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庭比原生家庭更重要
不过,笔者今天要说的不是平等,而是小家庭比原生家庭更重要。
中国的婆媳文化中,很多情况下,妻子往往是弱势的一方,毕竟,妻子的到来,打破了原生家庭内的情感平衡,让习惯了在情感上依赖儿子的家人感到被忽视,产生了情感剥夺,可另一面,妻子却觉得自己与丈夫亲密,天经地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整个原生家庭为了让自己回到最初的平衡而排斥新成员,新成员也不肯牺牲自己的情感需求,让自己被边缘化的话,那么新成员就会一直无法被大家庭接纳,也会产生失落感。说白了,儿子或丈夫是同一个人且只有一个人,情感无论怎么分配,两边都很难饱足,因此只有舍弃原生家庭的平衡,做出取舍。
为了下一代考虑,让爸爸妈妈最好减少对儿子的依赖,让儿子有办法腾出心情,来和妻子培养感情,这样的话,即使夫妻二人身处大家庭,也不会埋没了小家庭的存在感和自尊。只有当小家庭有了自尊,不会为了争夺爱而焦头烂额,妈妈才会特别淡定,把安全感传递给下一代,这有利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
当然,说小家庭比原生家庭更重要,也不光是为了下一代。甚至也不是为了有一个人能陪自己白头偕老,陪自己看病,喂自己吃药。说小家庭更重要,最大的理由在于它会让人得到真正的成长。
离开了父母的呵护,习惯的环境,你真正独立地去面对一个和你不一样的人。就算是再糟糕伴侣关系,也是一面自我的镜子。也许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另一面。假如你还能做得更好,在关系中时时反思自己“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自己的心情时什么”,也许你会避免再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心理学家们发现,一个人在新家庭里和伴侣的关系,常常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像,有了孩子之后,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又常常不自觉地模仿自己的父母。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哪里重蹈了父母的覆辙,你会活得更明白,也更可能去做一些改变,让原生家庭的痼疾在你这一代痊愈。
好比上一代许多中国家庭中,爸爸总是缺席,而妈妈为了不寂寞,就抓着儿子当情感的救命稻草,于是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等孩子结婚了之后,觉得自己被冷落,又开始跟媳妇争抢儿子的感情,儿子总是帮着妈妈,于是媳妇得不到新家的承认,转而又去依赖自己的儿子,如此循环下去;假如孩子是女儿,妈妈则会千方百计地挑剔女儿的交往对象,看似希望女儿嫁个好人家,其实潜意识中根本不希望女儿嫁出去,女儿也舍不得妈妈,觉得结婚后一定不能冷落妈妈,于是女儿就这样成了剩女。
冤冤相报何时了,孩子总是受害者。换言之,当初受害的那个孩子或许正是你自己。
像这样的痼疾,以及其他的一些痼疾,只要你意识到了,那就有可能改变它。比如作为丈夫,主动地修复和妻子的关系,做妻子的,不要逃避夫妻关系的问题,拉孩子下水,而是主动和丈夫修复关系。
当你拥有了一个新的家,就是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所以,我们也应该勇敢地变成新的人。
假如你把即将拥有的那个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那么,你将收获的不只是独立后的自由,还有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