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来袭之死亡之路 回顾中国武术逐步丧失技击属性之路

徐晓冬固然有炒作之嫌,而且刚爆红就露出了毫无涵养、打假是假求名是真的真实名目,但他确实击中了中国传武的致命软肋。——体育大生意 ·

中国传武唐宋时期弱化技击属性   沦为中国花式体操  入奥无望


每每一提及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四字必定如影随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崛起,传统武术被视为中华民族对外文化输出的一大特色软实力。具体到竞技层面,国人也一直都希望中国武术能够成为奥运项目,这种情结可以追溯到1936年奥运会。当时以郑怀贤、张文广、温敬铭、刘玉华(女)为代表的中国国术选手曾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在柏林亮相,甫一表演国术绝技,随即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好评,也就是从那时起,不少国人就梦想着武术能够有一天成为奥运项目。

随着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国人对武术入奥的渴望越发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入奥已成为国人近百年的夙愿。为了让武术顺利进入奥运会,中国武术从大层面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前者注重表演,具有固定的演练套路,后者则是实战,强调踢打摔三大技法,但无固定招式,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协则一直主张将表演属性更强的武术套路送进奥运会。可惜,武术套路入奥一途坎坷颇多,即使各方在2008年奥运会前极力推动,最终武术也只能作为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而已。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的柔道(男子)、韩国的跆拳道分别在1964年和2000年就已成功入奥,而在2016年,日本的空手道也成功被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


▼2008年,武术被列入奥运会特设项目


客观而言,中国武术短期内无法成为奥运项目。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宪章》规定,一项运动想要成为夏季奥运会项目,最基本的前提是至少在全世界四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男性以及三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中广泛开展,运动小项也起码要至少举办过两次以上的洲际锦标赛。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条件,武术在这一层面早已满足条件。真正难以实现的是那句比较模糊含混的条件:“必须在参加人数上和地域范围上具有公认的国际地位”。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南京青奥会

演练武术器械


简而言之,由于欧美在国际奥委会占据绝对话语权,所以“公认的国际地位”其实就是一项运动在欧美地区是否获得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武术最大的短板。因为在欧美地区,人们是否热衷练习一项体育技能的关键是看其的实用性,具体到武术这种徒手搏击项目则看重的就是技击属性,在这方面,无论是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都具备极强的技击属性,而中国的武术套路也只有表演的艺术性,却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技击属性,自然难以进入奥运会。那么,为什么中国武术会丧失最核心的属性呢?

回顾历史,武术最早是人民从捕猎和战斗中创造出来的,因而武术从一开始就具备极强的技击属性。在枪炮尚未发明和传入中国以前,也就是冷兵器时代,中国传统武术还具备有不俗的技击属性。但历朝历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只要进入和平年代,武术的技击性注定会被抑制。

在和平时代,为了便于武术的流传和接受官方的管理,武术开始逐渐出现武术套路。武术大师将武术编排成系统的套路,在保留部分技击属性的同时尽可能保证其具备艺术性,以取悦和取信当权者,甚至干脆成为宫廷表演项目。比如杜甫曾写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这么精妙壮观的剑术在唐代却已经沦为宫廷舞蹈,诞生于杀伐行伍间的武术也进而蜕变为注重表演性的武艺。从术到艺,一字之易,已相去甚远。


丧失来袭之死亡之路 回顾中国武术逐步丧失技击属性之路

▼公孙大娘舞剑图


于是,在官方,武术套路最早的形式是“武舞”,当初一般是在战斗胜利归来时进行的助兴表演,后来套路发展到民间,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发展到现在源流有序的拳派。武术界也有“为便于记忆将技击动作组合成套路”的说法,不可否认武术套路动作前后连贯,在传承武术技法中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在电光石火的实战中,这种套路其实不具备发挥空间。

众所周知,宋代赵匡胤立朝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此后杯酒释兵权,长期重文抑武,这一时期的武术套路为了生存,自然越发讲究艺术性和养生性,尤其是官宦之家,非常看重武艺的表演功能。但与此同时,宋代的武术套路临阵杀敌实用性最差,不知道北宋、南宋屡战屡败是否与此也有关系。在这一时期,据传抗金名将岳飞针对这种弊端独创了岳氏散手,总共只有9招,招无定法,虽然不符合审美,但足够实用,而这也被视为当代武术散打可以追溯到的一个起源。


