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绕梁之音」
为您送上的是
王曦梁
朗诵的“仓央嘉措”的作品
愿我心中的山水,倒映在你眼中。
★
作者:“仓央嘉措”
绕梁之音:王曦梁
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
沿途花事轻浮
谎话香艳
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
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
直至悠悠的琴声被安详淹没
我才刚刚赶到岸边
片刻之间
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彻悟后,时光清凉,时日清长。
『安公子驾到』
安意如:
昨夜读《清真词》。
新篁摇动翠葆,
曲径通深窈。
夏果收新脆,
金丸落,
惊飞鸟。
浓翠迷岸草。
蛙声闹,
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
浮萍破处,
帘花檐影颠倒。
纶巾羽扇,
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
惊觉,
依然身在江表。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不好意思,题目有点长)
是周邦彦的名作
(《清真词》是他的词集名),
是他任江苏溧水县令所作。
读这种词,
常让我怀念的是,
古老中国的初夏,
充满了乡野田园的妙趣。
姑射亭畔曲径通幽,
竹凝清露,
岸生春草,
骤雨初歇后,
鸟鸣蛙叫,
扑面而来还有丝丝水气凉意,
如果不看最后一句,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景色的绝妙好词,
亦是一副用笔清淡鲜活的山水画作。
而最后一句泄露了,
他客居异乡的惆怅之情。
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
不觉在 “困卧”中梦回故里。

中山县圃姑射亭的环境
如此清雅美好,
富有情致,
他尚且有流落江表之感,
那么他对溧水令一职的厌倦,
也就可知了。
读过了周邦彦的词,
我又去看了仓央嘉措诗集,
翻到了这首《彻悟后》。
彻悟后,便去水中捞月
沿途花事轻浮
谎话香艳
我在起点与终点之间两全其美
却无法禅定于一夜琴声
直至悠悠的琴声被安详淹没
我才刚刚赶到岸边
片刻之间
已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
每次读这本诗集,
我都很纠结,
一方面这些托名的作品,
写得实在不错,
另一方面,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作为对藏族文化有基本了解的人,
我必须说,
这些诗都不是仓央嘉措写的呀!
好吧!我承认,
我是个扫兴的人。
在初夏的时候,
读这样的诗,
会有清凉的美感。
一写红尘沉迷,
以幻为实,
一写禅心澄澈,
借假修真。
诗词互看,
一实一虚,
别有意趣。
都是如梦般清丽的笔调,
周邦彦是钱塘人
(今杭州)
写起江南风物来,
胸有成竹,
落笔毫如春山行云,
毫无阻滞,
江苏溧水其实离杭州不远,
两地风光也相差无几,
但对于一个仕途失意
(又抵死恋家)
的杭州人来说,
这些都成为惆怅和失落的理由。
读多了宋词,
真真觉得词人最擅于小题大做的,
而这首《彻悟后》,
恰恰相反,
所有的大喜大悲都深藏不露,
海誓山盟,
在彻悟后都成了水中月,
镜中花,
都成了水面的清风一缕。
美仍是美,
恋仍是恋。
只是不再执着。
爱,
不是抱定了不放手,
爱,
是允许TA来,
允许TA走。
人生中的一切都只能经历,
难以说占有。
叶底藏花一度,
梦中踏雪机会,
得与失,
爱与恨,
最终化作沿途的风景和风情。
忘与不忘,
念与不念,
殊途同归。
愿我心中的山水,
倒映在你眼中。
用情语表达佛意,
是更能让红尘男女为之注目沉思的吧。
对一个没有吃过糖的孩子说,
吃糖吃多了会蛀牙,
他是很难相信的。
我们总要执着过,
爱过,
痛过,
才肯信服放下的自在和欢喜!
彻悟后,
时光清凉,
时日清长。
诗歌之美,
不尽在于它表达了什么。
而在于你感受到什么……
如果能让你一点点参透情爱的奥秘,
能让你一点点获得自在的欢喜,
那么这样的诗,
不管是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都是值得一再去品读的。
顺祝诸位,
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