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偏见 说繁体字更有文化,那是偏见

文化偏见 说繁体字更有文化,那是偏见

全叔,是微博网友对成都全搜索新闻网的昵称。《全叔读报》是我们开发的一个品牌栏目,不那么正经八百,但也不会一副很low的样子。

本期撰稿/陈几手

近日,就“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一事,《人民日报》刊文称:“对繁体字的认识,社会上存在过于美化的倾向,似乎恢复繁体字或者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繁体字,人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能得到提高”,文章对简体字的推广表现出强烈的赞许态度。其实,“简繁之争”已在中文网络世界上绵延数载,两派人马左右拉锯,但直到今天,都没法各自说服对方。

汉字一直在变化:“繁体字”也是汉字简化的结果

汉文字发展的分水岭是汉字的“隶变”。卫恒《四体书势》载:“隶书者,篆之捷也。”——也就是把篆书快写、并适当减少笔画,这在当时被称为“俗体”。隶变后的汉字字型由圆形变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彻底笔画化。秦孝公时代的铜器铭文里,就有正体和俗体并存的情况,孝公以后,随着书写的频繁,愈发流行。经过了战国至西汉中后期的漫长共存,俗体盛于南北朝。这是汉字的第一次全面简体化。

网上有如此一则鸡汤:“像中国人这样,只要受过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的普通人,就能粗略阅读几百上千年前文字的情况,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少。大部份的国家,要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才能解读古代文献。有宏大浩瀚的珍藏摆在我们面前,任由取阅,这是种族天赋。该自傲,要珍惜。”但事实是,若非专业学者,南北朝以前的篆书文献多半是看不懂的。而你之所以能勉强看懂一点古文献,恰恰要归功于简化后的隶书。此后,不论是被一部分人奉为“正体”的繁体字,抑或被贬为“残体”的简体字,都是在隶书的框架里打转,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简体字“撕裂传统文化”?99.74%的简体字为前人所造

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最早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遍。

如“营”、“寿”、“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等等。颜元孙《干禄字书》、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刘复《宋元以来俗字谱》,都收录了极多的简体字。

1956年中国政府所推行的2000多个简体字,大多也不是“造”出来的——而是直接从前人那里拿来用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350个字、第二表132个字,共482个字。有人考察其中388个字的来源,发现汉代和以前出现的有111个字(占28.61%),三国到唐代出现的有55个字(占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计有166个字(占42.78%),宋代到清代出现的有175个字(占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计有341个字(占87.88%),民国时期出现的有46个字(占11.86%),民国和以前的合计有387个字(占99.74%),1949年以后出现的仅有1个字(占0.26%)。

简体字“不好看”?书圣王羲之不高兴了

从审美角度指责简体字“不好看”也是一种时常出现的声音。但是听到这话,书圣王羲之他老人家可能会不太高兴。草书本来就是现代简体字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在王羲之《淳化阁帖》中,就出现了“东、岂、试、为、缅、临、终、张、时、将、见、当、孙、扬、实、尔、鲤、鱼、与、诏、长、乐、陈、来、诚、绝、顾、灾、宽、饮、谢、杨、学、万、发、问、怅、颐、视”等简体字。

同为书法家的其子王献之的帖中也经常出现“尝、临、谓、诸、当、问、顿、许、尔、闻、弥、将、来、终、缠、绝、随、门、与、岂、劳、肾、为、汤、怅、时、经、传、写、孙、觉、陈、见、茎、顺、东、险、会、诣、请”等简体字。

望文生义解字者,恰恰毫无传统文化素养

还有一些比较风雅的老爷,喜欢用望文生义的方式来批判简体汉字。今年3月,著名导演冯小刚先生郑重提议:“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他举例,“愛是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而简体则是爱无心”。但其实,“愛”中的“心”是声旁结构的一部分,并不表义。《说文解字》解“愛”:“行皃。从夊?聲”,皃=貌。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本义是行走状,它的义旁“夊”,《说文》解为:“行遲曳夊夊”,也就是慢慢走的意思。因为留恋不舍,所以慢慢走——这才是“愛”的古意,根本与“心”无关。

恰恰就是这种喜欢毫无根据地拆文解字示人以渊博的人,也喜欢在网上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出一个个古典气息满满的繁体字来。闹出把“皇后”写成“皇後”、把“面子”写成“麺子”、把“山谷”写成“山榖”的笑话来,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就算在台湾,标准字形一般人也没有能百分之百写对。在正式考试中(比如大学联考),只要大致不错,就不会被判错。而香港字形制定者更明确地说,香港字形“只是个参考标准,从没要求一笔一划不许有任何差异”——从小学用繁体字的人都如此了,你又能奢求他们如何呢?

文字的简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文字的简化也是一个大趋势。激进一点的,如韩国,直接用拼音文字“谚文”来代替汉字;蒙古用西里尔字母(俄语字母)取代了蒙文;越南也用拉丁化的“国语字”字母代替了汉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使用简体汉字,和中国大陆的简体字基本没有区别。

日本比较特殊,它并不是狭义的拼音文字,有两套系统同时运行:“假名”是表音文字,而“汉字”则是表意文字。近年来,日本人对汉字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但就算在仍然使用的汉字里,也存在颇多简化字,有些单字的简化程度甚至甚于中国的简体字。比如,“樱花”的樱被简化为“桜”,“假”、“佛”也分别被简化成“仮”、“仏”。类似的例子极多,不再赘述。

结语:其实,在互联网极度发达、无纸化交流办公已经成为趋势的今天,不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文字的书写成本其实都是不大的。你觉得繁体字好,想用繁体字练书法,提笔便是。觉得简体字字形简单“省眼睛”,默默看就好。简体字和繁体字并存了数百上千年,实在谈不上什么优劣之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151/767743483484.html

更多阅读

北京还有一个更有内涵的名字:“北京湾”

北京还有一个更有内涵的名字:“北京湾”撰文/单之蔷北京市地形遥感图说起北京这块地方,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样一个名称“北京湾”。有趣的是,我脑海中的“北京

转载 施比受更有福。 施比受更有福的意思

如此芬芳的气息将我迷醉!原文地址:施比受更有福。作者:天香百合施比受更为有福”这是《圣经.使徒行传》第20章35节中的一段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爱别人,施恩与别人,你将得到福气,比被爱的人得到福份要多的多!《圣经.箴言》第三章二十七节

多给客户一点勇气:第三者说的更有说服力

     多给客户一点勇气:第三者说的更有说服力  一个产品,如果销售人员自己说好,客户会认为你这是自说自话,不会十分相信;如果利用媒体、广告说好,那客户认为可能是因为收了广告费,只能做么做。那么,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客户的信

羊奶牛奶营养成分对比 羊奶和牛奶哪个对宝宝更有营养

羊奶和牛奶哪个对宝宝更有营养张小姐在逛爱亲母婴用品店时看到了牛奶和羊奶奶粉时就问了店里的服务员,这牛奶和羊奶的营养有区别吗?店员说,牛奶与羊奶在没有什么区别的,它们都含有人类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因为牛奶的产量高于羊奶,所以咱

声明:《文化偏见 说繁体字更有文化,那是偏见》为网友时光如酒你如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