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认为无媒便不成婚,这样就少不了媒婆,在金瓶梅这部书中有不少女人从事这个职业,其中比较典型是王婆、文嫂、薛嫂、冯妈妈。
一是王婆。王婆是开小茶馆的生意人,工作之余给人说媒,她对钱财的渴求是她本性中的一大特色。她是西门庆潘金莲的媒人,西门庆将潘金莲勾搭到手后,王婆马上就向西门庆要钱,最能体现王婆贪得无厌的一幕是,西门庆死后,吴月娘让她把潘金莲领走发卖。此时的潘金莲已完全沦为她的摇钱树。她恶毒地对潘金莲说:“你休稀里打哄,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儿,各人心里明。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苍蝇不钻没缝儿蛋,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潘金莲被打发到她那儿发卖时,有不少人要去买她。陈经济出五十两银子买潘金莲,王婆不允;何官人出七十两,她不肯;张二官出八十两、周秀出九十两,她嫌少,扬言非一百两不卖。王婆对敛财的不惜身家性命的贪婪。
二是文嫂。文嫂她左右逢源的精明,能将她那种欲擒故纵、半推半就、真真假假的手段和计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文嫂这种精明可能是成天给林太太做牵头时培养出来的,因为林太太既要求寻外遇,又要求干事机密,没有点精明本领,恐怕是应付不过来的。文嫂本来是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的媒人,但西门庆后来好长时间没有找她办过事儿,因而她有不满情绪。玳安找上门来,她故意推托不见,文嫂不过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说明她也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角色,把不满情绪发泄一下罢了。
当然,文嫂实际上是想为西门庆办事的,这是她的物质来源之所在,很快她就跟着玳安来找西门庆。文嫂与西门庆的一次长谈,非常出色地表现了文嫂的心计。尤其是当她知道西门庆是想私通林太太时,故意作了一番推托,说明私通林太太并非易事,以显示自己的特有的“才干”。文嫂的精明与王婆的精明有所不同。如果说,王婆为西门庆制定出的十条挨光计,反映了她的老谋深算,真的是“智赛随何,机强陆贾,女兵十个九个都出不了干娘的手”的话,那么文嫂则以闪烁其词、审时度势、胸有成竹而见长。王婆是通过对潘金莲的了解,精明于西门庆的勾搭行动上,她的精明是为她的表现她的贪婪服务的。而文嫂的精明,则是建立在西门庆对色的想往,对林太太的志在必得上。文嫂也同样很贪财,她嫌五两银子不够多,直说到西门庆再加了两匹绸缎才甘心,但她的贪婪相对于她精明的个性特点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