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自画像
张大千是著名的国画大师,是画师中难得的多面手,不但能画花鸟还能,作画题材十分丰富。以人物画为例,大千先生就非常善于表现侍女的温婉、隐士的高雅、神仙的飘渺。但是张大千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题材就是画自己的自画像。
张大千自画像
根据目前的考证,张大千先生的第一幅自画像据说完成于1929年。该画较大,为六尺整纸,留白极多,为的是请师长前辈题字留念,前后六年,共有海内外三十多位名家先贤留下墨宝,使得这幅自画像身价倍增。
《至徐雯波七十自画像与黑虎》是其自画像中的代表作。当时他已经在巴西的八德园定居,生活十分安逸。在张大千的所有自画像中,这是尺幅最大、最重要的代表作。同时该画为泼彩作品,画面色彩绚丽,画中的藏獒是张大千最喜爱的宠物。
张大千另一幅比较著名的自画像作于1960年,也就是他六十一岁的时候。这幅自画像中的人物两只手重叠放在胸前一根手杖上,头发胡须都已经斑驳,但是神情确实开朗愉悦的。
据好事者的考证,张大千先生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画家中为自己作自画像最多的人,一生所做有百幅之多。那么张大千为什么会创作如此多的自画像?这些自画像又去向何方呢?据说,早些年张大千是以仿做石涛作品起家,后来小有名气之后,才开始以自己的风格独立创作。到三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张大千作第一幅自画像的前后,张大千所做的古画已经在北京天津的古玩界声名鹊起。那一年他见到了石涛《松下高士》的真迹,于是他就仿照这幅名画的构图,创作了第一幅自画像,从而一发不可收。至于张大千自画像的去向,大多作画之时就已经转送了亲朋好友。
张大千对联
众所周知,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但他不仅擅长国画的绘制,对于作诗书法也很有天赋。在当时的中国诗书画界,张大千的份量等同于齐白石和浦心畬的。

张大千照片
张大千也创作了不少对联,其中有一副是为好友张群所写。张群,1889年出生在四川省华阳县,是元老级别的国民党。在1954年的时候,张群针对养生和修养进行了一次演讲。后来他专研于养生之道,而他所著的《谈修养》在当时的台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奠定了后来张群的养生之道。张大千赠予张群的对联,上联是“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嘱”,下联是“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
张大千对联中的上联写到的“把酒再三嘱”引用的是“祝哽祝噎”的典故,指的是在老人吃饭的时候,要在他们进食前或者进食结束再对他们祝寿。为的是防止老人打断老人吃饭,导致他们消化不良或被食物卡住。上联所述的意思是年长的老人为了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在饮食方面十分小心。吃饭喝酒不过量,细嚼慢咽以防鱼刺,大块的事物将喉咙卡住。
下联的意思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虽然人身体的各机能都在退化,但只要保持每天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地生活,有助于绵延益寿。张大千对联的下联所表达的让人不禁想到清朝时期石成金所写的《却病歌》,他在诗中所主张的就是人时刻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愈合。快乐就是一副长生不老的良药。
这幅张大千对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张群所主张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他们都指出,在日常中要精细地生活,而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养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大千工笔画
张大千是书画大家,有人这样评价张大千“五百年中只此一位”,可见对张大千的推崇。张大千在书画领域可以说游刃有余,书画都堪称一绝,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更是当今一绝,称得上是前无古人,目前还是后无来者。张大千在绘画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张大千的工笔画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张大千工笔画。
张大千《蜀国山茶图》
题识:蜀国山茶九月开,不似长安幄下栽。丙戌上元,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大利(白文)、张爰(朱文)。
在这幅《蜀国山茶图》中,作者不拘泥于山茶的本来面目,大胆的运用了黑白灰的主色调,让人觉得安静祥和,同时画中的山茶花仅仅采用线条进行了勾勒,线条饱满、圆润,展现出了强烈的质感与生命力,让人觉得具有膨胀的激情,灰黑色相间的叶子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凝重的感觉,蓝色的叶子进行了点缀,使得画面生动活泼,增加了一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张大千用中淡墨勾枝干,行笔节奏顿挫,线条坚实有力。作者整个画面布局合理,用笔与用色都非常的大胆,也非常的细致,整幅画堪称安排细致又大胆,技法讲究,总体色调表现的非常雅致,但仍掩饰不住整个画面所展现的那种饱满热烈的生命力!我们现代认为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期是张大千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高峰时期。这幅《蜀国山茶图》创作于丙戌(1946)年,正是张大千工笔花鸟画创作鼎盛时期的作品。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