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草科名禾本科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牧草科英文名Grass Family牧草属名剪股颖属牧草属拉丁名Agrostis L.牧草属英文名Bentgrass天然牧草小糠草牧草学名Agrostis alba L.牧草英文名Redtop牧草图片地理分布小糠草(别名红顶草、糠穗草、白剪股颖)适应性很强,分布幅度较广。中国温带、暖温带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亚热带的一些地区及长江流域均有野生。常为草甸,河漫滩以及湿润谷地、沟边的植物群落优势建群种.但面积都不大。国外野生种分布也较广,尤以欧、亚大陆为多。前苏联、蒙古及欧洲各国均有分布;美洲从加拿大到墨西哥均有广泛分布,尤其是美国新泽西州和大西洋北部沿岸各州更为广泛;欧洲、日本已引种栽培。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疏丛型。秆高90~150厘米,下部膝曲或斜升,具有5~6节。叶稍无毛,多短于节间;叶舌长3~5毫米,先端齿裂,叶片扁平,长17~30 厘米,宽3~8米,上面微粗糙。圆锥花序尖塔形,疏散展开,长14~30厘米,草绿色或带紫色,成熟后黄紫色,每节具多数簇生的分枝,基部着生小穗,小穗长2~2.5毫米,二颖近等长,具1脉或脊;外稃长2毫米左右,无芒;内稃长为外稃长的2/3或3/4,具2脉。细胞染色体:2n=14,28,42。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小糠草具有很强摄取养分的能力,对土壤选择不严,可在多种土壤中生长,尤其耐酸性土壤,在石灰含量很低的土壤,可正常生长发育。抗寒力强,生活力旺盛。其根茎的繁殖扩侵力很强,可形成松软的草地或草皮,利于放牧,并能防止土壤冲刷。小糠草属于中生性禾草,喜湿润环境,在天然条件下广泛地生长于湿润草甸、草甸草原、河漫滩以及山地沟谷,而在干燥坡地较少见。植株寿命长,一般达5~20年。可借根茎繁殖,故利用期也长,可做永久性人工草地的成分。耐践踏,为一典型牧用下繁草,也可刈牧兼用。在天山的山间宽谷地上生长繁茂,高达1米以上,可做割草用。在天然草地,它常与中生禾草拂子茅(Calamagrostis sp.)、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野大豆(Glycine soj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以及委陵菜(Potentilla sp.)、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等杂类草共同组成群落。但一般面积不大,仅分布于草甸植被带中。饲用价值草质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在较长的时期内能保持柔嫩、低纤维状态,尤其是放牧后再生草的质量更好,各种家畜均喜食,为一等优质牧草。小糠草的可消化蛋白质为5.41%,总消化养分为59.34%。小糠草的种子极为细小,千粒重0.09克。小糠草为下繁牧草,基生叶发达,其野生种距地表20厘米的高度产草量超过总量的50%,茎、叶比为1∶2.31。野生小糠草产鲜草3000~4500千克/公顷。小糠草有机物质消化率也较高。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小糠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