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风俗 二十四节气寒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有哪些风俗呢

0【导读】观红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登高,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北京流行斗蟋蟀,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wWW.aIhUaU.cOm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的习俗,在每个季节,每个节气里都有他们各自的习俗。那么,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有哪些风俗呢?

二十四节气的风俗 二十四节气寒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有哪些风俗呢

  一、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二、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三、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四、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五、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六、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有哪些风俗呢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9051/529960741781.html

更多阅读

二十四节气 的意思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 百科内容来自于: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农历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小雪节气的气象条件与农事摘要

   小雪节气的气象条件与农事摘要  小雪节气,每年出现在公历11月23日前后,当太阳视位到达240度时开始。《二十四节气解》中说:“雨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可见小雪是表示降水形式由雨变雪了,但此时雪量不大,故称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谚语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

二十四节气处暑的来历 处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

声明:《二十四节气的风俗 二十四节气寒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有哪些风俗呢》为网友清醒着失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