不会尊重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感一旦麻木,心肠一旦变冷酷,同类岂在话下。
评论古今: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
#延参法师谈幸福人生# 这阴晴不定的生活,其实是对人生恰当的提醒,锻炼自己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态度和境界,不必要纠结生活给自己留下了多少伤痕,如果真正的能够做到善待生活,那么不妨开启忘记模式。
恒诲法师:一位青年夜访禅师,青年道:“我有很多事情想不通,想跟你说说!”禅师答,“想已是多余,说更是啰嗦。”“那我该怎么办?”青年问。禅师笑答:“这个太简单了,睡觉去!”——烦恼本无来处,也无去处,纠缠无益。只有此时此刻,回归一念清净,然后守住每一个当下,自会念念清净。
每个人都在生活里经历,善意的去理解生活,不过是生活的一种另类考验,不要去怀疑生活的用意,只是生活的关怀用力过猛,生活的提醒让自己坚强,既然在生活里能忍住不笑,那么相信自己一定会忍住不哭,如果真想哭,要考虑适度。#延参法师谈幸福人生#
对幸福的认识,不拒绝眼泪,在眼泪中改变,不回避伤痛,在伤痛中治愈,学会乐观,更学会分享,扛得起责任,放得下自我。不要认为生活讨厌谁,生活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对每个生命默默关注。幽默一些对待生活,既然蜗牛也是牛,那么假装幸福不妨也是一种幸福。#延参法师谈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