▼岳飞雕像


由于历朝历代在和平时期都希望把武术当作一种赏析性的艺术表演,这导致实战“套路”向演练套路进一步转变,从而使套路练习与对抗性练习逐渐分离。再加之,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德轻力”的传统,于是武术越来越看重的是武术蕴含的表演和文化色彩,而戾气十足的击属性则进一步被摒弃。

在传统武术理论中,有一句“起于易、成于医、附于兵、扬于艺”是对武术套路在唐宋以来发展历程的高度概括。“起于易、成于医”点明了武术套路的文化属性、健身属性,最后这个“扬于艺”,则重点突出了武术套路能够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是它蜕变成了一项表演性极强的艺术。即使是清代最知名的太极拳师杨露禅,曾打遍京师无敌手、出手必见红,但也曾因多年客居王府位居西席,其传授给王公贵族的太极拳也多以健身和柔美而闻名。


▼杨露禅雕像


在民国时期,由于冷兵器时代彻底结束、武术神话彻底破灭,武术界彻底从唯技击论式的单向度追求朝着兼顾技击、健身、养生、审美、修性等多功能层面转变。如近世习武练艺中普遍存在的“舌抵上腭”要求,显然兼有着养生功能的诉求。这一时期西洋拳传入中国,国人因频遭外辱欺凌,故背上“东亚病夫”的骂名,大侠霍元甲虽然曾扬威沪上,但也绝非只靠家传的迷踪拳,而是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简化繁重新改造了迷踪拳,这显然是在尽可能增强家传绝学的技击属性。此后,霍元甲创立国术馆时明确表示,中华武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其实是武术散打的技术宗旨。

发展到建国初期,一度有人提议,武术应该最大程度张扬其艺术性,武术套路应该与中国书法、京剧、民族舞蹈一道被列为四大国粹并进行艺术层面的提炼萃取。此后,中国武术正式被主管部门划分为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但因为散打是中国独有的特色项目,而非奥运项目,只能关门自娱自乐,自然不受重视。所以表演性强、具备健身、表演属性的武术套路成为中国武术的主流。比如在这一时期,上海女士杨文娣在吸收太极拳和舞蹈元素的基础上创立了木兰花架拳,随后成为上世纪70年代沪上公园健身的热门活动,堪称是当时最流行的广场舞,进而形成了王、卓、应、凌等流派,但即使最顽固的武术家也都必须承认,木兰拳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种健身舞蹈,完全没有任何技击属性。


▼木兰拳是公认的健身广场舞,

没有丝毫的技击属性


而在这之前,1954年,香港的两位国术大师吴氏太极吴公仪和白鹤门掌门人陈克夫曾因为私怨决定在澳门摆下擂台比武。这两位武术宗师的对决被当时各路媒体大肆炒作,被视为武林盛事,结果没想到这两位大宗师在实战中根本无暇展现出应有的本门拳法,而是犹如街头无赖般互相推搡挥拳,毫无章法,陈克夫更是被揍的鼻血长流,这让事前抱有美好期待的各路看客大跌眼镜,最终这场比赛匆匆被宣判平手而结束,为了保护这两大拳派的后续招生能力,比赛录像也一度被封锁。

多说一句,如果说这场闹剧真的还蕴含什么正能量,那就是当时的两个年轻报社记者梁羽生和查良镛趁着这场比武闹剧的热度开始从事武侠小说写作,当然,武侠小说中的神妙武功与太极、白鹤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具体到此番被徐晓冬点名要打假的太极拳,这些年下来,太极拳的确是丧失技击属性的典型。如前文所述,清代的杨露禅曾深入河南陈家沟学习陈氏太极,此后扬名京师,大小数十仗无一败绩,于是被称为“杨无敌”,他此后开宗立派,他的太极拳被称为杨氏太极,这也是如今京津冀等地区流传最广的太极拳,可见当时太极拳也具备一定的技击属性。杨露禅后来被聘为王府教席,传授王公贵族时,自然更强调太极拳的养生和表演属性。

