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的五重境界
读书是成长的阶梯,是丰富阅历的方法,是人生的一种修炼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国人先辈提倡的一种人生态度。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现代人大多数一生或多或少都会读一些书,有的人是为别人读,有的人是为自己读,你是为谁读?我把读书人分成五大类,你属于哪一类?
①为父母、为老师、为领导、为考试:囫囵吞枣、食不知味,典型代表为今日之部分中学生。
②为炫耀、为卖弄:这些人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唾沫四溅的牛人、才高八斗的砖家。
③学以致用:毛泽东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又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学以致用的人举不胜举,他们为工作、为学历、为功名、为利禄而读书,如古时为考举人的秀才,今日为考公务员之莘莘学子。
④追求真理:这种人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典型代表为孔子和布鲁诺。孔子说“克己复礼”(意思是忍辱负重也要复兴周朝的文化礼仪),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了也不后悔);布鲁诺为宣传、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囚禁八年,最终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死不悔改。
⑤乐在其中:这些人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没有多少功利性,典型代表为老子和笛卡尔。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真正的智者觉得无话可说,而夸夸其谈的人并没有多少真本领(我就属于无知者,只是想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有思想才能证明自己存在,没思想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人的生命有限,但人的思想可以流传千古。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伊索、亚当·斯密等虽然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思想依然在熠熠生辉,人类将永远受惠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