此后,历代就沿着这个路子发展,尤其是在建国后,为了推广群众健身运动,太极拳进一步被简化。例如《简化太极拳》就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合各家太极拳之长创编的,简单易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人们锻炼养生的首选运动。但自此之后,太极彻底与技击属性告别。笔者相信,当今的太极拳练习者中仍然具备有高超战斗力者,但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他们临场实战时,绝对不会以太极的招式应敌,而是改用散打。

在回顾了中国武术逐步丧失技击属性的经历后,你才能明白,中国武术套路如今被国外耻笑为中国花式体操,纯属历代国情使然。此番被徐晓冬这位不入流的综合格斗爱好者公然挑衅,归根解读也是源于自身存在不可弥补的死穴,所以也别怪徐晓冬故意找中国传武这个软柿子捏。当然,笔者也相信高手在民间,或许中国传武界仍然存在技击属性超强的武术套路,但想要把程式化明显的套路练出实战效果,没有数十年持之以恒的肌肉记忆力,绝不可能临场实战时得心应手。所以,客观来说,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大多只存在武术散打中,至于传统的武术套路发展至今,已然基本完全摒弃了技击属性,只适合表演、养生、修性。


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的年轻受众群体规模在缩小,大家更喜欢泰拳、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等技击属性显著的徒手项目

 

作为技击性运动的根源,中国武术曾经一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日本的空手道就曾源于中国,最早曾被叫作唐手。但在这种“崇德轻力”、“形意双修”的民族病态审美观的摧残下,中国武术总是需要从最基本的技击属性向表演属性倾斜,最终逐步导致武术套路越发精致美观,但戾气十足的技击属性则荡然无存。国人的这种病态审美观其实无处不在。中国本是四大发明的古国,但最终均摒弃了这些发明背后的原始属性,转而一味赋予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而误入歧途。所以鲁迅先生也曾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善不但电气而已。”


▼李小龙雕像



回到徐晓冬挑战整个中华武林的这一噱头上来。徐晓冬固然有炒作之嫌,而且刚爆红就露出了毫无涵养、打假是假求名是真的真实名目,但他确实击中了中国传武的致命软肋,中国传武应该反思并尽快修补软肋,否则武术套路未来的入奥希望仍非常渺茫。至于搏击赛事,如果只想一味靠徐晓冬炒作而不是厚积薄发,那么迟早会和徐晓冬一起遭遇起更多的质疑甚至是舆论反噬。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9951/637745493331.html

更多阅读

末世的疯狂之路尽在《疯狂的麦克斯4》 疯狂的麦克斯4

黄沙、荒漠、酷车、狂飙、重金属、烈火、鲜血、杀戮、帅哥、美女、暴力末日的疯狂尽在《疯狂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2015末日科幻动作巨制《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近日首度曝光先导海报与预告,预告片火爆刺激令人期待!在《疯狂的麦克斯

6.1缰绳来袭III:畅饮太阳之井

缰绳来袭III:畅饮太阳之井在黑暗神殿,海加尔峰和太阳之井中收集下列所有战斗宠物。·怪诞魔 HS 老3/4·海兽幼崽 BT 老1·深渊小魔怪 BT老2·暴怒残片 BT 三脸·苦难残片BT 三脸·欲望残片BT 三脸·诱惑魔女 BT主母·恶臭腐

桃花来袭之萌妃难防 花水悄悄来袭

     提起花水,大多数消费者的反应是:花水?好像听过,但没用过。百度百科词条给予的定义是:植物精油在蒸馏萃取过程中留下来的水,也称为纯露。比如玫瑰花水即指在蒸馏玫瑰精油时留出的水溶液。但也有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国内市面上售卖的

重回适之路 电影 山高水长间,《重回适之路》

   一束光从左上方打下来,一张温文尔雅的脸缓缓进入光束,架着眼镜,望向前方。在悠扬的提琴声中,身着长褂的男子在一间徽房内顾盼着,好似正用目光拂去时光的尘埃。  这是纪录片《重回适之路》中的一幕。旁白说道:“我们并不是在做情景

声明:《丧失来袭之死亡之路 回顾中国武术逐步丧失技击属性之路》为网友酒意入桃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